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9年,竇名望飲下一杯酒,手持長槍沖鋒,連續(xù)擊殺清軍一百余人。長槍折斷后,竇名望又抽出佩刀,繼續(xù)搏斗,真乃猛將。
明末清初,猛將如云,竇名望無疑相當顯眼。論帶兵打仗,竇名望不如孫可望、李定國、白文選、劉文秀,論勇猛則無人能敵。
竇名望類似張飛、尉遲恭、秦瓊,打仗以“勇猛”著稱,悍不畏死。竇名望究竟有多猛?磨盤山之戰(zhàn)見證一切。
1652年,竇名望跟著晉王李定國出征,連斬孔有德、尼堪兩位親王,順治有了劃江而治的念頭,對明軍十分忌憚,可惜孫可望毀了這一切。
尼堪敗亡,意味著什么?清朝最后一位能打的親王沒了,跟著尼堪一起追擊的五千八旗大多都是將官,結果傷亡過半,導致將才凋零。
孫可望排擠李定國,相互拆臺,明軍沒能進一步擴大戰(zhàn)果,還陷入內戰(zhàn)邊緣。交水之戰(zhàn),孫可望投降清朝,把南明軍事布防圖告訴順治,坑了永歷帝。
孫可望叛變,南明元氣大傷,但竇名望依舊支持李定國,相信他可以復興明朝。但是,清朝不給南明時間,立刻出動大軍進攻西南。
1659年,清軍攻克貴州、云南,奪取昆明,白文選一敗涂地。清朝這次出兵,陣容非常豪華,精銳盡出。
清朝一共是3路大軍,兵力總計8萬,而且都是百戰(zhàn)精銳。三路軍主將,分別是吳三桂、多尼、卓布泰,士兵除了“吳軍”,其余都是八旗、蒙古兵,是清朝的家底。
順治鐵了心滅亡南明,李定國壓力很大。李定國沒有妥協,不但拒絕清朝勸降,還掩護永歷帝轉移,并選擇在磨盤山與清軍主力對決。
由于白文選戰(zhàn)敗,李定國手中可用的兵力只有一萬人。為了擊敗清軍,殲滅對手有生力量,李定國決定打埋伏戰(zhàn),在磨盤山殺敵。
磨盤山地勢險要,叢林密布,是天然的伏擊地點。李定國的伏兵,一共有三道,分別是竇名望、高文貴、王國璽指揮,各部都是2千,一共6千兵馬。
竇名望在第一道,壓力最大。因為,一旦吳三桂血戰(zhàn)突圍或者多尼、卓布泰前來增援,這里都要經歷血戰(zhàn),除非竇名望不戰(zhàn)而逃。
竇名望跟著李定國以來,長期與八旗、蒙古精銳交戰(zhàn),深知他們戰(zhàn)斗力之強悍。如今,八旗、蒙古主力出動,而自己只有2千人,壓力可想而知。
吳三桂連戰(zhàn)連捷,也不把李定國放在眼里。吳三桂看來,李定國除了逃到緬甸,他沒有其他路可走,故而大搖大擺進軍。
清軍進入磨盤山,連續(xù)過了2個伏擊點,明軍都沒行動。因為,李定國下了命令,一定等清軍全部進入伏擊圈,然后打殲滅戰(zhàn),不能有漏網之魚。
一路上,清軍翻山越嶺,明軍全無。此時,吳三桂的部將建議他小心謹慎,務必偵查敵情,否則悔之晚矣,吳三桂同意。
吳三桂派出騎兵,大范圍內搜索,依然見不到明軍的蹤影。磨盤山叢林密布,原始森林眾多,清軍壓根就發(fā)現不了明軍。
不出意外,吳三桂這次栽了。誰知,明軍內部出現了叛徒,光祿寺少卿盧桂生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跑去找吳三桂,把李定國的計劃說了出來。
盧桂生叛變,李定國計劃破產。吳三桂如今進入了埋伏,也只能趕緊撤退。同時,吳三桂下令騎兵步行,搜索明軍伏兵,并發(fā)射火炮轟擊兩側山林。
計劃趕不上變化,吳三桂此舉,讓明軍陷入了被動。清軍發(fā)射炮彈,弓弩、箭矢齊射,埋伏的士兵死傷眾多,卻沒得到還擊的命令,不知如何是好。
竇名望忍不住了,如今清軍撤退,又炮擊兩側森林,若是不抓住最后機會,吳三桂全身而退,明軍萬劫不復。
李定國沒命令,他也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竇名望管不了這也多了,立刻率領伏兵殺了出來,主動還擊清軍。
竇名望下令士兵滾下巨石、木頭,封鎖清軍撤退的通道。接著,明軍居高臨下發(fā)射槍炮,轟擊山谷中的清軍,頓時血肉橫飛。
吳三桂慌亂之下,讓騎兵下馬作戰(zhàn),朝著山頂發(fā)起沖鋒。明軍熟悉山地作戰(zhàn),又占據地形優(yōu)勢,沖上來的清軍全部被亂箭射死,無一幸存。
清軍陷入了恐慌,進入山谷的清軍各自為戰(zhàn),彼此不能相互策應。趁著清軍混亂之際,竇名望跨上戰(zhàn)馬,手持長槍,率領明軍沖殺下來。
竇名望身先士卒,一馬當先,明軍斗志昂揚,殺得清軍丟盔棄甲??上В鬈娀鹌鞑蛔?,只能使用冷兵器作戰(zhàn),故而沒能打垮吳三桂。
吳三桂知道,明軍雖說能打,畢竟沒有多少火器,難以擴大戰(zhàn)果。吳三桂急忙聚攏人馬,把火槍手調過來,對著竇名望齊射。
清軍彈如雨下,竇名望被射中左臂,戰(zhàn)馬不幸被射殺,把他摔了下來。幸運的是,身邊護衛(wèi)親兵不離不棄,把他拉上自己的戰(zhàn)馬,撤離戰(zhàn)場。
竇名望這次沖鋒,把吳三桂嚇得不輕,雖說沒能達到目的,但清軍早已嚇破膽。明軍帶著國仇家恨,無不以一當十,進入山谷的清軍傷亡殆盡。
多尼、卓布泰得知情況有變,立刻趕來增援,用紅衣大炮炸開被明軍堵住的缺口。如此,清軍把主力投入了戰(zhàn)斗,八旗、蒙古兵一起上陣。
明軍伏兵不過6千人,還擊之前被炸死了一千多余人,李定國的預備隊也才4千。敵眾我寡,又沒有增援,明軍壓力更加大。
多尼、卓布泰到來之前,明軍已經與吳三桂血戰(zhàn)了一個上午。如今,清軍有生力量補充上來,明軍還在繼續(xù)戰(zhàn)斗,就算占據地形優(yōu)勢,也難以大獲全勝。
八旗、蒙古兵能打,但畢竟陷入山谷,被明軍居高臨下射擊,也難以施展本事。八旗、蒙古兵多次朝著山頂沖鋒,全部被明軍擊退。
不過,多尼、卓布泰十分清楚,想要消滅磨盤山的明軍不現實,能掩護吳三桂撤退就不錯了。八旗、蒙古兵進攻山頂,無非就是掩護吳軍而已。
竇名望堵住的通道,多尼、卓布泰拼盡全力,總算打開一條路。不過,想要掩護吳三桂撤退,把進入山谷的清軍救出了,難于上青天。
竇名望鐵了心要拿著吳三桂,他的第一道伏擊圈豈能讓清軍輕易得手。竇名望不顧身上的傷口未愈,再次發(fā)起了沖鋒,爭取打垮多尼援軍。
抱著決一死戰(zhàn)的架勢,他飲下一杯酒,并把身上的盔甲脫了下來,然后跨上戰(zhàn)馬,手持長槍,再一次殺向山谷,與多尼的八旗、蒙古兵格斗。
八旗、蒙古兵能打,竇名望更能打,戰(zhàn)馬被擊斃,長槍被折斷之后,抽出佩刀繼續(xù)格斗,還能擊殺一百余人,力戰(zhàn)而亡。
史載:“今日是我死日也,復飲酒免胄而出,手刃百余人乃死?!?/p>
女真號稱不滿萬,滿萬不可戰(zhàn),努爾哈赤憑借十三副鎧甲橫行遼東,開創(chuàng)清朝基業(yè),可知女真兵多能把。蒙古兵也很強,清朝中后期的騎兵就靠這些馬隊。
竇名望獨自擊殺清軍一百余人,不是普通的綠營兵,更不是散兵游勇,而是多尼麾下的八旗、蒙古兵,這是什么概念?多尼所部,繼承父親多鐸的親兵,是八旗最精銳存在。
竇名望血戰(zhàn)而亡,清軍一樣損失慘重,陣亡一萬兩千余人,包括一位都統(tǒng)以及三位副都統(tǒng)在內的18位將領,全部被明軍擊殺。
磨盤山之戰(zhàn),明軍贏了,但沒能達到目的,自己也傷亡三千余人,李定國無法反攻云南,明軍有生力量耗盡。多尼、卓布泰回朝,立刻被順治嚴肅處理,卓布泰削職為民。
吳三桂損失慘重,卻也是贏家。多尼、卓布泰被處理,云南軍務就沒了八旗、蒙古的機會,都是吳三桂說了算,順治需要吳三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