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知道你有沒有同感:現(xiàn)在越來越多很優(yōu)秀的人,反而很難走入婚姻。不是因為他們不想,而是因為他們:太清醒。
我有個朋友小竹,32歲,是一家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的產(chǎn)品總監(jiān),有房有車,會健身愛讀書,生活充實,情緒穩(wěn)定。
但她已經(jīng)單身超過三年。家里安排過好幾次相親,她也認(rèn)真去見,卻總在見兩三面后就沒下文。
不是她挑剔,用她的話說:“到了這個年紀(jì),大家早已形成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兩個人要在一起,不是‘你喜歡我、我喜歡你’那么簡單,而是要看彼此的生活藍(lán)圖能不能拼到一起。”
在相親的過程中,她遇到過一位條件很好的投行男,對方明確表示“我未來三年重心在事業(yè),希望家庭穩(wěn)定,最好有兩個孩子,希望妻子能多照顧家”。
她也遇到過一位性格溫和的教師,對方說“我不打算買房,生活輕松一點不好嗎?我們可以一直租房住”。
小竹說,“我不是不接受租房,也不是非要他有錢有閑。但我不能接受的是,兩個人對未來的想象完全不同,卻誰也沒準(zhǔn)備退讓?!?/p>
她太清楚了:沒有共識的婚姻,只是一場漫長的內(nèi)耗。
02
清醒,或許是我們這代人走向成熟之后的共通癥狀。
到了一定年齡,我們越來越看清楚了:
感情的本質(zhì),也是一種“互有所需”。沒有誰真正完全不圖什么。或許不是圖錢、圖地位,但一定是圖安心、圖陪伴、圖情緒價值。
每個人都在心里悄悄衡量:這個人值不值得我花時間聊天?值不值得我調(diào)整生活習(xí)慣?值不值得我付出真心、甚至妥協(xié)一部分自我?
一旦發(fā)現(xiàn)投入超過預(yù)期,或者回報遙遙無期,很多人就會選擇及時止損。
就像有人說:“我已經(jīng)不想再種一朵可能不會開的花,我只想直接找到那棵能結(jié)果的樹?!?/p>
所以,太清醒的人,很難開始一段感情,更別提婚姻。戀愛或許還可以憑感覺,但婚姻不行,它要合適、要穩(wěn)定、要能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
而當(dāng)你把這一切都反復(fù)掂量之后,很容易就會覺得:也許結(jié)婚,并沒有那么值得期待。
03
之前收到過一位讀者的留言,她35歲,剛結(jié)束一段七年的感情。
分手的原因并不是對方背叛或者家暴之類的,而是一件“小事”:要不要孩子。
戀愛時,他們兩人說好丁克,可去年男友突然反悔,說“父母年紀(jì)大了,還是得生一個”。
她嘗試妥協(xié),甚至去看心理咨詢。但越溝通越清楚:他不是一時沖動,而是真的想要孩子;但她也真的不想生。
不是因為討厭孩子,而是她太了解自己的能量有限:“我做不到又做好工作、又帶好孩子,最后大概率是犧牲事業(yè),然后怨氣重重?!?/p>
她說:“我哭的不是七年青春,而是我們都沒有錯,卻再也走不下去?!?/p>
周圍有人勸她:“生了就自然能帶”“別想太多,很多人不都這么過來的?”但她很清楚:我不是“很多人”,我做不到模糊地跳進(jìn)一場人生實驗。
她想了很久,最終還是決定離開。因為她沒有信心,也沒有勇氣,去過這樣的生活。
04
其實,清醒的人,不是不相信愛,而是他們把婚姻看得太明白了。一旦清楚地預(yù)見到婚后可能的一地雞毛,誰還愿意輕易跳進(jìn)去?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沒有人會明知結(jié)局狼狽,還非要走一遭,除非那一刻,TA是被愛情沖昏了頭腦。
記得有一段話寫得特別真實:
“結(jié)婚是需要沖動的。在周圍人的祝福聲中,在喧鬧的儀式感里,你才會覺得一切理所當(dāng)然、無比美好。如果你非要冷靜地拿起計算器,把每一筆賬算得清清楚楚,那么這個婚,大概率是結(jié)不成的?!?/p>
因為你會在心里推演:如果這樣……會不會那樣?如果他這樣……我該怎么辦?一想到這些,你就會突然覺得:好像一個人過也沒什么不好。
至少一個人過,你只需要對自己負(fù)責(zé)。不必委屈,不必妥協(xié),更不必陷入無謂的是非糾纏。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rèn)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p>
清醒不是悲觀,而是一種更深刻的自知。它不是拒絕婚姻,而是拒絕盲目。
此生,能遇到一個相知相守的人,并肩走完一生,固然很幸福;但如果還沒遇到,我們也需要保持清醒,不湊合、不將就。
所以,你不必自責(zé),也不必焦慮。你只是比別人更早地看懂了婚姻,也更認(rèn)真地對待自己的一生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