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相機是靠什么供電的?”“野生動物之間靠什么交流?”……9月1日上午,南京市科利華小學的教室里洋溢著此起彼伏的提問聲,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移動動物園”新學期秋冬主題季在這里開啟。一場題為《身邊的野生“鄰居”——本土野生動物探秘》的趣味課程,開啟了2025年新學期的“開學第一課”。
課堂上,科普老師以輕松活潑的講解,帶領同學們推開一扇通往城市自然世界的窗口。大家驚訝地發(fā)現(xiàn),原來野生動物并不只生活在遙遠的森林——紫金山的野豬、小區(qū)里可能悄悄出現(xiàn)的黃鼬,這些“野生鄰居”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同學們通過互動問答、實物觀察,不僅認識了南京本土物種的分布與習性,更了解到它們在城市中面臨的挑戰(zhàn),學會了與野生動物和平相處的正確方式。課堂上,野生動物圖案書簽和貼紙等小禮物,不斷點燃大家的熱情,歡笑聲和討論聲此起彼伏。
為了讓科普知識“活”起來,現(xiàn)場設置了四大沉浸式體驗區(qū),將學習與實踐緊密融合。科普插畫立牌展示區(qū)陳列著貉、狗獾、黃鼬等9種南京本土野生動物的等比例立牌,細節(jié)逼真、栩栩如生,吸引同學們駐足辨認;紅外相機監(jiān)測場景區(qū)則模擬真實野外環(huán)境,兩臺正在工作的紅外相機旁的大屏幕上,正悄悄播放著夜間“偷拍”到的影像——豪豬覓食、獐子穿梭、狗獾挖洞……這些難得一見的畫面引起陣陣驚嘆;望遠鏡體驗區(qū)中,孩子們在專業(yè)人員指導下,親手調(diào)節(jié)焦距,尋找枝頭跳躍的鳥兒,體驗觀察的樂趣;在圖鑒手冊展覽區(qū),《紅山生物多樣性手冊》《南京常見鳥類圖鑒》等書籍供大家隨意翻閱,不少學生邊看邊記,儼然一副“小科學家”的模樣。
南京市科利華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趙功偉表示,將“移動動物園”搬到了學校,是孩子們期盼已久的活動。學校和紅山動物園共建以來,孩子們通過認養(yǎng)長頸鹿“飛飛”、金絲猴“突突”,懂得了珍惜關(guān)愛身邊的動物,與動物友好相處。
其實,這樣的自然教育課程并非第一次走進校園。今年春季,紅山森林動物園“移動動物園”在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鐵北新城分校正式啟動,開啟了科普課堂進校園的系列實踐。啟動后,項目迅速走進南京市金陵小學、南京市明道小學、南京市拉薩路小學分校礪志實驗小學等多所學校,讓更多學生近距離接觸自然知識,感受生物多樣性的魅力。
接下來的秋冬季課程,將圍繞秋冬季動植物的生活習性,帶領學生探索、觀察其對秋季生態(tài)的作用;園區(qū)明星動物,講解其秋季活動特點與生存故事;以“秋季盛宴”“候鳥遷徙”為核心,科普本土動物的秋季覓食行為與候鳥南遷的規(guī)律,傳遞本土生物多樣性知識。同時,針對學生年齡差異進行課程分類,為低年級與高年級學生設計難度、深度不同的內(nèi)容,確保知識傳遞更具適配性。
同時,針對園區(qū)明星物種,課程還創(chuàng)新課堂形式,引入科學的動物模型增強吸引力。例如展示動物不同的足部模型,讓學生直觀看到不同物種為適應環(huán)境演化出的獨特特征;除外形特征外,課程還延伸至物種野外生活史,從宏觀角度為學生呈現(xiàn)鮮活的、與自然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的物種形象,幫助學生構(gòu)建更完整的自然認知。
現(xiàn)代快報/現(xiàn)代+記者 裴詩語/文 施向輝/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