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與美國簽署了出賣歐洲利益的關稅協議之后,引發(fā)了歐洲多國的強烈不滿。馮德萊恩為了開脫自己責任,竟然拿中俄來說事。她說“如果歐盟和美國未能達成協議,反而發(fā)動了貿易戰(zhàn)——只有莫斯科和北京會為此歡呼雀躍。”
馮德萊恩的意思很清楚,寧愿犧牲歐盟利益,也不能讓中俄高興。
足見馮德萊恩的反華立場和行動不可逆轉,但她卻是歐盟委員會主席。
馮德萊恩是中歐關系的最大障礙,不把她趕下臺,中歐關系不會好。
中歐關系在過去一直很好,但自從馮德萊恩擔任歐盟委員會主席之后,她不斷渲染和散布“中國威脅論”,主張“對華必須強硬”,力主歐洲與美國聯手打壓對抗中國,甚至還提出過“對華使用軍事手段”的主張。中歐關系從此急轉直下。
2024年7月18號那天,馮德萊恩在爭取再次擔任歐盟委員會主席的演講里,大放厥詞,公開宣稱要“阻止中國單方面靠武力來改變當下的局面,尤其是針對臺灣問題”。她還提出要強化歐盟自身的防務能力建設,打算和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這些國家加強合作,加大在印太地區(qū)的軍事等方面的聯合部署,目的就是防止中方單方面改變臺海地區(qū)的現狀。
馮德萊恩連任歐盟委員會主席之后,變本加厲對抗中國,就沒有干過一件有利于中歐關系的事情。并試圖聯手美國打壓對抗中國??梢赃@樣說,馮德萊恩不“除”,中歐關系無解。
如果我們真想改善中歐關系,贏得更好的外部環(huán)境,那就必須把馮德萊恩趕下臺。如果我們能夠將其趕下臺,那就是中國“外交立威”的重大標志性事件,也是外交領域的殺雞儆猴。
或許那些前怕狼后怕虎的人會說,我們不干涉他國內政,不能做這樣的事情。但我想說,歐盟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區(qū)域性的國際組織。為了中國的國家利益,我們把馮德萊恩趕下臺,天經地義,不違反國際法和我們的外交原則。
當然啦,可能還有人會問:咱們真有那本事做到嗎?我想說的是,咱們肯定是有能力的,關鍵就看咱們有沒有那個果斷去做的膽量,還有咱們把想法變成行動的效率咋樣。
馮德萊恩在歐盟內部本來就不怎么招人待見,她也不是通過民主投票選上去的。她能上任,主要靠的是提名和商議那一套流程。雖說表面上看是歐洲議會最后點頭同意的,但最關鍵的,還是看她背后提名那個國家的底色。
馮德萊恩原本就是一個家庭主婦,一共生育了7個子女,其中兩個子女在美國出生。之后她突然從政,短短6年時間就干到了德國的部長,絲毫不懂軍事和國防的她,竟然隨后改任國防部長。國防部長任期剛結束,就擔任了歐盟委員會主席。這么一看就知道啦,歐盟委員會主席可不是靠自身能力和才華選出來的,更像是被“有眼光的大人物”直接內定了。
那這個“有眼光的大人物”是誰呢?其實就是美國。
馮德萊恩原本的任期到2024年7月就結束了。之后呢,拜登先打算讓她去當北約秘書長,可她對軍事方面的事兒壓根兒就不懂,好多歐洲國家都不同意。沒辦法,最后還是在拜登的安排下,馮德萊恩又接著當上了歐盟委員會主席。因此,很多歐盟官員對此非常不滿,但胳膊擰不過大腿。
當時,很多歐洲政客以為拜登會連任美國總統,因此聽拜登的話。但現在,拜登已經退出歷史舞臺。而馮德萊恩是拜登的人,她在歐盟也是延續(xù)拜登路線,特朗普也很厭惡她。
這一切都是我們把馮德萊恩趕下臺的大環(huán)境。
那么,怎樣將其趕下臺呢?主要手段三條足夠。
首先,公開揭批馮德萊恩的言行對于歐洲的危害。讓更多的歐盟成員國領導人和民眾厭惡馮德萊恩。
其次,用輿論戰(zhàn)的方式讓歐洲國家與馮德萊恩切割。組織官方和自媒體聯合發(fā)布“馮德萊恩是歐盟利益的出賣者,是中歐關系的破壞者,馮德萊恩擔任一天主席,中歐關系就一天不可能好轉”之類的言論。讓歐盟成員國充分意識到,馮德萊恩擔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對每一個成員國都是重大的危害。
第三,凡是涉及歐洲與中國合作的問題,只要馮德萊恩在言論上提出過,我們都堅持拒絕或者苛刻的立場。讓歐盟國家感到馮德萊恩就是本國經濟的殺手,進而為了本國利益與馮德萊恩切割。
最后我想重申: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試都不試,怎么知道就不行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