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達子
本文共4516字,閱讀時長大約9分鐘
前言
要講鐘馗的故事,得先從中國人刻在DNA里的年俗記憶說起:
小時候過年,老家的堂屋門永遠貼著兩幅畫:左邊是穿鎧甲的秦瓊尉遲恭,右邊是個絡腮胡瞪圓眼、攥著青劍的粗漢子。
這個粗漢子本是唐朝終南山下的窮秀才,寒窗苦讀二十年,寫得一手錦繡文章。他本應該在金鑾殿上接過皇帝的狀元敕書,卻因為“面貌丑惡”被當場除名。
他想以死明志,卻在死后成了“替天下冤人出氣”的捉鬼大神,最后甚至擠掉了一半門神位,貼在億萬家門口,守了中國人千年的團圓。
而老達子今天要講的,就是這個從狀元郎到門神的反轉故事——一個被皇權否定的丑人,如何在民間的口耳相傳里,活成了比皇帝更有分量的文化符號呢?
終南山下的窮秀才
鐘馗的老家在終南山麓的鐘家村,那地方偏得連縣太爺的鳴鑼聲都飄不進去,山高林密,除了砍柴的、種地的,連個穿綢緞的人都難見到。他七歲喪父,娘靠種二畝薄田拉扯他長大,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夏天吃糠咽菜,冬天蓋著補了又補的破棉被,連點燈的油都要省著用。
可鐘馗偏是個書癡,七歲那年,村里來了個避禍的秀才,蹲在老槐樹下教小孩認“人之初”,他擠在最前面,眼睛亮得像星星。秀才走的時候,把半本《論語》塞給他:“娃,好好讀,書里有活人的道理?!?/p>
從那以后,他就把這本書當成了命,白天跟著娘種地,歇口氣就掏出書看。晚上沒油燈,就蹲在灶邊借火光讀,把書角都磨得起了毛,字里行間全是他用木炭畫的圈點。
有年冬天,雪下得齊膝蓋深,他凍得手指發(fā)僵,就把雙手攏在嘴邊哈氣,再接著寫文章;娘心疼他,把僅有的棉被蓋在他腿上,自己裹著破棉襖紡線,紡車吱呀吱呀轉半夜,他的筆也沒停。
娘摸著他凍紅的耳朵嘆氣:“俺兒咋這么軸?”他抬頭笑:“娘,等我中了狀元,給你買新棉襖,買大宅子?!?/p>
就這么軸了二十年,鐘馗的文章在終南山周邊出了名。鄰村的地主家請他寫春聯(lián),縣學的先生找他討論《禮記》,連山腳下的道觀都托人帶話:“鐘秀才,來給我們寫篇碑文吧?”可他都搖頭:“等中了狀元再說?!?/p>
他心里憋著股勁:要考就考個天下第一,要讓娘跟著他享清福,要讓那些看不起窮秀才的人閉嘴。
踩著草鞋走出來的會元郎
唐開元二十一年的春天,鐘馗終于要去長安考進士了。
出發(fā)前一晚,娘把他唯一的粗布長衫洗了三遍,用米湯漿得硬挺挺的,疊得方方正正塞進包袱;又烙了二十個玉米面煎餅,用粗布包著,塞給他:“路上餓了就吃,別舍不得?!?/p>
他摸著包袱里硬邦邦的煎餅,鼻子發(fā)酸——這是娘攢了三個月的玉米面,平時連自己都舍不得咬一口。
第二天雞還沒叫,他就挑著扁擔出了門:一頭是裝著《論語》《左傳》的木箱,一頭是娘給的煎餅和半罐咸菜。
到了長安,他沒地方住,就蹲在朱雀門旁的土地廟里,稻草當床,破碗當枕,每天清晨去貢院旁的茶棚蹭免費的茶水,聽其他考生議論“今年試題會不會考《詩經》”“李林甫大人愛讀什么文章”。
有天晚上,一個穿綢緞的考生捂著鼻子進來:“哪來的叫花子?臟死了!”他沒理,繼續(xù)對著月亮背《尚書》,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本事在書里,不在衣服上。
考試那天,他攥著娘給的毛筆,手心里全是汗。題目發(fā)下來,是《舉賢任能疏》,這題目剛好戳中他的心事:這些年在終南山,他見過太多以貌取人的荒唐事:村里的李秀才長得眉清目秀,卻連“之乎者也”都背不全,反而靠討好里正當上了鄉(xiāng)紳。
他把這些全寫進文章里,筆桿像著了火:“夫賢才者,不以貌取,不以出身論,若以臉白為賢,則徐孺子當隱于林;若以貌美為能,則嫫母當沉于江!”主考官禮部侍郎崔日用看完卷子,拍著桌子喊:“好!此子有魏征的膽識,顏真卿的筆力!”當場把他的卷子定為會試第一名——會元!
消息傳出來,土地廟里的乞丐都湊過來恭喜他,他卻蹲在墻角啃煎餅,嘴角帶著笑:“這才剛開頭呢。”
金鑾殿上的除名之恥
殿試那天,鐘馗跟著眾考生進了金鑾殿。龍椅上的唐玄宗穿著明黃色龍袍,冕冠上的珍珠晃得人睜不開眼;宰相張九齡、李林甫站在旁邊,穿著紫袍,神情嚴肅。
“諸位都是天下英才,說說你們的治國之道。”唐玄宗開口,聲音像洪鐘。
鐘馗第一個站出來,他的腿有點抖,但聲音穩(wěn)得像終南山的石頭:“臣來自終南山,見過百姓吃不上飯,見過官吏貪贓枉法,見過有本事的人因為長得丑被埋沒。臣以為,治國先治吏,治吏先任賢,不管他是窮是富、是丑是美,只要能為百姓辦事,就該當官!”
滿朝文武都愣了,這小子竟敢在金鑾殿上戳“以貌取人”的痛點?可唐玄宗卻笑了,點頭說:“說得好!朕就喜歡說實話的人?!痹紫鄰埦琵g捧著他的卷子站出來:“陛下,此子文章錦繡,見識不凡,可為狀元!”
唐玄宗笑著拿起朱筆,正要在狀元榜上寫下“鐘馗”二字。忽然,旁邊的宦官高力士湊過來,用指甲蓋輕輕碰了碰他的胳膊,小聲說:“陛下,您看他的臉……”
唐玄宗抬頭,仔細打量眼前的年輕人,他的筆,忽然停住了。這時候,唐玄宗開口了,聲音里帶著惋惜:“鐘秀才,你的文章很好……可狀元郎要代表朝廷的體面,要不朕賜你同進士出身,先去華陰當縣令?”
同進士出身,這五個字像一盆冷水,劈頭蓋臉澆在鐘馗頭上。他盯著皇帝的臉,忽然想起自己在終南山的寒夜里,用凍得發(fā)僵的手攥著毛筆,在破紙上寫“士不可以不弘毅”;想起娘把僅有的玉米面烙成煎餅,塞給他時說“俺兒能中狀元”。原來所有的努力,都抵不過門面兩個字?
“吾以文取士,不以貌!”他用盡全身力氣喊出來,聲音像炸雷,震得殿上的琉璃瓦都抖了抖,“陛下負我!天下負我!”。然后他猛地撞向旁邊的石柱,那是漢白玉做的,涼得像終南山的冰。
血一下子涌出來,濺在他的粗布長衫上,濺在殿階的青苔上,濺在唐玄宗的龍靴上,紅得像他寫文章時用的朱砂。
滿殿的人都傻了。唐玄宗手里的朱筆啪嗒掉在地上,朱砂染臟了狀元榜的邊角,像滴沒擦干凈的血。張九齡沖過去,抱住鐘馗的身子發(fā)現(xiàn)他的眼睛還睜著,大得像銅鈴,里面全是不甘;嘴角還掛著笑,像在嘲笑滿殿的體面人,嘲笑皇帝的門面,嘲笑所有以貌取人的荒唐。
那天的金鑾殿,埋了一個狀元的夢。可那天的風,卻吹起了一個神的傳說:一個被“顏值歧視”碾死的讀書人,要在死后,替天下所有冤得慌的人,討回一個公道。
那個撞柱的秀才,變成了抓鬼的刀
鐘馗的血滲進終南山的泥土時,那年的楓葉紅得比往年早了整整一個月。像他摔在殿階上的朱砂筆,像他撞柱時濺出的血,紅得刺眼,紅得讓人心里發(fā)疼。
而長安城的怪事,也跟著來了。
賣豆腐的李阿婆說,她凌晨起來磨豆腐,看見個穿紅衣的鬼飄進巷口,搶了張小三的糖人,還把糖稀抹在墻上,寫“我是鬼,我怕誰”。開書鋪的周掌柜說,他的《論語》被鬼撕了好幾本,書頁碎片飄得滿屋子都是,像終南山的楓葉。
連皇宮里都不太平——楊貴妃的金釵半夜不見了,枕頭邊留了個黑手印,唐玄宗睡夢里總聽見有人在耳邊笑:“陛下,你當年的狀元郎,在地下等你呢?!?/p>
開元二十一年的秋夜,唐玄宗終于做了那個“改變鐘馗命運的夢”。
夢里一個穿紅衣、梳高髻的鬼飄進來,手里攥著楊貴妃的翡翠簪,指甲蓋涂著紅丹,尖得像錐子,要往自己懷里塞。唐玄宗嚇得喊“侍衛(wèi)!”,可殿里的人都像被施了定身術,站在那里動也不動。殿門“砰”的一聲被踹開了,進來的人正是鐘馗,他攥著把青劍,一把揪住鬼的后頸,像抓只偷油的老鼠:“我是鐘馗,當年被皇帝以貌取人的狀元,如今是‘抓冤鬼的神’!你害了多少人?說!”
還沒等鬼開口,鐘馗的劍就劃破了鬼的喉嚨時,血濺在房梁上,像他當年撞柱的血。鬼“嗷”的一聲,化成股黑煙,順著窗戶飄走了,只留下一句話:“我還會回來的……”
唐玄宗嚇得從床上坐起來,額頭上全是汗——楊貴妃揉著眼睛問:“陛下怎么了?”他攥著楊貴妃的手,聲音發(fā)抖:“我、我夢見鐘馗了!他抓了個鬼,說自己是‘抓冤鬼的神’!”
第二天早朝,唐玄宗把宰相張九齡、畫圣吳道子叫到殿里,說:“吳道子,你幫朕畫幅像——就畫昨晚夢里的人:絡腮胡、連眉毛、穿粗布長衫,手里攥著青劍,眼神要兇,要能鎮(zhèn)住鬼!”。吳道子唰唰幾筆,就畫出鐘馗的臉和他手里的劍。
畫完,吳道子的手在抖——他說:“臣畫了一輩子畫,從沒覺得筆下的人‘活著’,可這個鐘馗,像要從紙上走下來,抓鬼?!?/p>
唐玄宗看著畫像,忽然想起當年金鑾殿上的情景。他指著畫像說:“對!就是他!這才是鐘馗——不是丑,是兇;不是窩囊,是敢拼!”
當天,唐玄宗就頒了道圣旨:“天下百姓,家家戶戶都要貼鐘馗像——鎮(zhèn)宅驅邪,抓盡天下冤鬼!”
圣旨傳到終南山,鐘家村的老百姓哭了。王嬸摸著鐘馗的畫像,眼淚砸在粗布長衫上:“俺兒,你終于熬出頭了;窮秀才李二郎把畫像貼在書桌前,摸著畫像上的絡腮胡說:“這是我們的狀元,比皇帝的龍袍還金貴;連賣柴的周大叔都買了幅,貼在柴門上,說:“以后上山砍柴,不怕鬼攔路了,鐘馗跟著我呢?!?/p>
而長安城的紙店,連夜趕制鐘馗像,老百姓排著隊買。從這以后,鐘馗的畫像從皇宮走進了民間,從捉鬼神變成了護家神。老百姓供奉他,不是怕他,是信他:信他懂“被欺負的苦”,信他肯替人出頭,信他的劍,能砍斷所有不公平的事。
而那個當年把他除名的唐玄宗,可能到死都沒明白:他用門面否定了一個狀元,可老百姓用人心,把這個狀元,變成了比皇帝還大的神。
從皇家的神到老百姓的親戚
唐代之后,鐘馗的門神路越走越寬,到宋代徹底出圈。
汴梁的夜市上,賣門神的攤位能排半條街,鐘馗像的攤子永遠最熱鬧。攤主舉著畫像喊:“鐘馗爺,臉兒兇,手里拿把青鋼劍;守著門,護著家,不讓惡鬼進門檻!”老百姓擠著買:要“帶劍的”防偷雞鬼,要“帶酒葫蘆的”給鐘馗爺“潤嗓子”,還有要“抱著娃娃的”——“得守著我家小囡囡”。
《東京夢華錄》里寫,除夕那天“士庶之家必貼鐘馗”,連宋神宗的寢宮門口都掛著吳道子畫的鐘馗像,旁邊題字:“朕以鐘馗為護,保國泰民安”??衫习傩召N鐘馗,和皇帝不一樣。貼秦瓊尉遲恭時,大家會說“秦將軍幫我們守著門”;可是貼鐘馗時,大家會端碗熱酒放在門口:“鐘馗爺,喝口酒,幫我們盯著那偷紅薯的鬼”。
為什么?因為秦瓊是皇家武將,身上帶著宮墻的威嚴。而鐘馗是窮秀才冤種,他懂賣豆腐的苦、讀不起書的疼和被鬼偷東西的氣。一個是外姓人,一個是自己人,能一樣嗎?
元明之后,鐘馗的門神地位更穩(wěn)了。因為他不僅守家,還重情義。
元代雜劇《鐘馗嫁妹》火遍勾欄:鐘馗死后,把妹妹嫁給生前好友杜平,帶著鬼卒幫妹妹辦婚禮,一路上砍碎擋路的惡鬼。老百姓看了掉眼淚:“鐘馗爺不僅抓鬼,還念舊情!”從這以后,鐘馗成了“重情義的守護者”。貼他的人家,會在像前放盤花生:“鐘馗爺,吃點,你當年讀書時肯定沒吃過這么香的。”
明代《西游記》里,孫悟空打不過如意真仙,還去請鐘馗幫忙,鐘馗帶著鬼卒一涌而上,把那妖道打得抱頭鼠竄。吳承恩寫這段時,肯定笑著想:連齊天大圣都要找鐘馗,這神得有多“接地氣”?
到了清代,鐘馗已經成了全家的守護神了:江南農戶貼鐘馗時,會在像旁放碗糯米酒:“鐘馗爺,喝口,暖著身子幫我們守田;北方老太太給鐘馗像縫紅布披風:“天涼了,鐘馗爺要穿暖,別凍著;連小娃娃都知道,貼完像要站在旁邊喊:“鐘馗爺,我?guī)湍憧粗T,不讓鬼進來!”
老達子說
不是神選擇了鐘馗,是老百姓選擇了他——選擇一個經歷過委屈的守護者,選擇一個站在我們這邊的神。
那些穿龍袍的人,早成了皇陵里的枯骨。那些體面的狀元,早成了歷史書里的名字。只有鐘馗,還貼在億萬家的門上,守著所有老百姓的小日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