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生命軌跡,恰似太極的弧線——從軍營的直線方陣里走出,在白衣天使的方寸診室里扎根,最終在太極的圓融天地里舒展。每一段歲月都被您走得扎實,如同您教我們的樁功,腳下有根,心中有定。而您的多才多藝,更讓這軌跡綴滿光彩,繪畫的筆墨、書法的筋骨、詩詞的飄逸、縫紉的巧思,皆如星辰,在歲月長空中熠熠生輝。
一、軍裝與白衣:藏在風骨里的“剛”
1970年的海風,一定記得那個穿海軍藍的年輕衛(wèi)生員。在航空兵部隊的師醫(yī)院里,您的腳步比軍號更準時,消毒水的氣息里,藏著您對生命最初的敬畏。后來到海軍司令部衛(wèi)生院,正營職護士長的肩章下,是比鋼槍更堅韌的責任——您把軍營的嚴謹刻進骨子里,就像太極里那股“立身中正”的勁兒,從那時便扎了根。
轉業(yè)到銅山的日子,您把軍裝的底色染成了白大褂的純粹。拾屯公社醫(yī)院曾在全縣排名倒數(shù),卻在您兩年的“推手”里,被硬生生“捋”成了前幾。沒人細數(shù)您熬過多少星夜,跑過多少泥濘路,只記得您查房時的腳步輕得像“云手”,處理起難題來卻穩(wěn)得如“野馬分鬃”。先進個人、三八紅旗手、巾幗英雄……這些勛章在您身上從不是裝飾,而是歲月為“擔當”蓋下的郵戳,蓋在每一個被您溫暖過的生命里。
二、拳與劍:歲月磨出的“柔”
馬師傅當年一定是看到了您骨子里的“武”氣——那個在醫(yī)院里雷厲風行的護理部主任,轉身到了拳場,竟能把“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過成日常。愛人的支持是您的“太極樁”,家人的理解是您的“云手式”,零碎的業(yè)余時間被掰成練拳的片段,卻在您掌心拼出了完整的熱愛。
世界級銀獎的光芒,曾照亮您32式太極劍的鋒芒;省級領獎臺的掌聲,曾應和您24式太極拳的呼吸??赡傉f,獎牌是給外人看的,真正的功夫藏在“氣沉丹田”里。您寫的《詠太極》里藏著秘訣:“輕如貓步腰似龍”,是您教我們的松沉;“修身養(yǎng)性行如風”,是您自己的模樣。當您的劍在晨光里劃出銀弧,我們忽然懂了——您把生活的棱角,都磨成了太極的圓。
三、師者如拳:剛柔相濟的“道”
您的拳場從不是競技場,是修行地。那個急著求成的學員,被您用“引進落空”的道理點醒:“太極不爭快慢,爭的是通透”;那個身體僵硬的老人,在您手把手的糾正里,慢慢學會了“以柔克剛”的松弛。您教我們“虛領頂勁”,不只是抬頭的姿勢,更是做人的正直;您說“丹田導氣”,不只是呼吸的法門,更是內心的篤定。
您的口袋里總裝著創(chuàng)可貼,像裝著對我們的牽掛;手機里存著每個學員的基本情況,比記招式要領還清楚。有人要送禮物,您笑著推手:“我教的是太極,不是人情”;有人想設拜師宴,您擺擺手:“能把健康帶走,就是最好的謝禮”。您常把自己的繪畫、書法、詩詞作品發(fā)布給學員當鼓勵,說筆墨里的氣韻與太極相通——提筆如起勢,落墨似收拳,都要心手相應。您讓我們反復練習基本功,說“地基不牢,拳架就晃”,就像您自己的人生:軍營的“地基”、醫(yī)院的“磚石”、太極與諸般才藝的“梁柱”,缺一不可,才撐起了這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囊惠呑印?/p>
如今,您的身影還常常出現(xiàn)在各個站點的晨光里、暮靄中。國家級社會指導員的證書,在您手里不是光環(huán),是更多雙期待的眼睛。您教的不只是招式,是“氣定神閑”的大氣,是“淡泊寧靜”的胸懷,是把“終生學習”當成日常的堅持。
看啊,您的學生們在賽場上獲獎時,招式里有您的影子;公園里老人打拳時,呼吸里有您的耐心;連那些曾經焦慮的人,如今也學會了在一呼一吸里找從容。這才是您最珍貴的獎牌——把太極的“道”,把生活的美,種進了更多人的生命里。
戎老師,您就像太極圖里的那枚“魚眼”,小而亮,卻讓整個圓有了魂。軍裝的剛,白衣的柔,拳劍的韻,師者的仁,再加上繪畫的靈、書法的骨、詩詞的清新、縫紉的巧思,在您身上融成了最動人的“太極”,流轉不息,韻味悠長。
教師節(jié)里,當秋風掠過拳場,我們的每一個云手,每一次轉身,都是在對您說:您教我們的,早已不止是太極,更是如何把日子,過成一首剛柔相濟、聲色俱佳的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