1985年春晚結束后,總導演黃一鶴面對潮水般的批評信件,感到萬念俱灰,“當時我都不想活了,打擊實在太大了!”
這位當年曾成功執(zhí)導1983年和1984年兩屆春晚的導演從未想過,一次邀請會讓整個晚會滑向失敗的深淵,甚至連央視都都不得不在《新聞聯(lián)播》中向全國觀眾公開道歉,這在中國電視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件。
而這場風波的核心人物正是當時24歲的金馬影后陳沖,她在春晚舞臺上的一句“按你們中國人的習慣”瞬間點燃了全國觀眾的怒火。
冉冉升起的新星
陳沖1961年出生于上海一個醫(yī)學世家,祖父陳文鏡是著名外科醫(yī)生,外祖父張昌紹是著名藥理學家,出身書香門第的她,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學習鋼琴和手風琴,培養(yǎng)出了與眾不同的藝術氣質。
1977年,15歲的陳沖被導演謝晉發(fā)掘,在電影《青春》中飾演啞妹一角,開始嶄露頭角,這部影片讓她進入了公眾視野,也為她未來的演藝事業(yè)奠定了基礎。
1979年,陳沖與唐國強、劉曉慶共同主演電影《小花》,她將那個有著特殊命運的趙小花詮釋得極具有感情色彩,打動了無數觀眾的心,憑借這一角色,19歲的陳沖獲得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成為當時最年輕的百花影后。
但正處于事業(yè)巔峰期的陳沖,卻做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決定——赴美留學,1981年,為擺脫成名困惑,她前往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新帕爾茲分校學習電影制作。
初到美國的經歷并不美好,雖然在國內是家喻戶曉的明星,但在好萊塢她不得不從零開始,為了維持生計,陳沖曾在餐廳打工,餐館老板甚至故意告訴顧客“大陸影后在這里打工”,讓她感到十分難堪。
但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掙扎后,陳沖終于獲得了機會,1986年,她主演了美國電影《大班》,開始在好萊塢嶄露頭角,1986年,她又出演了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執(zhí)導的《末代皇帝》,飾演婉容一角。
并且這部影片獲得了巨大成功,拿下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9項大獎。
1985年春晚風波
1985年,春晚導演黃一鶴決定對晚會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他將演出場地從央視演播廳搬到了北京工人體育館,希望能呈現(xiàn)更恢弘大氣的場面,然而,這個決定帶來了許多問題。
當時正值寒冬,工人體育館內沒有暖氣,觀眾和工作人員都在寒風中瑟瑟發(fā)抖,技術設備也無法滿足大型場館的需求,導致畫質不清晰、燈光昏暗、現(xiàn)場調度混亂,原定4個半小時的晚會拖了6個小時才結束。
而在這場本已混亂的晚會中,陳沖的登場成為了引爆全國怒火的導火索。
當時她穿著喜慶的服裝上臺發(fā)言:我在美國旅居多年,本來不想回來,但今年是牛年,我又屬牛。我算了一卦,按你們中國人的習慣,我就系了一條紅腰帶。祝大家春節(jié)快樂,用現(xiàn)在中國一句時髦的話,叫恭喜發(fā)財。
“你們中國人”這幾個字格外刺耳,瞬間引起了全國觀眾的不滿,明明自己是中國人,卻以外國人自居的態(tài)度,讓許多人感到被冒犯。
但春晚風波后,陳沖則回到了美國繼續(xù)發(fā)展事業(yè),1991年,她認識了現(xiàn)任丈夫彼得,一位美籍華人心臟科醫(yī)生,兩人于1992年結婚。
而婚后的陳沖則面臨著生育難題,由于曾經流產,醫(yī)生診斷她很難生育,于是1998年,陳沖通過母親在中國幫忙,在南寧福利院收養(yǎng)了一對雙胞胎女嬰。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辦理收養(yǎng)手續(xù)過程中,陳沖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她最初曾表示會對所有孩子一視同仁,但最終卻以“沒有母女緣分”為由,將雙胞胎女兒轉交給了紐約的另一對夫婦收養(yǎng)。
這一決定再次引發(fā)了廣泛爭議,許多人認為收養(yǎng)孩子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不應該因為有了親生子女就放棄收養(yǎng)的責任。
福利院院長曾因為擔心孩子在富裕家庭過得不好,還專門給兩個孩子一人送了一顆珍珠,沒想到最終卻是這樣的結局。
藝術成就與回歸
但盡管爭議不斷,陳沖在演藝事業(yè)上的成就卻仍舊不小,她不僅憑借《紅玫瑰與白玫瑰》和《意》兩次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還在1997年轉型擔任導演,執(zhí)導了電影《天浴》。
這部影片獲得了第35屆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等七項大獎,讓陳沖成為少數在導演和表演領域都獲得認可的電影人。
后來,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快速發(fā)展,從2012年開始陳沖逐漸將工作重心轉回國內,她先后出演了《何以笙簫默》、《如懿傳》等影視作品,2018年又在陳思誠執(zhí)導的《誤殺》中飾演狠辣的女警察局長。
在《誤殺》中,陳沖還安排自己的女兒飾演了肖央的女兒,這也被看作是她為后代進入演藝圈鋪路。
1985年春晚的失敗給央視帶來了深刻教訓,從那以后,春晚的籌備變得更加嚴謹,每個節(jié)目都要經過多次彩排,每個細節(jié)都要反復推敲,甚至連演員的臺詞都要提前審核好幾遍,生怕再出現(xiàn)類似問題。
但技術創(chuàng)新與穩(wěn)妥執(zhí)行同樣重要,1985年春晚的失敗嘗試提醒電視制作人,無論技術如何創(chuàng)新,內容質量和文化敏感性才是根本。
陳沖的人生軌跡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現(xiàn)象,上世紀80年代的“出國熱”讓許多人才流向海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發(fā)展又為他們提供了回歸的機遇。
這種流動不僅僅是地理位置的變更,更涉及到文化認同和身份認知的復雜問題。
結語
2019年,導演黃一鶴去世,1985年春晚或許成為他心中永遠的遺憾,而陳沖近年來逐漸回歸中國影視圈,出演多部作品,但觀眾從未完全忘記過去的爭議。
時至今日,她社交媒體賬號的IP地址仍顯示在國外,那對曾被收養(yǎng)又轉贈他人的雙胞胎女兒,如今已二十多歲,她們的人生故事無人知曉。
[免責聲明]文章案例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案件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刪除內容
參考資料:
陳沖:追憶祖輩與母親的故事
2024-11-11 09:10·環(huán)球網
陳沖:從事藝術從來不是一條坦途
2025-03-27 11:45·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