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6日,國共兩軍之間最大規(guī)模決戰(zhàn)即將在淮河和海河之間的廣大區(qū)域展開。當天下午,解放軍華東野戰(zhàn)軍10縱抵達山東、江蘇兩省交界的京杭大運河北岸,渡河不遠就是國民黨軍第3綏靖區(qū)前沿指揮部所在地——賈汪。為了迅速突破運河防線,縱隊司令員宋時輪、政委劉培善一行決定到前沿查看地形。
縱隊司令看地形誤入敵營
宋時輪是畢業(yè)于黃埔軍校5期的老資格,紅軍時期曾組建過游擊隊,先后擔任紅軍第30軍、第28軍軍長等職,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zhàn)爭期間曾任八路軍4縱司令員、冀察熱遼軍區(qū)司令員等職。劉培善也是位老紅軍,抗戰(zhàn)時期長期在新四軍中征戰(zhàn),作戰(zhàn)經驗也十分豐富,對槍林彈雨的前沿毫不畏懼。
但他們此次看地形走的實在太遠,到傍晚時分竟然跑到北韓莊附近,這里是敵人的前哨陣地,駐扎著第3綏靖區(qū)第77軍37師111團的1個營。幸好,走在前面負責探路的警衛(wèi)人員久經沙場,非常警惕,發(fā)現情況不對后立即開槍示警,宋時輪等人隨即離開公路,在右側的一片小墳包之間隱蔽起來。
對方營長直接告知地下黨員身份
但他們等待了一會兒,卻沒有發(fā)現敵人的進攻,反倒是走在最前面的1個班長帶著1名國民黨軍官跑了過來,從軍銜上看竟然還是個少校。這位少校一見面就作了自我介紹:“我是地下黨員王世江,公開身份是國民黨第3綏靖區(qū)77軍37師111團3營營長,奉命接應貴軍渡河。”
宋時輪等人松了一口氣,隨即問道:“你是和什么人聯系的?”對方回答:“華東聯絡部楊斯德、孫秉超,他們昨天才從我這里過去,傳達了陳毅司令員的命令,要我掌握好隊伍,隨時待命,準備起義,配合解放軍渡河。”楊斯德時任膠東軍區(qū)政治部聯絡部副部長,孫秉超時任魯中南軍區(qū)前線辦事處政工科副科長,不是中共地下黨,不會知道兩人的名字。
司令下令這個營立即帶頭起義
原來,國民黨第3綏靖區(qū)實際上是抗戰(zhàn)時期赫赫有名的西北軍第29軍改編而成,常年收到蔣介石嫡系中央軍打壓排擠,早已離心離德,其執(zhí)掌兵權的兩位副司令何基灃、張克俠甚至早已秘密加入中共。1948年8月,楊斯德以陳毅司令員代表的身份,悄悄與何、張兩位將軍見面,請他們做好起義準備;10月22日,楊斯德在孫秉超陪同下再次前來聯絡,不久前剛剛返回。
宋、劉兩位縱隊首長這次看地形誤入敵陣地,幸虧碰上了這位地下黨員營長,隨即問道:“你現在準備怎么辦?”王營長立即回答:“楊斯德同志叫我待機行動。如果現在是起義的時機,請首長下命令!”宋時輪當機立斷,讓其率領全營帶頭起義,并通知第111團其他部隊立即行動。
當時大戰(zhàn)在即,華東野戰(zhàn)軍40萬精銳從魯南一帶大舉南下,第3綏靖區(qū)僅有3萬人馬,還被安排在最前沿當炮灰,官兵們早已人心惶惶。此刻得知有人已經起義,又有何基灃、張克俠兩位副司令帶頭,立即紛紛響應,很快近23000人倒戈加入了人民陣營。華東野戰(zhàn)軍順利通過運河防線,一刻不停的立即向敵老巢徐州城沖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