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與黑格爾的客觀唯心主義辯證法確實存在對立,但并非絕對沖突,而是處于“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中。要知道,黑格爾哲學是馬克思最早接觸的辯證哲學體系,這一思想對馬克思的影響極為深遠。
若將馬克思的核心觀點簡化,他對黑格爾辯證法的批判,本質是指出“精神或思想無法從根本上推動社會進步”,黑格爾的主張過于理想化,馬克思批判的是其哲學中“唯心主義”的部分,而非全盤否定唯心主義哲學體系本身。
當時的黑格爾哲學認為,理性與思想的自我展開就能推動事物發(fā)展,現(xiàn)實世界的矛盾最終也會通過理性得以解決;但馬克思卻提出,物質條件與社會結構才是歷史發(fā)展的真正動力。他曾明確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币虼耍R克思在對唯心主義的反思中引入了“實踐”的概念,強調社會變革絕不可能僅靠思想上的邏輯推演實現(xiàn),而必須依賴人們的實際行動,尤其是工人階級,要通過革命實踐改造社會?!皩嵺`出真知”的理念,正是由此衍生而來。
對黑格爾而言,歷史的最終目標是實現(xiàn)“絕對精神”的自我意識與自由;但馬克思則認為,歷史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的共產主義社會。所以他反復強調,必須通過改變生產方式與社會結構,才能實現(xiàn)這一目標。盡管兩人的理論目標不同,但都認同“發(fā)展由矛盾推動”這一核心邏輯——馬克思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這一思想與我國古代老子提出的“太極陰陽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那些完全從唯心主義角度批判馬克思理論的言論,都是絕對片面且偏激的。這類批判者往往喜歡引用馬克思的一句話:“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并認為這一表述過于絕對,進而提出質疑:“富人也有好人,窮人也有壞人,直接剝奪富人財富對窮人公平嗎?”“資本推動了社會發(fā)展,給工人提供了崗位,為什么還要批判資本?”
事實上,若有人用“道德水平”來分析階級斗爭,那他一定沒有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著作,令人意外的是,一些專家教授竟也持此類觀點,這顯然偏離了馬克思理論的核心。馬克思從未將資本主義的剝削與壓迫歸咎于“資本家道德水平低下”,他始終強調的是“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的罪惡”,這種制度性問題不受個人道德的影響。
恩格斯的父親本是大資本家,恩格斯本人最初也擁有資本家身份,但他不愿參與對工人的剝削,于是嘗試降低工人勞動強度、提高薪資。在當時相同的技術水平下,他的企業(yè)利潤自然低于同行;同時,由于他將大量精力投入工人運動,無暇經營企業(yè),如今“恩格斯家族的企業(yè)”已不復存在。但即便如此,資本家群體依然存在,這說明“靠個人道德抵制剝削”根本走不通:你不愿剝削,資本就會選擇其他人取而代之,繼續(xù)維系資本擴張的邏輯。
正因如此,馬克思才會說“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這揭示的是“資本的本質”,而非“資本家的本質”。
至于“馬克思理論會不會過時”,我的答案是“部分具體結論會過時”:畢竟當今科技發(fā)展速度遠超馬克思所處的時代,一些基于當時生產力水平的具體分析,確實需要結合現(xiàn)實調整。但“資本的本質不會變”,辯證唯物主義的思考方法也絕對不會錯,否定辯證唯物主義,就是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進而從根本上否定無產階級革命與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根基。
最后,我借用教員的一句話結尾:“馬克思主義的書要讀,讀了要消化。讀多了而不能消化,也可能走向反面,成為書呆子,成為教條主義者、修正主義者?!?/p>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