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一個在禮崩樂壞的春秋亂世中堅守理想?yún)s屢屢碰壁的真實孔子,探尋其思想成為華夏文明兩千年精神內核的核心秘密。
近日,岳麓書社正式推出已故著名哲學家韋政通先生(1927-2018),積四十余年研究心得,系統(tǒng)講述孔子思想的形成過程與核心精義的作品《孔子傳:華夏的崩壞與新生》。
韋政通(1927—2018),著名哲學家,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新竹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出版過 30 多種哲學、思想、文化類專著,如《中國思想史》《先秦七大哲學家》《儒家與現(xiàn)代中國》《思想的探險》等,編寫有《中國哲學辭典》。他對孔子、荀子、朱熹等人及中國思想史的系統(tǒng)研究,新論迭出,受到海峽兩岸哲學界的廣泛關注。
韋政通先生深具憂患意識,明確指出在物欲橫流、精神匱乏的現(xiàn)代社會,孔子的“成德之學”及其對道德主體性的自覺,將在21世紀人類精神重建中扮演關鍵角色。國學大師柳詒徵稱“孔子者,中國文化之中心也”;錢穆譽其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圣人”;作者韋政通則強調孔子“在中國文化極具關鍵性的轉型時代,扮演了承先啟后的關鍵性角色”。
本書緊扣《論語》文本,結合古史研究新成果與西方詮釋學視野,系統(tǒng)闡述孔子思想的形成過程與核心精義。作者特別聚焦孔子思想的核心——“成德之學”,深入剖析其三大支柱:修身(成德的工夫)、君子(成德的理想)、以身作則(成德之教),揭示修身是孔學命脈、君子人格養(yǎng)成是儒家精神命脈的內在關聯(lián)。書中專章探討孔子與傳統(tǒng)的關系、其身處的大崩壞時代(王綱解紐、道德敗壞、戰(zhàn)爭頻繁)及其與魯國政治的互動,展現(xiàn)孔子如何在傳統(tǒng)中開出人文新天地。《孔子傳:華夏的崩壞與新生》全文語言流暢,兼具學術深度與深切時代關懷,書前附精修彩插,書后附孔子年表。
《孔子傳:華夏的崩壞與新生》已于近期上市,可在各大平臺購買。這部凝聚作者多年研究成果的力作,將帶領讀者進一步理解孔子思想、叩問中國文化精神密碼。
瀟湘晨報記者周詩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