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武俠小說巨匠金庸的名字響徹整個華人世界,在事業(yè)上,他無比成功,可在個人生活上,向太陳嵐感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
在最新的個人談話節(jié)目上,向太聊到金庸,她說自己從小就開始看金庸的小說,是忠實書迷,后來她成為電影公司總裁,便投資了1993年上映的《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
在她看來,金庸不管多么會寫作、多么聰明,始終想不通一件事,那就是長子查傳俠18歲輕生一事。
他一直想不通,為什么兒子讀著名牌大學、擁有好的家庭背景,卻這么不念父母恩情,上D輕生了。
為此,金庸翻遍所有經(jīng)書典籍,試圖找到答案,再看自己的小說《倚天屠龍記》里張三豐看到張翠山自盡時的描寫,他在后記里寫:太膚淺了,真實情況不是這樣的,那時我還不明白。
時隔多年,接受魯豫的采訪,人到老年的金庸,談到長子,既悲傷又自豪,“他過世了,他很優(yōu)秀,很乖,就是經(jīng)不起挫折,他自己考入哥倫比亞大學的,成績很好”。
這一刻,他就像普通的老人一樣,談到兒子贊不絕口,可也難掩內(nèi)心的脆弱。
金庸告訴楊瀾,長子去世后,他一直在研究佛教,花了很長時間才慢慢走了出來,“人生來就是痛苦,每個人都有,想到這,就寬慰不少”。
據(jù)悉,金庸一生有三段婚姻,和第二任朱玫患難與共,所有的子女均是和朱玫所生,有兩子兩女。
他對子女的教育,特別寬松,認為他該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而長子查傳俠,從小聰明伶俐,才智過人。
所謂慧極必傷,太過聰慧之人未必是好事,查傳俠11歲時就寫下文章“人生是為了什么”。
在向太訪談中,她嘆道:輕生是最大的不孝,金庸先生一直想不明白,我個人認為只有兩個原因,很簡單。
第一,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父母生你,養(yǎng)你,你不顧父母的恩情就輕生,是為自私自利。
原來查傳俠18歲考入哥倫比亞大學后,因為和女朋友鬧分手,一氣之下心灰意冷,他打電話給爸爸金庸尋求安慰,金庸覺得年紀還小,可以再談談別的,沒有過分關心。
結果,查傳俠居然真的自盡了,聽到這個消息的金庸,如同經(jīng)受晴天霹靂,一度把過錯攬到自己身上。
但是,向太一言點破,有的孩子是來討債的,有的孩子是來報恩的,他們對父母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
她個人認為,孩子好好活著,就是對父母的最大孝順,輕生是特別沒有責任感和同理心的事。
不過,向太也曾在青少年時期輕生,她差點就離開了人間,那時候她覺得人生無望,母親不愛自己,又不能繼續(xù)上大學,這才輕生,后來被舅舅救回來后,向太便也無輕生念頭,她坦言:恍若新生,重新活了過來。
其實,很多人并不認同向太所說的討債論,從心理學角度上看,很多年輕人選擇輕易放棄生命,很可能是孩子先天性格比較細膩,與此同時內(nèi)心又比較好強,他們的成長過程又比較順利,很少有“求而不得”的失意鍛煉。
一旦他們遇到失意的事情,很有可能沒有足夠的精神力量走出來。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誰的生活都不容易,難怪向太說,她不希望孩子成才成龍,能好好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