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了,胃口容易變差,肚子不舒服的朋友也多了起來。說到胃病,大家知道嗎?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簡稱Hp)可是個“老朋友”——它會寄生在胃里,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嚴重時甚至與胃癌有關。今天我想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樣,溫和地跟你聊聊幽門螺桿菌是怎樣入侵我們的生活,以及日常哪些習慣可能正在悄悄“幫兇”。
一、幽門螺桿菌怎么傳染?兩條路最常見 一旦身體里面的防御力不足,外界的小細菌就容易找到機會。幽門螺桿菌主要通過兩條路傳播:
口—口傳播:最常見的方式。共餐、不用公筷公勺、親密接觸(比如親吻)、口對口喂食嬰幼兒,都會把唾液里的細菌傳給別人。想想那盤大家一起夾的菜,你的唾液可能早已“搭便車”了。
糞—口傳播:如果飯前便后不洗手,或者吃了被污染的食物和生水,也可能把細菌帶進肚子里。手是細菌的搬運工,別小看這一步。
二、哪些生活習慣是“罪魁禍首”? 說到具體習慣,下面這些都是常見的高風險“幫兇”。讀到哪條就對號入座檢查自己一下吧:
不用公筷公勺、多人共用餐具:這在家庭聚會和飯局里太常見。唾液交換一次,細菌就可能轉手了。
口對口喂食嬰兒或用嘴吹涼食物:母親經常是把細菌傳給孩子的主要來源之一,別讓“愛心喂食”變成隱形傳染。
飯前便后不洗手:最簡單卻最容易忽視的防線。手上有糞便殘留就可能把細菌帶入口中。
口腔衛(wèi)生差:幽門螺桿菌可在牙菌斑、齲齒處存活,如果不刷牙、不漱口、長期不換牙刷,口腔就成了細菌的“倉庫”。
食用不潔食物或生水、吃半生不熟的食物:生食、未經煮沸的水都可能帶來風險。
高鹽、腌制、熏制食品和加工肉類吃多:這些食物會損傷胃粘膜,幫助幽門螺桿菌更容易定植,加重病變風險。
糖和油炸、辛辣食物吃得過多:長期不良飲食會擾亂胃環(huán)境,降低抵抗力。
蔬果攝入不足:抗氧化物質和維生素能幫我們維護免疫力,少吃等于少一層保護傘。
三、怎樣才能真正把風險降下來?這些方法簡單又實用 我做健康養(yǎng)生多年,也常勸朋友:養(yǎng)成幾個小習慣,能把風險降得很低。給你幾條可直接落地的建議:
改成分餐制或一定要使用公筷公勺:從小事做起,效果很明顯。聚會時帶上公筷,把“衛(wèi)生”變成習慣。
絕對避免口對口喂食嬰幼兒:用專用勺、輔食剪,不要用嘴吹食物用來“表達關心”。
飯前便后和接觸食物前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動水搓洗20秒以上,動作要規(guī)范,別偷懶。
注意口腔衛(wèi)生: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牙刷定期更換,牙杯要消毒,定期做口腔檢查。
食物要充分加熱,少吃生食與未經消毒的水:做飯時把肉類、海鮮等煮熟,外出就餐選衛(wèi)生可靠的地方。
控制高鹽、腌制、燒烤、油炸和高糖食品的攝入,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可以在餐盤里多留一個綠色的角落,長期堅持胃更舒服。
餐具定期高溫消毒:家里有消毒柜的就用起來,或者把餐具煮一煮再用。
家庭內如有人確診,其他成員都應篩查并在醫(yī)生指導下治療:避免反復互相傳染。
四、關于“抑幽”的食物,有哪些可以適量吃? 有研究提示一些食物對抑制幽門螺桿菌有益,雖然不能替代醫(yī)學治療,但作為日常調護不錯:
富含蘿卜硫素的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蘭花)
蔓越莓等莓果類(對細菌附著有一定干擾作用)
富含白藜蘆醇的葡萄類、含乳鐵蛋白的牛奶制品(可能對炎癥有幫助)
記住:這些是輔助性的飲食建議,若已確診,還是要聽醫(yī)生安排抗菌治療為主。
五、最后的溫柔提醒(也是我常對病人說的話) 很多人覺得胃不舒服就隨便吃點藥、喝點偏方。其實,一旦家里有人確診幽門螺桿菌,單靠日常保健很難完全清除,正規(guī)檢測與規(guī)范治療很重要。我在多年門診里見過不少家庭反反復復,治了又傳,大家累心也累身體。
有胃痛、反酸、消化不良或家族胃癌史的朋友,建議到醫(yī)院做幽門螺桿菌檢測和胃鏡評估。
檢測陽性要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根除治療,治療結束后按醫(yī)囑復查,確保清除成功。
家庭成員一并篩查,做到“守好門”才能避免反復。
總結一句話:幽門螺桿菌不是單純靠運氣決定的,很多時候是我們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習慣在“推波助瀾”。調整飲食與衛(wèi)生習慣,注意家庭防控,有癥狀及時就醫(yī),才是護胃的長久之道。入秋了,多關心自己的胃,也關心身邊人的用餐小細節(jié),既是關愛也是負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