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享有盛譽的卡內基音樂廳威爾獨奏廳被來自中國的琵琶魅力所點燃,中國音樂學院的葛詠教授與她的學生在此獻上了一場題為“Pipa Unbound: Tradition and Beyond —— Prof. Yong Ge & Students’ Recital”(無界琵琶:傳統(tǒng)與超越 —— 葛詠教授師生音樂會)的精彩音樂會。這場備受矚目的演出是第六屆紐約大蘋果音樂節(jié)的第二場音樂會,由美國Paulus Hook音樂基金會主辦。演出匯集了來自中國音樂學院的葛詠教授及其琵琶π樂團,以及來自印度、紐約和日本的音樂家們,共同呈現了一場世界音樂的融合盛宴。
下午1點,威爾音樂廳座無虛席,琵琶的萬般風情和強大表現力征服了所有聽眾,許多人在演出結束后久久不愿離去,這正是對這場音樂會巨大影響力的最好證明。
葛詠,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琵琶大師劉德海先生的藝術傳承者。她榮獲的諸多榮譽,包括“CCTV十大青年琵琶演奏家”和“北京高校青年教育名師”等,都彰顯出她在琵琶領域的卓越才華和杰出貢獻。在演出中,葛詠精湛的技藝,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和創(chuàng)新的演繹方式在整場音樂會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音樂會以古曲《十面埋伏》的驚艷演繹開場,葛詠教授與琵琶π樂團的成員們——邱佳裕、郭曉千、王禹喬、溫佳藝、白宛鑫、李悅萌、楊若水、施炫羽——以精湛的技術,完美再現了這首武曲代表作。該版本為劉德海先生的演奏譜,深刻描繪了垓下之戰(zhàn)的激烈場景,尤其在“吶喊”段高潮部分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了“搖掃”技法,使全曲更富戲劇張力,成為點睛之筆。
此次音樂會呈現了多部杰出作品,其中不乏美國首演或世界首演,展現了琵琶創(chuàng)作與時俱進,不斷發(fā)展的蓬勃現狀。作曲家孫晶創(chuàng)作的琵琶四重奏《夏》以新疆民間音樂為素材,極具想象力地呈現了中國西部夏日的靈動多變;琵琶與弦樂四重奏《塞上曲》(世界首演)由著名作曲家高為杰先生于2025年編配而成,葛詠教授與紐約小提琴演奏家安迪·迪多連科(Andy Didorenko)、陳葉霜(Ella Yeshuang Chen),中提琴演奏家杰伊·朱利奧(Jay Julio)和大提琴演奏家吳瑕(Xia Wu)的琴音交織,深情描繪了王昭君“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的復雜心境。
劉德海先生的《昭陵六駿》以久經沙場的六匹駿馬展現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赫赫戰(zhàn)功,氣勢磅礴;作曲家同塵的《月光》(2025年世界首演)將歲月里的人和故事帶到了月光下,帶來了一份寧靜與深思;作曲家陳思昂的《廣東音畫三首》(2023年作品)為琵琶重奏而作,用全新的視角和作曲技巧,賦予傳統(tǒng)粵韻新的生命力。
此外,葛詠教授帶領琵琶π樂團成員,與印度Malhaar室內樂團的西塔琴演奏家蓋倫·帕森(Galen Passen)和塔布拉鼓演奏家普拉迪普·查特吉(Pradeep Chatterjee)合作演奏了由王范地改編的新疆民歌《送我一支玫瑰花》,帶來充滿異域風情和活力的跨國界、跨文化的音樂體驗。
著名作曲家王丹紅于2013年創(chuàng)作的大型琵琶協(xié)奏曲《云想?花想》,靈感來源于李白的《清平調》,葛詠教授攜手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鋼琴演奏家黃云卿(Yunqing Huang)精湛配合,將楊貴妃“云想衣裳花想容”的雍容華貴與琵琶“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柔美雅致完美融合。
本場音樂會還展示了多首以琵琶為主奏的跨文化合作作品。作曲家張濱的《大地之詩》在美國首演,由琵琶π樂團與紐約天青藍星世界樂團和印度Malhaar室內樂團共同演繹,表達了對生命、自然、愛與和平的珍視與感恩。日本作曲家見樂章(Akira Mitake)的《川流不息》,靈感來源于他作為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2009年哈德遜河迫降事件)幸存者的經歷,深情地傳遞了對生命韌性的感悟和對生活持續(xù)流動的感激。
在音樂會準備期間,葛詠教授還與學生于7月16日受邀前往紐約聯合國總部,與部分聯合國工作人員進行了深入交流。葛詠教授簡要地介紹了琵琶這一樂器的歷史與發(fā)展并與學生演奏了部分經典作品,聯合國工作人員對此表示驚訝,從未想過琵琶能有如此豐富而全面的演奏技巧和音樂表現力,她不僅擁有優(yōu)美多變的音色,更傳承了千年的歷史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精神,作為多元文化和民族融合的載體,琵琶的魅力將會越來越多地為世界所熟悉。
音樂會結束后,新華社駐紐約記者對葛詠教授進行了專訪。葛詠教授表示:“這次在卡內基音樂廳的演出能夠圓滿成功,離不開中美兩國藝術家和機構的共同努力。我們希望通過琵琶這件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中國樂器,能夠向世界展示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獨特魅力和當代創(chuàng)新活力。與不同國家樂團的合作,是我們的琵琶藝術走向國際、與世界進行音樂對話的重要一步。 ”談及中美文化交流的未來,葛詠教授充滿信心地表示:“音樂是超越語言和文化界限的通用語言。通過這樣的藝術交流活動,我們不僅能讓更多美國觀眾了解并喜愛中國民族音樂,也能促進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友誼。未來,我們期待能有更多中國培養(yǎng)出的優(yōu)秀青年演奏家登上國際舞臺,用音樂講述中國故事,為構建一個更加和諧、多元的世界貢獻力量?!?/p>
這場“Pipa Unbound: Tradition and Beyond”音樂會取得了巨大成功,葛詠教授和琵琶π樂團以精湛的藝術和開放的合作精神,不僅展示了中國琵琶豐富的傳統(tǒng)和現代發(fā)展,更強有力地傳遞了音樂節(jié)跨文化友誼與和平的深刻訊息。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優(yōu)秀的青年琵琶演奏家均來自于中國音樂學院,他們在國際舞臺上的精彩表現,充分展現了該學院在民族音樂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卓越成就和深厚底蘊。
紐約大蘋果音樂節(jié)總監(jiān)劉千慈女士表示:“整場音樂會展示了中國民樂的精湛實力,可以說是震驚了紐約的觀眾。希望音樂節(jié)可以作為橋梁,歡迎更多的民樂、世界音樂團體來到紐約。”這場音樂會為第六屆紐約大蘋果音樂節(jié)畫上了完美的句號。我們期待有更多的世界音樂團體加入我們的音樂節(jié),2026年,在林肯中心的舞臺上大放異彩!【攝影師:嚴加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