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人路易·艾黎(Rewi Alley)長著典型的大鼻子、藍眼睛。1927年4月21日,當這樣一張面孔出現(xiàn)在黃浦江畔時,猝不及防就迎來了碼頭工人的一口唾沫。
艾黎沒有生氣,只是感到中國人對外國人似乎不太友好?!斑@真是件怪事!這真是個奇怪的國家!”當時,他不確定要在這個陌生的國度待多久,帶的錢只夠維持數(shù)周的開銷。
但最終,他在中國待了半個多世紀。
路易·艾黎
“我覺得他是新中國的一位誠實、忠誠、不屈不撓的朋友。我極端相信他?!彼螒c齡曾這樣評價艾黎。
2017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北京培黎職業(yè)學院的回信中指出:“艾黎與中國人民風雨同舟,在華工作生活60年,為中國人民和新西蘭人民架起了友誼之橋。他和宋慶齡、斯諾等發(fā)起成立的工合國際,為支援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p>
今天,我們走進上海路易·艾黎故居,走近他發(fā)起的工合國際,試圖尋找這種國際主義精神的力量源泉。
“要干革命就應當置生死于度外”
長寧區(qū)愚園路1315弄,花木掩映下,一棟磚木水泥結構的三層西式樓房靜靜佇立。1932年到1937年間,艾黎就居住于此。他后來在自傳里回憶,這里底樓前為會客室和餐廳,底樓后為廚房。當中還有一間工作室,內有一臺車床和一些工具。底樓沿弄堂有汽車庫,房前有小花園。
路易·艾黎故居還原了其當年居住期間的會客室場景。
初到上海時,艾黎找了一份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火政處的工作,后被任命為火政處隊長級督查,負責檢查公共租界里工廠企業(yè)的防火措施。
這份工作加深了他對中國社會的了解。在一次例行檢查中,他第一次走進繅絲廠,看見一群年幼的孩子赤腳站在轟鳴的大鍋爐前,一站就是12個小時。
“艾黎看到繅絲廠的童工受到非人折磨,感到震驚痛心,決心‘進行根本的變革’。”長寧區(qū)華陽路街道姚家角居民區(qū)黨總支書記、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委員邱力說。耳聞目睹之下,艾黎對中國底層百姓產生了深深的同情,希望能為他們做點事情。正如他自己所言:“回新西蘭的一切想法都煙消云散了”,中國成為他的第二故鄉(xiāng)。
1933年,在美國進步作家艾格妮絲·史沫特萊的引薦下,艾黎結識了宋慶齡,從此開啟兩人長達半個世紀的革命情誼。1934年,艾黎和幾位外國朋友在宋慶齡的關心和支持下,共同組織了一個馬克思主義學習小組。他們系統(tǒng)學習《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馬列經典著作,還進行了一些社會調查。后來,艾黎利用自己在工部局的特殊身份,掩護了不少中共地下黨員,并為中共地下黨和紅軍購買物資、轉運人員武器、分發(fā)秘密印刷品等。
在艾黎故居不到20平方米的會客廳里,還曾發(fā)生過一段驚心動魄的“冰箱漏電”往事。
邱力介紹,當時,共產國際中國組在寓所頂樓的房間里設置了一處秘密電臺,與正在長征途中的紅軍保持聯(lián)系。
1937年上海愚園路鳥瞰,紅圈標識處為當年路易·艾黎家頂層設置秘密電臺的小閣樓。
一個星期日,艾黎正在走廊上喝茶,突然看見一個由巡捕、包探和上海電力公司工程師組成的檢查小組,正在挨家挨戶檢查哪里漏電,就快查到艾黎家里。沒有時間去拔掉電臺上的電線了,他和同住的英國共產黨員、上海美商電力公司電器工程師甘普霖只能坐著迎接。
檢查小組先去看廚房,再去看冰箱,在那里發(fā)現(xiàn)了漏電。這時,甘普霖喊道:“冰箱漏電!冰箱漏電!”艾黎也趕緊把檢查小組從廚房請到餐室,給每個人斟上酒,又熱情地歡送了他們。就這樣,兩人巧妙地躲過了一劫。
類似的驚險時刻還有很多。艾黎的摯友馬海德曾問他:“你就不害怕被敵人抓住嗎?”
“不!不怕!要干革命就應當置生死于度外,只要下了這樣的決心,就什么也不怕了?!彼卮鸬?。
戰(zhàn)時中國必須有工業(yè)
1943年,美國電影《孤島突擊隊》(Gung Ho)上映。影片刻畫了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奪回金馬島的軍事勝利,在二戰(zhàn)中提高了美軍士氣,“Gung Ho”也成為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的口號。后來它作為外來語被收入《韋氏詞典》,意為團結協(xié)作精神。
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在美國廣為人知的詞匯,源于艾黎和斯諾夫婦等人發(fā)起的中國工業(yè)合作運動,也就是“工合”。
路易·艾黎設計的工合標志
“工合運動因抗戰(zhàn)而生。沒有抗戰(zhàn),就沒有工合?!敝袊ず蠂H委員會副主席陳永弟說?!鞍艘蝗变翜箲?zhàn)爆發(fā)后,日軍占領了中國最大的工業(yè)中心上海,并瘋狂地進行掠奪和破壞。艾黎等人多次走訪遭受破壞的工業(yè)區(qū),看到的場景令人憂憤:
“日本人對中國工業(yè)基地的恣意破壞使我愈來愈感到沮喪。楊樹浦和虹口的景象使人看了毛骨悚然,已燒毀的建筑物仍在遭受劫掠。價值兩百萬的機械廠除了地基外已蕩然無存,所有的鋼都被弄走了。各工廠的機器全部進了廢鐵堆,等待送往日本,或就地制造軍火,中國的工業(yè)真正陷于癱瘓了?!?/p>
艾黎還注意到,“隨著戰(zhàn)火蔓延全上海及上海以外的地區(qū),失業(yè)工人日常發(fā)生騷亂和從戰(zhàn)場上撤下來的殘廢士兵的問題使人擔心”。同時,大批難民不斷涌入尚未淪陷的內地,造成中國戰(zhàn)時軍事和生活物資嚴重缺乏的局面。
戰(zhàn)時中國必須有工業(yè)。要廣泛發(fā)展工業(yè),就得采取行動。在這樣的背景下,艾黎與斯諾夫婦等國際友人萌發(fā)出“工業(yè)合作”的構想。據(jù)斯諾回憶:
“有一天,我們的思想,突然奇葩怒放,想出了工業(yè)合作,可能在戰(zhàn)爭進行中,產生一種新社會。它們可以把迅速的建設,和生產的難民救濟、勞工的訓練與軍事動員,民主政治的經濟基礎,保衛(wèi)游擊區(qū)的反抗封鎖,與反抗日貨經濟侵略的方法,放在一起。”
當天晚上,艾黎重新修改了在整個非敵占區(qū)建立一系列小工業(yè)合作社的設想,形成了一份總戰(zhàn)略。后來又將之印刷成小冊子,在上海各界人士中傳閱。這一想法得到了社會各界愛國人士的支持。1938年4月,中國促進工業(yè)合作社籌備委員會在上海成立,梁士純任主席,成員有艾黎、斯諾、胡愈之、徐新六和盧廣綿等人。
在工合運動發(fā)展過程中,宋慶齡的角色尤其重要。早在工合運動籌辦之初,她就給予了艾黎莫大的幫助。經她聯(lián)系,艾黎得以爭取到國民政府在行政上和財務上的支持。在武漢,艾黎還和代表中共中央駐漢口的周恩來見面,獲得了許多切實的建議。
路易·艾黎與宋慶齡
有學者指出:“可以說,國民政府給了工合合法的地位,而中國共產黨的指導,使這一運動有了更明確和實在的奮斗方向?!?/p>
1938年8月5日,中國工業(yè)合作協(xié)會在武漢正式成立,艾黎任代理總干事和行政院技術顧問。8月24日,工合的第一個合作社——陜西(寶雞)打鐵社正式成立,工合運動在中華大地上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中國給了我生活的目的”
前段時間,陳永弟去了一趟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老城區(qū)。在那里,有一家鮮為人知、有著85年歷史的“和平縣紅色印刷有限公司”,也是全國工合唯一現(xiàn)存的紅色印刷社。
“抗戰(zhàn)時期,全國共有約3000家工業(yè)合作社,社員總數(shù)超過3萬人?!标愑赖苷f,如今只剩和平縣印刷廠一家,印刷廠里保留的圓盤印刷機、鉛字及排版工具等文物,永遠銘刻了跨越歷史的工合精神。
寶雞打鐵工業(yè)合作社成立之后的兩周內,十幾個合作社陸續(xù)組織起來,包括織布、鐵器、棉藥、印刷等不同門類。令艾黎等人欣喜的是,一種發(fā)展戰(zhàn)時經濟的新氣氛很快傳播開來。
寶雞的一個工業(yè)合作社
星羅棋布的工業(yè)合作社,除生產自救外,還為前線抗戰(zhàn)軍隊承擔軍品生產,為八路軍和新四軍提供武器裝備,有力支援了抗日戰(zhàn)爭。對此,毛澤東曾作出高度評價:“我贊成以合作社的方式在中國組織建設許多小型工業(yè)……倘若我們艱苦奮斗,倘若中國與其國際朋友共同合作,毫無疑問,我們是能夠打敗日本,取得最后勝利的!”
數(shù)年后,這番愿景成為現(xiàn)實。
抗戰(zhàn)勝利后,工業(yè)合作社數(shù)目逐年減少。在此之前,由于工合給予八路軍和新四軍極大的援助,國民政府已經解除了艾黎的職務,工合運動的發(fā)展受到阻礙。失望、難過之余,艾黎并沒有停下腳步。他轉向培訓工合管理和技術干部的工作,創(chuàng)辦了培黎學校,“為中國的黎明培養(yǎng)人才”。
1945年,艾黎和他撫養(yǎng)的孤兒在一起。
1951年,工合國際委員會決定結束其工作。時隔30多年后,在艾黎的倡議推動下,工合協(xié)會和工合國際相繼恢復活動。今天,再度回望這段歷史,陳永弟感慨:“我們更能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內涵——當正義的事業(yè)與人類的共同價值相契合時,就會形成跨越國界的強大合力。”
至于艾黎本人,在來華的六十載歲月中,始終與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同呼吸、共命運,做了大量工作。曾接待過艾黎的上海市友協(xié)原副會長、上海國際友人研究會名譽會長陳一心回憶,1987年3月,艾老出席了“三S及其他國際友人在上?!毖杏憰K聿母叽?,目光炯炯有神,穿著咖啡色的西裝,握手很有力,開口就用上海話說:“大家好,我在上海待過11年。”臺下聽眾大笑。
“艾老有很強的共情能力,他對被壓迫的中國人民抱有真摯的同情?!痹陉愐恍目磥恚浅鲇谶@種感情,艾黎等國際友人在了解當時中國與資本主義國家巨大差距的情況下,仍然義無反顧投身中國革命,為之奉獻終生。
右二為路易·艾黎,右一為陳一心。
同年12月27日,艾黎在北京病逝。1988年4月,艾黎的一部分骨灰撒在被他視為第二故鄉(xiāng)的甘肅省山丹縣四壩灘的原野上,從此長眠于甘隴大地?!爸袊o了我生活的目的,給了我一項愿意為之奮斗的事業(yè)。”這是他一生的寫照。
原標題:《這位新西蘭人剛來上海就被吐了一臉唾沫,為什么仍選擇為中國奉獻終生?》
欄目主編:洪俊杰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周程祎 王一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