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 年,在那個風云激蕩的年代,李敏和毛岸青在姨媽賀怡的陪伴下,歷經(jīng)長途跋涉,從遙遠的家鄉(xiāng)奔赴北平。對于年幼的李敏而言,此次旅程意義非凡,她滿心都是即將見到多年未見父親 —— 毛主席的興奮與期待,這個時刻,她已在心底憧憬了太久。
那時的李敏,還叫嬌嬌,這個親昵的小名伴隨她度過了童年時光。直到回到毛主席身邊,她才擁有了如今為大眾所熟知的名字 —— 李敏。毛主席為女兒取名 “李敏”,其中深意,不言而喻。“李” 姓源于毛主席曾用化名 “李得勝”,飽含著特殊的革命寓意;“敏” 字則取自《論語》中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寄托著父親對女兒為人處世、行事風格的殷切期望。這個名字,不僅緊密地將她與父親相連,更成為她此后人生的獨特標識。在毛主席的悉心呵護下,李敏開啟了在父親身邊健康、快樂成長的歲月。隨著年齡漸長,她愈發(fā)出落得與父親面容相似,這份相似,給她帶來了許多意料之外的故事。
有一回,李敏因病住進了 301 醫(yī)院的婦科病房。彼時醫(yī)院患者眾多,床位緊張,院方無奈之下,決定將她從婦科病房轉(zhuǎn)至內(nèi)科病房??蓛?nèi)科病房同樣人滿為患,實在騰不出空余床位。一番權(quán)衡后,醫(yī)院只好把李敏安排進了空閑的外賓病房。外賓病房,按常規(guī)是專門為接待外國賓客而設(shè),而李敏身為中國人,被安排至此,難免引得護士們心生疑竇,私下里不禁紛紛猜測:“這個病人怎么會住進外賓病房呢?”
沒過多長時間,李敏又被轉(zhuǎn)至醫(yī)院的高干病房,這一舉動更是勾起了護士們強烈的好奇心。從外表看,李敏周身散發(fā)著與眾不同的氣質(zhì),身份顯然非比尋常。護士們的好奇心被徹底點燃,開始私下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這個病人究竟是誰呢?” 李敏心里明鏡似的,知曉護士們在背后對自己的身份議論不休,但她牢記父親的教誨,絕不能憑借特殊身份索要特殊待遇。于是,她選擇默不作聲,對護士們的猜測充耳不聞,不予回應(yīng)。
一天上午,結(jié)束治療的李敏正躺在病床上休息,她雙目緊閉,實則并未入睡。這時,兩位護士輕手輕腳地走進病房,準備檢查醫(yī)療設(shè)備,順便了解病人情況。檢查完畢后,她們瞧見李敏閉著眼,便以為她睡著了,遂壓低聲音,在病房里小聲交談起來。其中一位護士冷不丁冒出一句:“這個病人身份肯定不簡單,我瞅著她咋這么眼熟呢,感覺好像在哪兒見過?!?/p>
另一位護士笑著打趣道:“你肯定記錯啦,這病人才剛住進來沒多久,怎么可能見過呀?” 然而,前一位護士卻堅持己見,篤定地說:“不對,我真覺得她眼熟,總感覺她長得像某個人,可一時半會兒又想不起來?!?聽到這些話,李敏實在忍不住,“撲哧” 一聲笑出了聲。兩位護士這才驚覺,她們的交談被李敏聽了去。雖說沒說什么不當言論,可還是瞬間紅了臉,尷尬得不知所措。
恰在此時,醫(yī)生走進病房,仔細為李敏檢查了身體,確認病情有所好轉(zhuǎn)后,便放心地準備離開。離開前,醫(yī)生把護士們叫到一旁,低聲交流了幾句。護士們聽完醫(yī)生的話,瞬間呆立在原地,滿臉皆是驚訝之色。沒一會兒,她們便急匆匆走進病房,其中一位護士難掩激動,脫口而出:“原來是你!你長得太像毛主席啦!” 李敏見狀,微微一笑,她心里清楚,醫(yī)生肯定已經(jīng)把她的真實身份告知了護士們。于是,她不再隱瞞,坦然承認自己就是毛主席的女兒。
得到李敏的親口確認,護士們恍然大悟,其中一位護士俏皮地開起玩笑:“原來你是‘假外賓’呀!” 她們還告訴李敏,當初她從外賓病房轉(zhuǎn)至高干病房時,大家就滿心疑惑,再加上她的長相與毛主席極為相似,實在讓人忍不住浮想聯(lián)翩。李敏聽聞,只能無奈苦笑,心中暗自感慨,這張與父親極為相似的臉,實在是太容易暴露自己的身份了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