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國民黨在東北的主要城市只剩三座:長春、沈陽和錦州。其中,長春有鄭洞國10萬守軍;沈陽有衛(wèi)立煌30萬守軍,錦州有范漢杰15萬守軍。
解放軍這邊,東北野戰(zhàn)軍(簡稱東野)100萬大軍枕戈待發(fā),誓要解放東北。
100萬對55萬,優(yōu)勢在我。問題是:怎么充分發(fā)揮這個優(yōu)勢?
東野首長是這樣想的:大部隊離長春最近,應(yīng)該先打長春。這樣做有兩個好處:就近調(diào)兵、逐個擊破。有一大壞處:沈陽和錦州的守軍會第一時間支援,看似只打長春一座城市,實際上是同時打三座城市。
東野首長是位極其出色的軍事家,放眼整個中國歷史,他也能排上號。他的戰(zhàn)略不能說差,但還是存在隱患:如果長春沒打下來,之前的優(yōu)勢很可能蕩然無存,把東野乃至黨中央逼入絕境。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敗”。讓我們看看敵人是怎么想的。
國軍這邊,衛(wèi)立煌、鄭洞國、范漢杰三人想法完全一致:東野一定會先打長春。
打沈陽,東野會遭到長春和錦州的兩頭包夾,無異于自取滅亡。打錦州,東野會遭到華北國軍的包夾,同樣是玩火自焚。因此,東野只能先打長春。
三人中職位最高的衛(wèi)立煌決定:把大部分兵力駐扎在長春,準(zhǔn)備和東野一決雌雄。
說起來,衛(wèi)立煌和東野首長算是老熟人了。當(dāng)年抗日時,東野首長不知道什么情況,穿著日本軍裝在衛(wèi)立煌的防區(qū)晃悠,被衛(wèi)的士兵一槍擊倒。事后,衛(wèi)立煌被嚇出一身冷汗,送了東野首長幾卡車的物資賠禮道歉。
衛(wèi)立煌覺得自己很了解東野首長,能猜出他的軍事計劃。事實證明,他猜對了:東野首長確實決定先打長春。如果東野首長這么做了,解放軍會在長春遭到沉痛打擊。
幸好,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毛主席看完東野首長的報告后,第一時間回電,指出先打長春的缺點,并說明自己的計劃:
跳過長春和沈陽,集中兵力攻打錦州,徹底切斷華北和東北的聯(lián)系。
不得不說,毛主席下的是一盤大棋。如果拿下錦州,國民黨將徹底失去東北,丟掉華北也是遲早的事。如果沒拿下錦州,后果會比沒拿下長春還可怕。
東野首長看完毛主席的計劃后連連搖頭,堅持攻打長春。為了說服他,毛主席接連發(fā)了好幾份電報,最后勉強讓他同意。
1948年10月7日,東野大軍悄悄繞過長春和沈陽,直撲錦州。
范漢杰在睡夢里被副官搖醒,完全不知道外面發(fā)生了什么。
“長官,解放軍打過來了…”
“告訴衛(wèi)長官:我再增援一個師去長春?!?/p>
“不是長春,是錦州!解放軍打到錦州了!”
“什么?!”
范漢杰瞬間清醒,頭上直冒冷汗。
由于東野動作迅速,華北國軍還沒支援過來,范漢杰就已經(jīng)守不住了。10月15日,錦州勝利解放,國民黨在東北徹底失去話語權(quán)。
被俘后,范漢杰感嘆:
“毛澤東真是個神人,奇襲錦州,也就他能想出來。輸給他,不丟人。”
謹(jǐn)以此文,不忘歷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