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惠媚
現(xiàn)在每次站在老家那棟二層小樓的院子里,看著孩子們追著雞跑,公婆在菜園里摘菜,我都忍不住想,幸好當(dāng)年老公沒聽我的。
14年前丈夫鐵了心要回鄉(xiāng)下蓋房時,我跟他冷戰(zhàn)了半個月,覺得這錢花得比打水漂還冤,可如今看到這棟房子帶來的安穩(wěn),感覺比城里的商品房要實在很多。
那時候我們家的日子過得真不容易,我丈夫是開挖掘機,活不穩(wěn)定,有時候忙起來一個月能掙萬八千,有時候閑一兩個月沒收入。
而我收入也不高,在小區(qū)門口的小超市當(dāng)收銀員,每月兩千八的工資。
每個月除去房租、水電費和生活費。孩子的費用,省吃儉用下來只能攢下一點錢。
我們在城里打工了快10年,一直都是租房子生活,而且房子又老又破,冬天漏風(fēng)夏天悶熱。
那時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攢夠首付,買套屬于自己的房子,不求新房,只要能在城里買套三居室的就行。
可房價一年一年的漲,我們家存錢速度根本追不上。
14年前,我們家存了23萬存款,再存?zhèn)€幾萬塊,我們就能在城里買套三居室的二手房了。
可一天半夜,老公拖著一身泥灰回來,洗了把臉就跟我說:“我想把攢的二十三萬拿出來,回我老家蓋棟房子?!?/p>
聽到丈夫這話,我當(dāng)時就急了:“你是不是瘋了?這錢是咱們好不容易攢的買房錢??!差幾萬塊,就能買房了!而且你那窮村子蓋房子給誰住?。恳荒昊厝商?,放著落灰嗎?”
他很無奈地回復(fù)道:“我爸媽年紀(jì)大了,總念叨著想回老宅子養(yǎng)老,再說咱們在城里漂著,老家沒個根心里不踏實啊?!?/p>
不管我怎么哭怎么鬧,他都鐵了心,沒過多久就找了老家的堂兄,把老宅基地清出來,雇了施工隊。
看著丈夫真拿那存款建房后,我就對他們一家很反感,自己搬到閨蜜家住了半個月。
即使后面,被丈夫勸回家后,我很長時間都沒給他好臉色,甚至老家房子蓋了好幾年,我都沒回去住過。
誰知房子建好后的幾年里,經(jīng)歷了一些事情后,我就開始后悔當(dāng)年的固執(zhí)了。
第一件事發(fā)生在我的娘家。
我老家在鄰村,爺爺留下一棟土坯房,我出嫁后就一直空著。
幾年前,堂哥說要在村里搞養(yǎng)殖,想借我的老房子當(dāng)飼料倉庫,還說會幫著補補漏雨的屋頂。
我想著都是親戚,房子空著也是空著,就答應(yīng)了。
過了兩年,表哥說房子太舊,怕塌了傷人,要拆了重蓋,還拍著胸脯保證:“姐,蓋好給你留兩間,你啥時候回來都有地方住?!?/p>
我那時候一門心思撲在城里買房上,覺得農(nóng)村房子不值錢,連字據(jù)都沒讓他寫。
哪知道房子蓋好后,產(chǎn)權(quán)證上寫的是表哥的名字。我當(dāng)時沒當(dāng)回事,覺得都是一家人,住得舒心就行,誰還在乎那一張紙。
可時間一長,味道就變了。后來每次回老家掃墓,我們住那間房都得看堂嫂的臉色。她總陰陽怪氣地說:“你們城里人住慣了好房子,我們這農(nóng)村土屋怕是委屈了你們?!?/p>
有一回我兒子不小心打碎了一個碗,堂嫂就此念叨了半天,聽得我渾身不自在。到最后,我們干脆寧愿花冤枉錢住鎮(zhèn)上的小賓館,也不愿再去看她的臉色。
更讓我心寒的是,表哥兒子結(jié)婚后,直接把我們那間房改成了孩子的臥室,連招呼都沒打一個,我也是后來聽老家親戚說才知道的。
第二件事是9年前,婆婆生病那回。
那時我婆婆查出了高血壓和神經(jīng)衰弱,而城里的出租屋挨著馬路,每天車來車往的噪音特別大,婆婆整宿整宿睡不著。
丈夫很是擔(dān)心,跟我說:“帶咱媽回鄉(xiāng)下住吧,老家安靜些?!?/p>
那次,是我第一次去他蓋的那棟房子。
那房子蓋得不算多么豪華,但青磚鋪的院子,屋里刷得白白的,窗戶很大,很透光也很透氣。
陪婆婆住進去后,每天早上跟著鄰居去村頭的小廣場遛彎,下午在院子里擇菜曬太陽,不到半個月,血壓就穩(wěn)定了,睡覺也香了。
有一回我跟婆婆坐在院子里剝玉米,她說:“我兒子當(dāng)年非要蓋這房子,就是怕我老了在城里待不住,沒地方清靜。”
我聽著鼻子一酸,突然覺得自己之前那樣抱怨丈夫,真的特別不懂事。
第三件事是6年前,我們終于攢夠了首付,買了套二手的三居室。
當(dāng)時我以為,城里有了房子能安穩(wěn)下來了,可住進這房子后,麻煩事卻接連不斷。
小區(qū)物業(yè)動不動就漲物業(yè)費,剛住不久說要換水管,每戶得交一萬。
樓上住了戶人家,天天晚上打麻將到半夜,洗牌聲、說笑聲吵得人沒法睡,我上去找了好幾次,對方還覺得我無理取鬧,說:“我們在家娛樂,你管得著嗎?”
去年暑假,我們這里下了場大暴雨,城里很多地方都淹了,我們小區(qū)的地下室直接變泳池,電梯也燒壞了,我們家住11樓,兩個星期都得爬樓梯。
很無奈,我們一家只能收拾東西回了老家,而一進老家門,我就覺得渾身舒坦。
老家地勢高,一點沒受淹,前后窗戶一開,穿堂風(fēng)特別涼快,比空調(diào)還舒服。
傍晚的時候,鄰居張嬸送來一筐剛摘的黃瓜,李大爺拎著兩個自己種的西瓜,都是剛從地里摘的,新鮮得很。
當(dāng)時我可享受了,躺在搖椅上,吃完拍黃瓜,接著又拿西瓜當(dāng)飯吃。
丈夫看著我啃著西瓜就打趣道:“現(xiàn)在知道這房子的好處了吧?”我白了他一眼,嘴上沒說,但心里卻服了。
而真正讓我徹底明白這房子重要性的,是去年孩子上學(xué)的事。
我二胎女兒要上小學(xué),城里的好學(xué)校都要戶口,而我們的戶口都在農(nóng)村,想擇校得交五萬塊贊助費。
丈夫就覺得,與其要花那么多錢,才有書讀,還不如回鄉(xiāng)下上學(xué),村里的小學(xué)雖然小,但老師負(fù)責(zé),環(huán)境也清凈。
我們?nèi)ゴ謇锏男W(xué)看了看,校園里的綠化很好,學(xué)校的一些設(shè)施也齊全,和城里相比也差不到哪里去。
最讓我放心的是,學(xué)校離我們家步行就三分鐘,女兒自己就能來回,不用接送。如今女兒在老家讀了一年書了,已經(jīng)完全適應(yīng)了老家的環(huán)境,想拉她去城里讀,她都不愿換了。
因為我小女兒在老家讀書,公婆也在老家常住下來,他們兩老,雖然都70多歲了,不干農(nóng)活二十多年,但還是在老家過得很自在。把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條,種上很多蔬菜,還養(yǎng)了好幾只母雞。
每次我們回去,后備箱都塞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全是家里種的菜和土雞蛋。
我的大女兒,以前跟我一樣很不喜歡回老家的,但好幾次回去跟她爺奶摘了菜,又跟她爸去河里游泳摸魚蝦,體驗了農(nóng)村的樂趣后,她也愛上了老家。
每到放假,都嚷嚷著要回老家放松一下,我們不想回都不行了。
前幾天表哥來城里辦事,特意來我們家坐了坐,說起老家的房子,他羨慕地說:“還是你們有眼光,早知道我也在老家蓋棟房子了,現(xiàn)在城里壓力太大,想回都沒地方去?!?/p>
我笑著沒說話,心里卻感慨萬千。
14年前我以為老公是一時沖動,如今才明白,他蓋的不只是一棟房子,更是一個能讓我們遮風(fēng)擋雨的港灣,一個能讓孩子親近自然的樂園,一個能讓老人安享晚年的歸宿。
身邊常有人問我,手里有錢是先在城里買房,還是回鄉(xiāng)下蓋房?
我覺得這沒有絕對的答案,但如果條件允許,我覺得還是要在老家留個窩。
它不用多氣派,不用多豪華,只要能讓你在疲憊時找到依靠,在迷茫時想起根在哪里,就足夠了。
因為總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老家的那棟房子,裝著全家人最溫暖的回憶,也藏著最踏實的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