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中國北京奧運會舉世矚目,不僅向全世界表現出了東方古國的文化底蘊,也直接展示出了改革開放后的社會新氣象。
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影響巨大,獲益頗多,但單說為了獲得舉辦奧運會的機會,我國可是歷經磨難的。
其中最可惜的一次申奧經歷,就是1993年的兵敗蒙特卡洛。
在這場決定千禧年奧運會舉辦權的國際盛會中,中國以微弱差距輸給了悉尼。
之所以會說可惜,是因為在前三輪的投票過程中,北京一直以優(yōu)勢地位領先悉尼,但卻在最后一輪的決定性投票環(huán)節(jié),以兩票落??!
雖然投票環(huán)節(jié)全程都是匿名進行的,但根據當時的一些現場信息,不難發(fā)現與中國原本交好的朝鮮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這也是中朝關系在那一時期跌入冰點的外部反應。
那么,有關1993年中國申奧背后都有哪些故事?朝鮮為何在最后時刻做出這種事?
一 微弱差距落敗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經濟發(fā)展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了在這個基礎上更進一步,申辦奧運會就成為了當時中央領導層的一個奮斗目標。
而在1990年的時候,中國已經舉辦了第十一屆亞運會。
此次亞運會的舉辦成功,既讓美西方國家看到中國目前的經濟發(fā)展實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外界的固有落后印象。
所以在亞運會舉辦成功以后,申辦奧運會的計劃就被提上日程。
其中距離最近的一個節(jié)點,就是在1991年,北京正式向國際奧委會提交申請。
等待資質評選,與其他申辦奧運會的城市進行一番較量,然后決定最終的結果,這其中包括柏林、悉尼、曼徹斯特等多個強勁的競爭對手。
在前三輪的投票過程中,中國可以說是順風順水,力壓柏林、米蘭等競爭對手,成功挺進了決賽圈,要與最后的對手悉尼決定花落誰家。
原本這是沒有太大爭議的,因為在前三輪的投票過程中,中國相比于悉尼處在領先位置,并且文化底蘊要高出對方不少。
所以在最終投票開始之前,國內不少保持樂觀心態(tài)的民眾已經開始提前準備慶?;顒?,但讓人沒想到的是。
1993年9月24日凌晨,隨著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走上主席臺,當著全世界五十億人的面,念出了最后的獲勝城市不是北京,而是悉尼。
一瞬之間,中國申奧代表團和全國民眾都是灰心喪氣,因為在最終投票結果出來之前,很多人已經通過各種信息判斷北京會大概率勝出,但最終結果是出人意料的。
當時鄧小平已經卸任中央的領導工作,進入退休生活,但也在時刻關注著中國的申奧情況。
在得知這個消息以后,鄧小平表示之所以申奧失敗,是有人在搞鬼!
至于誰在搞鬼,其實從投票結果出來那一刻,中國的申奧代表團就將所有目光投向了朝鮮代表金俞順身上,原因無他,只是因為這個人本身是可以不出現的。
二 朝鮮倒戈
其最后結果是北京相比于悉尼少了兩票,只要朝鮮最后將票投給中國,即便無法當場獲勝,也可以將投票環(huán)節(jié)繼續(xù)下去,中國能否最終成功還存在變數,可惜朝鮮這一次站在了對面。
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歷史而言,因為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影響,中國和朝鮮已經在事實上形成了“鐵磁”的關系。
兩國不論是國防還是經濟貿易,都有著極強的依賴性,但之所以在投票的最后時刻,朝鮮沒有站在中國這一邊,也和當時的中朝關系有著脫不開的關系。
在中國和朝鮮的外交關系發(fā)展上,有一個國家是舉足輕重的,那就是蘇聯。他是社會主義的大家長,也是與美國進行冷戰(zhàn)的絕對力量。
中國和蘇聯的關系在新中國成立前后也十分深厚,但最后因為主權問題產生沖突,在珍寶島戰(zhàn)爭以后,就跌入冰點。
朝鮮夾在中國和蘇聯之間,一開始也是兩不得罪的態(tài)度,奉行騎墻政策,而中國和蘇聯為了爭取到朝鮮。
在那一時期也是拼命的給對方輸送經濟物資,朝鮮的貧窮不是從成立后就延續(xù)至今的。
也是受到了這種輸血經濟的影響,有一個高開低走的過程。
朝鮮拿著中國和蘇聯的援助發(fā)展起來經濟以后,蘇聯為了進一步拉攏朝鮮,曾在上世紀提出過經濟互助委員會的方案,成功將朝鮮固定在了自己這一方。
但與此同時,金日成也深知中國對于朝鮮的恩情和幫助,以及在后續(xù)發(fā)展中的重要性,并未直接公開的與中國進行任何對抗政策。
中國對于周邊的外交關系一直是和睦友鄰,在這一時期也體諒對方的一些難處,所以雙方依然維持著表面上的關系。
真正讓中朝雙方關系逐步跌入冰點的原因所在,就是韓國,朝鮮和韓國的天然敵對關系,中國是十分清楚的。
所以即便尼克松訪華以后,一大批美西方國家都想要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中國在接受這些國家的同時,還是將韓國拒之門外,以此維護中朝外交關系的正常發(fā)展。
韓國政府十分看重對中國的貿易機會,畢竟中國的商業(yè)市場是無比巨大的,在全世界都能排得上號。
三 關系跌落的原因
從樸正熙上臺開始,就爭取和中國恢復外交關系的正常化,并在1973年發(fā)表了《關于和平統(tǒng)一外交政策的特別聲明》。
其中詳細記載愿意和蘇聯、中國這些社會主義國家發(fā)展外交關系。
但這一行為并未遭到中方的肯定回應,一直到全斗煥兵變上臺,完全繼承了樸正熙的政治觀念,繼續(xù)在這一領域奮斗。
在這個過程中,發(fā)生了兩個大事件,分別是中國客機被劫持到韓國,以及中國海軍士兵劫持魚雷艇闖入韓國,造成人員傷亡。
在這兩個大事件中,韓國政府的處理是絕對溫和理智的,在劫機事件中不僅派人維修客機,還照顧乘客的飲食,甚至帶他們到城市參觀。
魚雷艇事件中,也給足中國面子,來而不往非禮也,即便有著朝鮮這層阻礙,中國也不想對于韓國的示好太過冷漠。
所以在1986年和1988年的漢城亞運會和奧運會期間派人參加。
這種舉動打破了與朝鮮原本維持的面子關系,從這個時候開始,中朝關系就開始走向低谷。
雖然在這些與韓國改善關系的過程中,中國曾多次向朝鮮講解過其中原因,但都沒有改變對方的固有態(tài)度,而這也是對方一廂情愿的一種表現。
1990年往后,蘇聯因為自身經濟問題被迫轉而向美西方國家尋求和解,這其中就包括與韓國建交。
中國也是在蘇聯與韓國建立外交關系之后,才同意正式與韓國建交,只是蘇聯在一年后就已經解體,成為了歷史塵埃。
即便中國在與韓國建交前后多次通知朝鮮,希望獲得對方理解和支持,金日成還是單方面將這件事認為是中方的“背叛”。
因此在中國1993年申辦奧運會的時候,偷偷搞了鬼,之所以如此言之鑿鑿,因為在投票開始前,中國已經是明面上的最大贏家。
原本朝鮮前奧委會主席金俞順也是不出現的,但在最后時刻,已經被調任為朝鮮駐羅馬尼亞大使的金俞順,十分突然出現在了投票者名單上。
并且在投票結束以后,金俞順也是匆匆離場,從未與中方代表團有任何交流,頗有做賊心虛的意味,因此其中內幕都是心知肚明。
而值得一提的是,自從中國與韓國建交以后,從此往后的多年時間里,金日成再也未訪問過中國,充分證明了一句話,國際政治沒有感情,只有利益。
參考資料:
1、百年奧運 首次申奧以兩票之差惜敗,直到黑幕揭曉才知遭受怎樣不公——中華網新聞2024-07-20 13:36
2、從失之交臂到優(yōu)勢勝出,北京如何一步步申奧成功?——北京日報客戶端2024-07-24 15:1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