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男子帶兒子深圳擺攤掙錢與城管發(fā)生沖突,其微信余額只有5塊錢,父子倆晚飯都難有著落,西鄉(xiāng)城管了解他們的難處后給其介紹工作。最終,兩人成功應聘市容環(huán)境整治員,一天有近200元的收入。
這條新聞上了9月7日的熱搜,引發(fā)眾多網友的關注。很多網友為當地城管的善意舉動點贊。
小攤販和城管的矛盾是老話題。這個老大難問題,其實蘊含著新解法。發(fā)生在深圳的這一幕,就是最好的說明。
就此事的細節(jié)而言,并無枝蔓橫生。一方為了謀生而在街上擺攤,另一方為了維護市容而制止占道經營,都有著良好的初衷。對城管隊員來說,唯有嚴格落實管理規(guī)定,不留情面,將占道經營問題解決到位,方能還群眾一個整潔的市容環(huán)境,但對擺攤者而言,這就意味著營生被叫停,而“余額告急”的事實則給了他們更大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哪一方的不理智,都可能釀成禍事。
事實上,涉事攤販也有一些偏激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城管方面采取的是柔性的處理手法,也是隨后被證實為最理性的應對之策。這樣一來,不僅危機被化解,而且巧妙化解了民生痛點。
有人說,既然“鬧”一下就能得到市容工作機會,那大家“有樣學樣”不就亂套了?當然不可這么理解。本質上,把涉事攤主納入市容工作體系,屬于特事特辦,是真心實意解決群眾的燃眉之急,而不是無原則地“做老好人”。根據報道可知,涉事攤主在新的崗位上具有較高的工作能力,也獲得了群眾的認可,這也證實城管方面的相關安排具有合理性。
延伸而論,市容管理從來都不是劍拔弩張、水火不容式的博弈,而是以管理科學為綱的深度治理方式。
近年來,一些地方進行了給路邊攤販發(fā)放登記卡、吸收攤販加入市容管理體系等探索,取得了亮眼的成果。事實說明,強化城市的市容管理,重點在于追尋最大公約數,既保證市容管理水平,也支持攤販正當經營、追尋轉型之道。
說到底,街道有煙火氣,民生有保障,這就是最好的“市容”。城市治理,當注重提升力度和溫度,讓群眾的幸福感有依托、有拓展。
客觀上,解決攤販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復雜的市容管理背景也要求城市管理者兼顧嚴格管理和以人為本,不斷創(chuàng)新管理思路、升華監(jiān)管模式,為城市和群眾帶來更多好消息。
現代快報/現代+首席評論員 戴之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