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陶展)“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新四軍?!边@首創(chuàng)作于1940年,名為《白菜心》的抗戰(zhàn)歌曲,以其樸實無華、朗朗上口鼓舞人心,至今仍在鹽阜大地上傳唱——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之際,8月28日,中宣部等單位在鹽城市舉辦了“勝利號角的回響”紅色故事巡回宣講活動,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講好抗戰(zhàn)故事,把偉大抗戰(zhàn)精神一代代傳下去”的重要指示精神,讓紅色故事傳播走向基層、走進群眾。
深情講述,紅色聲音傳遍大地
現代快報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勝利號角的回響”紅色故事活動由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fā)司、國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共同主辦。江蘇省委宣傳部、文化和旅游廳、文物局承辦。鹽城市委宣傳部、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新四軍紀念館協(xié)辦。本次活動共分四個篇章。來自全國各地的優(yōu)秀講解員深情講述了《將軍的口琴》《脊梁》等經典紅色故事,生動再現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
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講解員高姍以《鐵血少年營》的故事,生動呈現了東北抗聯年輕戰(zhàn)士在日寇彈雨中寧死不屈、英勇沖鋒的事跡。
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講解員李婧宣講的《脊梁》,講述了民生公司創(chuàng)始人盧作孚在民族危亡時刻,指揮千名船員、萬名纖夫用生命保存中國工業(yè)命脈的壯舉。
四平戰(zhàn)役紀念館講解員王璐通過《將軍的口琴》深情講述了抗日英雄楊靖宇在極端困苦中,以口琴為精神武器,激勵戰(zhàn)士們堅守信仰的故事。
陜西省延安西北局革命舊址管理處講解員蔡妤以《紅色電波中的勝利回響》為題,講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座廣播電臺——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的創(chuàng)立歷史,并在艱苦的窯洞中堅持發(fā)聲,將黨的政策、戰(zhàn)斗故事和革命歌曲傳遞給全國,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在輿論戰(zhàn)中“用聲音筑城”的智慧與決心。
“新四軍是一支有文化的部隊,它的文化特征體現在方方面面。其中用文藝的形式,包括歌曲、歌謠來反映新四軍抗戰(zhàn)的征程,以文化抗戰(zhàn)喚醒更多民眾,正是這支部隊的重要特色?!丙}城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新四軍紀念館館長仇金標說。
鹽城底蘊,紅色文化扎根生長
鹽城作為這次巡回宣講的重要一站,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該市地處黃海之濱、江蘇沿海中部,素有“東方濕地、黃海明珠”美譽,是江蘇省面積最大、人口第二的設區(qū)市,也是全國唯一以鹽命名的地級市。84年前,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這里成為華中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劉少奇、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戰(zhàn)斗、工作、生活過,并留下許多寶貴的紅色資源和精神財富,從“泰山廟”到“抗大五分?!保瑥摹八喂獭钡健叭A中魯藝”,每一處遺址、每一段故事,都鐫刻著中國共產黨人“為有犧牲多壯志”的信仰,記錄著軍民同心“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壯舉。
2023年1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鹽城參觀新四軍紀念館,強調要用好新四軍歷史這一生動教材,開展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一年多來,鹽城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創(chuàng)新形式載體,開展紅色故事宣講大賽、“穿越時空的對話”“青講青聽”、秋學期“開學第一課”、新四軍革命精神進校園等紅色主題宣講宣教活動,打造“鐵軍魂 鹽城紅”紅色品牌,推動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以新四軍革命精神為代表的紅色基因為鹽城現代化建設注入不竭動力。
“‘勝利號角的回響’紅色故事巡回宣講活動來到鹽城,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寶貴的學習機會。我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xù)深化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從紅色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將紅色基因轉化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實際行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鹽城新實踐凝聚強大力量!”鹽城市副市長黃希別克·努爾旦在宣講致辭中表示。
創(chuàng)新表達,歷史傳承與時俱進
記者注意到,擔任本次巡回宣講的主持人蔣子航是一名小學生,為新四軍紀念館的志愿講解團隊——鹽城小鐵釘講解成員之一,該團成立于2019年,由鹽城各中小學校的學生組成,目前已注冊志愿者587人,開展志愿服務1000多次。蔣子航利用課余時間參加系統(tǒng)培訓后成為正式講解員,內容涵蓋歷史故事熟悉、發(fā)聲技巧訓練等,現起累計參與200余次義務講解。
“英雄贊歌、忠誠印記!如今的美好生活,正是那些暗夜舉火者用青春與信仰換來的人間煙火……”蔣子航的話語深深打動了全場觀眾。其表示,同學們的心里早已埋下了紅色的種子,每一次到紀念館參觀學習,都是一場精神的洗禮。
近年來,鹽城還積極打造“輕舟計劃”,通過電影創(chuàng)作扶持、藝術實踐孵化、人才培育計劃,讓青年成為城市文化生長的核心動力,為紅色文化的傳承創(chuàng)新提供了新的平臺。
江蘇,是片英雄的土地,曾是華中抗日斗爭的主戰(zhàn)場,華中抗戰(zhàn)的領導中心與指揮中樞。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新四軍挺進大江南北,馳騁淮河兩岸,以無畏的勇氣開辟華中敵后戰(zhàn)場,與各界民眾同仇敵愾、勇御外侮,在廣袤的江淮大地上鑄就了一座座永不磨滅的鐵血豐碑,書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
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兼省文物局局長拾峰在宣講中表示,今天的宣講活動,既是對英雄歷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對偉大抗戰(zhàn)精神的接續(xù)傳承。從《鐵血少年營》中東北抗聯小戰(zhàn)士的英勇無畏,到《“展兒”的青春抉擇》中革命烈士楊展的堅定信念;從《山虎馱來抗日山》中軍民攜手修建烈士陵園的魚水情深,到《我們都是王家川》中全村踴躍參軍的大無畏精神等,一個個鮮活的紅色故事,從不同視角講述中國人民以錚錚鐵骨戰(zhàn)強敵、以血肉之軀筑長城、以前赴后繼赴國難的雄壯史詩,充分展現了中華兒女不畏強暴、敢于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壓倒的英雄氣概,必將激勵我們在新征程上發(fā)揚抗戰(zhàn)精神,矢志復興圖強。
宣講活動最后在激昂的《江山》大合唱中結束,現場掌聲久久不息。正如一位觀眾所說:“這些紅色故事,提醒著我不要忘記今天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也激勵著我要將先輩們甘于奉獻、永不放棄的精神品質傳承下去?!?/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