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非洲,當?shù)貢r間2025年6月15日,第27批援坦桑尼亞中國(山東)醫(yī)療隊隊長張軍橋在海邊看到一名當?shù)貗D女落水,他毫不猶豫躍入海中。在洶涌波濤里,張軍橋將妻子買給他的救生衣讓給女子,奮力托舉成功讓她脫險,自己卻因體力不支,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8歲。風浪中托舉生命,課堂里傳授知識。張軍橋不僅是一位救死扶傷的醫(yī)者,作為山東第二醫(yī)科大學的教師,三尺講臺外、街頭巷尾上,張軍橋把教學融入生活。在異國的海水中,張軍橋用生命完成了最后一課。今天,讓我們走進張軍橋的故事,探尋他平凡又偉大的人生,感受那份跨越山海、超越生死的大愛。
把醫(yī)學教育種進煙火里
01
在山東第二醫(yī)科大學的校園里,學生們總愛叫張軍橋“橋哥”。這個稱呼里,藏著對他的親近與敬佩——他不僅是傳授麻醉知識的老師,更是把課堂搬進生活的“實踐者”。
作為麻醉學教師,張軍橋的課堂從不止于三尺講臺。同事姚福旺記得,他總說“學醫(yī)是神圣的事”,授課時從不照本宣科。帶學生進臨床,他會細致講解麻醉流程、藥物使用,更敢“放手”讓學生操作:“你不做,就成不了好醫(yī)生。”學生們經(jīng)濟條件有限,跟他上夜班時,他總會訂一堆好吃的,默默放在休息室;課堂上,他更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擔當,讓他們明白醫(yī)學不僅是技術,更是對生命的責任。
2020年夏天,濰坊街頭出現(xiàn)了個特別的“地攤”:張軍橋帶著模擬人教具,跪在水泥地上教市民心肺復蘇。妻子祝琴起初覺得尷尬,來來往往的人投來異樣目光,但看著丈夫一遍遍示范按壓、吹氣,她漸漸懂了這舉動的意義。那一晚,因為墊子太薄,張軍橋的膝蓋腫得厲害,回家后用冰塊冷敷了20分鐘才緩過來。
沒人想到,這一跪就是四年。從最初的街頭示范到后來的百人培訓,從他一個人的堅持到一群人的追隨,四年間他帶著團隊做了數(shù)百場公益培訓,教會上萬人掌握急救技能。水泥地上的膝蓋印,成了生命救援的接力站?!耙婚_始以為他只是一時興起,”姚福旺說,“但他認定對的事,就能堅持好幾年?!?/p>
這種堅持像一粒種子,在學生心里發(fā)了芽。學生張曉燕受他影響,報名參加“三下鄉(xiāng)”活動,把從他那里學到的急救知識教給村民:“這是一種傳承?!痹趶堒姌蚩磥?,比起“感動濰坊”“齊魯最美時代青年”這些榮譽,他更看重學校發(fā)的“優(yōu)秀教師”和單位的“年度優(yōu)秀職工”——那是對他“把教學融在生活里”的最佳肯定。
用生命托舉最后一課
02
2024年初,張軍橋以隊長身份帶領第27批中國援坦桑尼亞醫(yī)療隊抵達達累斯薩拉姆。從濰坊的教室到達累斯薩拉姆的手術室,變的是地域,不變的是他“醫(yī)者”與“師者”的雙重使命。
在穆希比利國家醫(yī)院,他既要開展麻醉醫(yī)療,還要培訓當?shù)蒯t(yī)護??吹疆?shù)芈樽韺I(yè)水平落后,他萌生了編教材的想法——不只是“輸血”,更要“造血”。待了近一年,摸清當?shù)蒯t(yī)生的語言習慣、思維方式后,他開始結合中國經(jīng)驗與當?shù)貙嶋H,著手編寫實用教材,想讓技術真正扎根非洲。
工作之外,他把對生活的熱愛也帶到了非洲。妻女探親時,他帶女兒走訪當?shù)貙W校、孤兒院,分發(fā)從國內(nèi)帶來的學習用品;去海邊時,看到礦泉水瓶就帶著孩子一起撿,想讓她懂得珍惜與悲憫。祝琴說,他從不刻意要求孩子,卻用行動做了最好的示范:“他是行走的教育者,把教育融在了生活里?!?/p>
2025年6月15日,當?shù)貢r間的海邊,一場意外打破了平靜。一名當?shù)貗D女落水,正在海邊的張軍橋毫不猶豫躍入洶涌波濤。他把妻子買的救生衣讓給女子,奮力托舉著她往岸邊游。女子最終脫險,而38歲的張軍橋卻因體力不支,永遠留在了這片他曾奉獻過的海域。
更衣室里空著的衣柜、走廊上消失的腳步聲,成了同事們心中難掩的痛。姚福旺40多歲,見慣生死,卻在接到消息時痛哭不止:“到現(xiàn)在兩個多月了,不敢想,不敢提,盯著他的衣柜看10秒,眼淚就掉下來?!弊G僦两癫辉赶嘈潘央x開:“我不理解他的選擇,卻知道這就是他——在他眼里,生命沒有高低貴賤,都一樣珍貴?!?/p>
星火相傳 愛心接續(xù)
03
張軍橋的人生只有38年,卻比許多漫長的生命更厚重。他很少談論理想,卻用沉默的堅守寫下答案——同事們在他遺留的視頻里發(fā)現(xiàn),他曾說“最終理想是成為無國界醫(yī)生”。祝琴看著視頻,既遺憾沒能早點懂他的內(nèi)心,又懂了他所有選擇的源頭:“他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人?!?/p>
如今,他未完成的事,正被人一一拾起。姚福旺說:“想繼承他的遺志,走他沒走完的路?!鄙綎|第二醫(yī)科大學的學生們,帶著他教的急救知識走進更多社區(qū);援非醫(yī)療隊里,有人接過他的教材編撰工作,想讓“造血式援助”繼續(xù)下去。
“他用生命譜寫了一本教科書。”山東第二醫(yī)科大學管理學院黨委書記董惠平說,“告訴孩子們什么是救死扶傷、生命至上,什么是大義精誠、大愛無疆。”
最深刻的教育從不在課本里,而在身體力行的每個瞬間。張軍橋的最后一課,以托舉的姿勢留在了非洲海岸,卻在無數(shù)人心中種下了種子。一個生命逝去了,但千萬個生命正因他而被點亮——這是教育的力量,也是生命影響生命的意義。他點燃的那束光,終成滿天星火,照亮了更多人前行的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