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參考消息報道,北京的三次全流程演練剛落幕,閱兵進入倒計時,外場的氣氛比閱兵場還緊。一個沒來,一個先來,一個在場外喊話,三條線纏在一起,畫出一張足夠清晰的地緣棋盤。特朗普不來,萬斯加碼,普京派親信,日本游說??此聘鞴芤粩?,實際是同一時間窗口下的集中表態(tài)——誰要“同框”,誰要“錯位”,誰要“搗局”。
中國將舉行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紀念大會和閱兵式,演練已經(jīng)跑完流程,外界關注度飆高。俄羅斯這邊,國家杜馬主席沃洛金率團抵京,議程寫得很直白:應對制裁壓力和外部干涉,擴大經(jīng)貿(mào)聯(lián)系,維護歷史真相,做青年交流。這不是普通禮節(jié)性訪問,時間點本身就說明一切。美方這邊,特朗普缺席已經(jīng)成定局,行程上他把亞洲的公開露面壓在后面,去參加東盟和APEC。副總統(tǒng)萬斯倒是聲音挺硬,拿關稅當籌碼,要求中國停止援助俄羅斯,一邊畫胡蘿卜一邊掄大棒。日本的動靜也不小,對外做工作,讓一些國家別把元首級別派來北京,理由是那句老話——有“反日色彩”。
這幾件事放在一起,信息密度夠高。我更愿意把它們當成一次“對表”,不是簡單的你來我往,而是對下階段規(guī)則的預演。誰在回避鏡頭,誰在搶鏡頭,誰在拉人下鏡頭,背后的算計不難讀。
先說特朗普。有人問,不來是不是虧了?鏡頭肯定虧。錯過一個能把二戰(zhàn)“共同勝利”敘事與中美關系降溫放在同一畫面的時機,這種機會一年就一次,有時十年就一次。不過他計較的不是鏡頭,是代價。他要考慮的是國內(nèi)輿論和盟友的臉色。站在天安門城樓看閱兵,在美國媒體的鏡頭里會長成什么樣?“給中國站臺”“向強權示好”“犧牲盟友感受”,這些標簽會不會在大選周期里直接砸過來?他當然有算盤。沒有經(jīng)貿(mào)談判成果,沒有技術限制的松動,沒有可以拿回去當戰(zhàn)果的條目,他站在那兒,只會變成別人的背景板。這不是他擅長的交易方式。
再往外看,盟友陣線里日本最敏感,歐洲心里有小九九。有人說“要不來個驚喜外交”?這類“驚喜”一旦沒有后續(xù)方案,只會變成驚嚇。他避開這個鏡頭,等于把籌碼先收回到自己口袋里。他寧愿讓副總統(tǒng)扮演壞人,也不愿意讓自己當被動好人。
再看莫斯科的安排。沃洛金這次來京,名義是議會合作委員會會議,議程的關鍵詞已經(jīng)給出方向——制裁、外部干涉、歷史真相、經(jīng)貿(mào)、人文。有人問,為什么不是政府總理、也不是副總理,而是杜馬主席?這就涉及俄羅斯的操作習慣。當涉及對外政策的“口徑校準”與對內(nèi)立法的“配套加固”要同步推進的時候,議會渠道往往做先鋒。更何況沃洛金的個人履歷大家都熟,曾在總統(tǒng)辦公廳任職,被視為核心圈的可信傳聲筒。
這次時機又卡在“特普會”之后、“普京訪華”之前。外界會解讀俄美氣氛略有回暖,莫斯科不可能不知道這種解讀會傳到北京。那就提前把口徑拉齊,把合作清單再擰緊,把敏感邊界再劃清,把對外顯示的“靈活”與對內(nèi)確定的“主軸”分開。一句話,給北京吃定心丸:對美可以接觸,對華不會搖擺。
日本的動作一點也不意外。外交辭令說“擔心活動的歷史色彩”,意思很直白,就是不想在一個強調(diào)反法西斯勝利的場合再度被鏡頭審視。東京這幾年在歷史議題上的處理方法,基本就是壓低音量、減少鏡頭、避免被放大。這招短期可能管用,真能影響一些國家代表團的層級安排。但有個賬遲早要算,當你長期回避歷史話題,你在區(qū)域秩序與價值敘事上的可信度也會被一起打折。這就像你想做班長,卻老不愿意在課堂上承認以前抄作業(yè)的事,大家心里能服氣嗎?這種反差遲早會反噬外交話術。
回到三角關系。中美俄并不是一條線上的三點,更像是三根彈簧相互牽引。美方的關稅與技術管制是剛性拉力,俄方的制裁環(huán)境與戰(zhàn)場消耗是持續(xù)阻尼,中方的產(chǎn)業(yè)供應與金融通道是關鍵支撐。這三者疊加出來,就是當下的動態(tài)平衡。美國現(xiàn)在做的是把經(jīng)濟杠桿往地緣政治上挪,想用“條件松綁”去切中俄的連接點,比如關鍵物項的跨境流動、結算體系的互聯(lián)節(jié)點。俄羅斯做的是把“抗制裁”的韌性做厚:議會立法配套、支付網(wǎng)絡備份、物流通道冗余、保險再保險的替代方案。中國這邊做的是兩條腿走路:敘事上把歷史與和平捆扎,政策上把產(chǎn)業(yè)與金融穩(wěn)住。這不是情懷,是算賬。
有觀點說,特朗普這一步“戰(zhàn)略沉默”是明智,既不送對手鏡頭紅利,也不給自己背鍋。我同意一半。鏡頭上的虧,短期可以消化,但錯過的敘事窗口不是天天有。當世界在看“誰能把戰(zhàn)爭記憶變成和平信用”的時候,你不在場,就等于把解釋權拱手讓人。美國國內(nèi)也許無感,亞非拉和不結盟國家的觀感卻會記在賬上。外交不只是簽協(xié)議,還是講故事。這個故事誰講,講成什么樣,三五年后會回到現(xiàn)實中去兌現(xiàn)成合作意向和投票支持。
萬斯這套“以關稅易地緣”的話術,看上去有力度,落地時多半會遇到兩個坎。第一個坎是可信度??陬^承諾的關稅松動,能不能穿過國內(nèi)政治的復雜機制?第二個坎是可替代性。當中國在能源、糧食、工業(yè)材料、裝備制造的上游環(huán)節(jié)不斷打通與俄羅斯的互補關系,你把一邊的稅調(diào)低一點,另一邊的供應安全提升,綜合收益怎么算?這時候,關稅這把尺子就沒那么好用。關稅是線性的,安全是非線性的。在非線性目標面前,線性的籌碼就會被打折。
沃洛金的“對表”,重點大概率放在邊界與工程化兩個詞上。邊界,就是哪些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不觸發(fā)二級制裁的紅線。工程化,就是把口徑變成流程,把流程變成系統(tǒng)。本幣結算的路徑怎么走,清算中心怎么互聯(lián),航運保險怎么接力,通關便利怎么落地,青年交流怎么讓科研合作有“母體”。這些聽上去不熱鬧,但有持久性。地緣博弈的勝負,很多時候不是靠一次峰會定勝負,而是靠一條條耐心鋪設的通道。這次訪華,很可能就是在鋪通道、擰螺絲。
日本這邊,我還是那句話,短期能“壓規(guī)格”,長期會“壓信譽”。你想做價值外交的旗手,你就得直面歷史;你想做區(qū)域安全的支點,你就得面對鄰國的記憶。把鏡頭壓低,并不意味著記憶會消失;只會讓問題在輿論暗流里繼續(xù)發(fā)酵。很多歐洲國家本就對普京出席有顧慮,日本的游說也許能起到助推,但它改不了北京這場紀念活動的主旋律。這場活動不針對任何一個國家,它針對的是遺忘。你越試圖把歷史當作敏感話題,它在別人眼里越像未完成的作業(y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