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臺海這邊的事兒鬧得挺大,很多人都在關注大陸那邊的動靜,尤其是2024年6月21日發(fā)布的那個文件,直接把矛頭對準了所謂的“臺獨”頑固分子,最高處罰能到死刑。
臺灣島內的一些專家一看,就直呼大陸這次是來真的,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只是說說而已。美國那邊呢,本來老是攪和臺海的事兒,這次居然有點退讓的意思,沒像以往那么硬氣。
賴清德呢,剛上臺沒多久,就碰上這檔子事兒,一開始保持沉默,沒急著跳出來表態(tài)。這事兒牽扯到兩岸關系的核心,很多人覺得這是大陸在給臺灣當局畫紅線,警告別再亂來。
2024年1月13日,臺灣那邊舉行了大選,賴清德和蕭美琴搭檔,代表民進黨贏了,得票率40.05%,成了新一任領導人。國民黨侯友宜和趙少康那組得票33.49%,民眾黨柯文哲和吳欣盈是26.46%。
賴清德上臺后,5月20日的就職演講里,強調了臺灣的自主性,說什么“兩岸互不隸屬”,這在大陸看來就是踩紅線,屬于分裂國家的行為。大陸很快就反應了,5月23日到24日,解放軍搞了“聯(lián)合利劍-2024A”演習。
我們從東、南、北三個方向圍著臺灣島轉悠,軍機越過所謂的中線,最接近的地方離鵝鑾鼻才39海里。這次演習規(guī)模不小,展示了大陸的軍事實力,也是在回應賴清德的言論。
然后,到了6月21日,大陸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聯(lián)合發(fā)了《關于依法懲治“臺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這個文件明確規(guī)定了對分裂國家罪和煽動分裂國家罪的處罰標準。
對于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能判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直接死刑。積極參加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文件還說可以缺席審判,終身追責。這意味著,就算人在臺灣,大陸也能通過法律手段追究。
文件里列出了幾種行為,比如建立“臺獨”組織、推動臺灣加入國際組織、歪曲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等,都算在內。這份意見從發(fā)布那天起就生效了,島內很多人一看,就覺得大陸這次是動真格的,不再是以前那種警告性的東西。
臺灣島內的專家反應挺快。像軍事研究院的執(zhí)行長王宏仁,就在媒體上分析,說大陸這次不是開玩笑,文件像一把劍懸在頭上,觸碰紅線的人肯定會挨重罰。他覺得大陸的措施是針對賴清德上臺后的那些言論,目的是震懾“臺獨”勢力。
還有其他專家,比如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訪問大陸回來后,總結了四點:大陸民間對臺敵意在加劇,島內民眾想和平,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對抗后果很恐怖。他這話說出來,也是在提醒島內,別再跟著“臺獨”路線走,會把大家?guī)侠锶ァ?/p>
美國在這事兒上的態(tài)度也挺有意思。本來,美國一直是臺灣的靠山,2024年宣布了3.6億美元的無人機援助,賣了1000多架給臺灣,還包括F-16的備件啥的,總額3.2億美元。但面對大陸的演習和這個文件,美國沒像以前那么沖上前線。
美軍艦艇在菲律賓海域轉悠,沒進臺灣海峽,觀察員們只是遠遠看著,沒采取實際干預。這被很多人解讀為罕見的退讓。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說,他們的“一個中國”原則沒變,反對單方面改變現(xiàn)狀,但對賴清德的言論只是“歡迎”,沒多加干涉。
為什么退讓?可能是因為中美關系大局,美國不想因為臺海問題和中國直接沖突?,F(xiàn)在美國經(jīng)濟有麻煩,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都快玩不轉了,只能用臺灣當籌碼,但又不敢太激進。專家分析,美軍在面對解放軍頻繁圍臺時,呈現(xiàn)出退卻態(tài)勢,這反映了美國對整體局勢的顧慮。
賴清德那邊呢,一開始確實沉默了幾天。文件發(fā)布后,他沒馬上跳出來回應,可能是觀察風向,或者內部商量怎么應對。直到6月24日,在憲法法庭的記者會上,他才開口,說民主不是犯罪,專制才是罪惡,中國無權跨域追訴臺灣人。
他還說,不管什么派,在大陸眼里都是“臺獨”,只有統(tǒng)一促進黨不是。這話聽著挺硬氣,但也暴露了島內的分裂。賴清德上臺剛滿一個月,支持率就掉了200萬票,民眾在街頭游行,要求和平對話。
他推動臺灣加入國際組織,批閱文件討論策略,但國際支持有限。美國調整政策,提供武器但避免直接卷入。賴清德的政治水平有人質疑,說他缺乏對大陸的認知,沒能有效處理內部矛盾。
演習后,大陸軍機巡航常態(tài)化,2024年7月到12月,軍機多次越過中線,臺灣戰(zhàn)機升空攔截。2024年12月31日,臺灣學者警告2025年兩岸需高度警惕。
2025年2月6日,兩岸關系總結顯示大陸持續(xù)融合政策,開放臺灣民眾來大陸交流。3月12日,大陸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推進統(tǒng)一大業(yè)。4月30日,國臺辦發(fā)布會指賴清德當局堅持頑固立場,阻撓交流。
5月21日,新華社報道賴清德上臺一年犯下六宗罪:鼓吹“新兩國論”、制造“綠色恐怖”、向外部勢力獻媚、圖謀經(jīng)貿(mào)脫鉤斷鏈,導致島內百業(yè)凋敝。這事兒不是單純的軍事或法律問題,而是兩岸統(tǒng)一的大勢。
歷史上,領土爭端國際社會通常支持統(tǒng)一,不支持分裂。大陸的措施是為統(tǒng)一鋪路,同時給迷途知返的人留條路,文件說主動放棄分裂立場能寬大處理。這像兵法里的圍三缺一,打擊頑固分子,也為其他人提供機會。
島內民意調查顯示,多數(shù)人想維持現(xiàn)狀,希望和平發(fā)展,不想對抗。賴清德的路線得不到廣泛支持,國民黨、民進黨在國家認同上其實有分歧,但面對大陸壓力時,又一致對外,這暴露了臺灣政治的復雜性。
美國退讓也說明,國際格局在變。中俄關系更緊密,中美博弈中,中國處于主動。美國想用臺灣制衡中國,但不敢賭太大。賴清德想倚美謀獨,但現(xiàn)實是臺灣經(jīng)濟依賴大陸,脫鉤會傷筋動骨。
專家說,臺灣投資移民美國人數(shù)排第二,但這也反映了精英階層的擔憂。臺灣憲法法院審查預算,工業(yè)間諜活動增加,企業(yè)加強安保,這些都是緊張氛圍下的反應。
大陸在告訴臺灣,別再玩火自焚。美國退讓說明他們也掂量著來,不想真打。賴清德沉默后回應,但整體看,他的路線面臨島內反彈。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對抗沒好果子吃。
整體看,大陸掌握主動,賴清德在位應對壓力。臺獨勢力若不回頭,按文件懲處,最高死刑。奉勸他們好自為之,別把大陸決心當兒戲。就像緬北電詐家族的下場,觸紅線必遭重罰。兩岸和平統(tǒng)一是大勢,交流才是正道。島內民意渴望穩(wěn)定,別讓少數(shù)人拖大家下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