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欲言又止的悲傷
黎荔
當?shù)谝坏温吨榍娜荒Y在草葉尖,時間來到9月7日,白露裹挾著天地間的涼意,溫柔地叩響了秋天的門扉。這白露二字,原不過是歷書上的一個名目,然而細究起來,卻頗有些意思。所謂“白露”,乃是晝夜溫差增大,水汽凝結而成,附著在草木之上,晶瑩如珠,潔白似玉,故得此名。古人觀物取象,以“白”形容露水,倒也貼切。這晶瑩的白露,不僅是溫度的暗號,更是時光寫給人間的情詩。
此刻,萬物都在醞釀初秋的的況味。霏霏細雨有一搭沒一搭,漫天云靄一陣晦一陣明。秋風確是涼了,院里的梧桐葉子先自黃了邊,繼而蜷曲起來,早晚已有簌簌的響動。桂花已經(jīng)開得很纏綿了,細細碎碎的金蕊團簇在青枝綠葉間,不動聲色地鬧著,整個庭院氤氳著一陣陣醉人芬芳。晨起推窗,一股清氣透入,使人神志為之一醒。幾只雀兒在枝頭跳躍,時而啄食落下的花粒,時而偏頭四顧,仿佛在觀察這人世的變遷。它們的鳴叫不再如春夏般歡快,倒顯出幾分匆忙,大約是感知到南遷的時日將近了。
我想起了白露三候:一候鴻雁來。鴻與雁,是兩種鳥,按照古人的說法,鴻大雁小。鴻雁二月北飛,八月南飛。白露時節(jié),群居的鴻雁將從北向南遷飛,尋找溫暖的過冬之地。二候玄鳥歸。玄鳥,即燕子,春時飛往北方,秋來朝南遷徙,白露之后,燕子自北方歸來,故為“歸鳥”。三候群鳥養(yǎng)羞。“羞”同“饈”,是美食之意。秋高氣爽,玉露生涼,鳥兒覺察肅殺之氣,紛紛儲存食物以備過冬。白露三候,是天地間最準時的遷徙約定:鴻雁南飛,銜來遠方的消息;燕子辭巢,抖落屋檐下的舊時光;群鳥儲食,將秋天的饋贈細細藏入巢穴——在自然的法則里,就連離別都充滿了對生命的敬畏與期待。
秋風涼,白露降。人們說,白露是“陰氣漸重,露凝而白”的時節(jié),萬物似乎都有了欲言又止的悲傷。你說白露是什么?白露,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是露從今夜白,夜自此日涼;是空調外機終于停下喘息;是樓下豆?jié){店改賣桂花酒釀;是凌晨四五點的那一滴清露,隨著天氣轉涼,日益凝結一層白光,當它從草葉尖搖搖墜落時,摔碎發(fā)出極輕的“啪”之一聲,像誰把“再見”咽回喉嚨。
天地萬物,何以至此日皆有欲言又止之態(tài)?我想,大抵是因白露居于夏秋之交,前承盛夏之榮,后啟深秋之凋,正是一個轉折的節(jié)氣。萬物于此際,仿佛突然意識到繁華將盡,凜冬將至,故而悲從中來,卻又不知從何說起。那草尖的露珠,何嘗不是天地的一滴淚;那蟲兒的低鳴,何嘗不是生命的一曲挽歌。
別再問“為何悲秋”?秋從不負責解答,它只負責提醒:白露后便是秋分,秋分后便是寒露,時序推遷,從不因人的意愿而停留片刻。白露的悲傷,不在于凜冽,而在于溫吞。它不像寒冬那般劍拔弩張,只是悄無聲息地滲透,在晨昏交替間提醒人們:盛極而衰是萬物的宿命。枝葉由綠轉黃,花朵由盛轉衰,連日光也一天短似一天。這悲傷欲言又止,是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自然之理,說多了反倒顯得矯情。
然而在這漸沉的時序里,卻也藏著幾分清明。暑氣盡消后,人的頭腦格外清醒,知道該為什么事忙碌,為什么人牽掛。人人心中有許多話,關于逝去的歲月,關于不再歸來的人,卻終究沒有說出口。白露時節(jié),人亦學會了沉默。白露教人放下對熾熱的執(zhí)念,學會在清冷中自持。這悲傷中有一種清醒的認知,是對生命規(guī)律的領悟和接納。草木無言而承露,蟲豸有聲而節(jié)鳴,人則有情而默然——萬物各以其方式,表達著對時序更迭的敬意。
夜深了,露水重新凝結在草尖上,映著路燈微弱的光,一如晨時那般晶瑩。它們的存在短暫卻恒常,年復一年,總是在這個時候悄然降臨,又在翌日清晨悄然離去。萬物有節(jié),悲歡有時,這或許就是白露要告訴世人的:悲傷不必言說,只需默默經(jīng)歷,然后等待下一個時序的輪回。
《白露》林珊
還是會有蟬鳴,在歌聲里起伏
還是會有花香,在寂靜中落下
這一日,我獨自走在曠野
緊跟在我身后的,
是小狗、夕陽和馬尾松的枯枝
我們眼神黯淡,互不言語
我們肩披暮色,互不打探彼此的身世
如果此時,你忍不住想迎風落淚
請不要忘記,
秋風涼,白露降。
萬物都有欲言又止的悲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