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盛世終于如今您所愿!”嘉庚精神我們會永遠銘記在心!
這幾年,只要沾上“陳嘉庚”這三個字的事兒,總能看見陳立人。
他頭發(fā)花白,精神頭卻十足,眼里總是一半懷念,一半驕傲。
外人或許覺得,他不過是陳嘉庚的長孫,沾了祖輩的光。
可只有真正了解他的人才知道,那可不是沾光,那是把一整個家族,一輩子的心血,都熬進了“陳嘉庚”這三個字里。
在9月3號,天安門廣場上,雄壯的閱兵式震得人心發(fā)顫。當那些威武的受閱部隊排山倒海般走過時,陳立人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眼眶一下子就紅了。
他說,爺爺當年領導華僑支援抗戰(zhàn),不就是為了這一天嗎?
他喃喃自語,聲音有些哽咽,“為了國家能富強,民族能重新站起來。如果他老人家能看到今天這番景象,軍隊這么強大,祖國這么好,他得有多高興??!”
是啊,要是陳嘉庚還在,他會高興到什么程度?估計會笑得像個孩子,甚至可能會淚流滿面吧。畢竟為了這一天,他這輩子可是實打實地瘋狂過。
“瘋”在他傾家蕩產也要辦教育上,一個大商人,能把自己的產業(yè)都賣了,就為了辦學!
當時的中國,積貧積弱,能有幾個人真把教育當回事兒,可陳嘉庚不管,他覺得國家要強大,首先得有人才,人才從學校里來!
所以,集美學校,廈門大學,就這樣一磚一瓦地蓋起來了。他蓋學校,不是玩票,是真的往里砸錢,砸自己的血汗錢,砸所有能砸進去的錢。
他吃得簡單,穿得樸素,可只要是給學校的錢,他眼皮都不眨一下。用他自己的話說,教育是立國之本,辦學是國民天職!這在當時,簡直就是癡人說夢,可他偏偏做到了。
還有他的赤子丹心只為抗戰(zhàn),那會兒,敵人侵略中國,山河破碎,國人都在水深火熱中掙扎。
陳嘉庚身在南洋,可心早就飛回了祖國。他振臂一呼,整個南洋的華僑都跟著動起來了!捐款、捐物,甚至是捐命!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批“南僑機工”,那可是用生命在滇緬公路上跑運輸的英雄!
3200多號人,有司機,有修理工,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在當時被稱為“死亡公路”的險峻山路上,把一批又一批急需的戰(zhàn)略物資運回國內。
他們很多人,再也沒能回來。陳立人說,他爺爺當年就是親自號召的,是親眼看著這批熱血青年踏上征途的。
那是一種怎樣的情懷?那是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殉道精神。
所以,當2024年4月6日,廈門集美鰲園春意盎然,陳立人站在爺爺的墓碑前,淚光閃爍時,他感受到的是爺爺那份從未熄滅的赤子之心。
他知道,爺爺畢生所求就是國家的強盛,民族的復興。而這一切,如今都真真切切地展現在他眼前。
1949年陳立人出生在新加坡,他爺爺1950年回國了,他留在新加坡,一家人隔著千山萬水。
可那份血脈里的家國情懷,卻從未斷過線。他第一次回廈門是1986年。那一次“尋根之旅”,讓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爺爺當年的不易和偉大。
從那以后,陳立人就像上了發(fā)條,把傳承嘉庚精神當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別看他年紀大了,可干勁兒一點不輸年輕人。前幾年,第三屆儒商大會,他雖然是視頻出席,但開口閉口,說的都是他爺爺當年“教育興國”的事兒。
他說,爺爺辦學,不光是為了培養(yǎng)人才,更是為了民族解放。他把這叫做“儒商精神”,意思就是,賺錢是為了行善,是為了報國。這話說得多實在,多有勁兒!
今年春節(jié),他還特意跑到集美大社,看元宵節(jié)的刈香巡游,感受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文化。元宵剛過,他又帶著兒子去考察職業(yè)學院。
這說明他心里裝著的,不光是過去的輝煌,更是祖國未來的發(fā)展,是教育的薪火相傳。
他還是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的榮譽主席,這些年這筆基金可幫了不少貧困學生,獎勵了不少優(yōu)秀老師。他說,這是延續(xù)爺爺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理念。
在廈大百年校慶的時候是最讓人動容的,老陳作為陳嘉庚的后代代表,站在臺上,回憶爺爺當年“寧可變賣大廈,也要支持廈大”的感人故事。
他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真情流露。這種情感,不是演出來的,是骨子里帶來的。
他還捐了一批珍貴的歷史資料,那是爺爺當年在南洋辦學的手稿和照片。
這些東西,對他來說,可都是無價之寶,是家族的記憶,可他毫不猶豫地捐了出來,只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爺爺,了解那段歷史。
他還特別重視老物件和歷史研究。華僑博物院,他沒少往里捐東西,都是爺爺在南洋生活過的物件,還有一些是新加坡當地華僑捐獻的。
這些老物件就像一根根線,把海內外的華人華僑緊緊地連在一起。
他甚至還帶著自己的兒子陳銘,一起跑接力。陳銘從小在新加坡和英國長大,可他卻選擇到清華大學讀漢語言文學博士。
這說明陳立人在家里,沒少給孩子灌輸,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兒,知道自己的家族,有一個多么偉大的祖先,有一份多么重要的使命。
而且陳立人這幾年得了不少榮譽,有“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最美奮斗者”榮譽勛章,還被評為“廈門市榮譽市民”。
可他總是很謙虛,他說獲得這些榮譽,他深感責任重大。這不僅是對他的肯定,更是對嘉庚精神的認可。他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起爺爺的貢獻,實在微不足道。
這話聽著是客氣,可細品起來,卻是大實話。他爺爺那輩人,是在民族危亡的關頭,生生從牙縫里摳出錢來,用命去拼去搏。
而陳立人這代人,面對的是一個繁榮昌盛的祖國,他們要做的,是把那份精神傳承下去,讓它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
他還推動拍攝電影《陳嘉庚》,親自參與劇本討論,把家族里珍藏的寶貝資料都拿了出來。
他希望,通過電影,讓更多年輕人知道陳嘉庚,知道這份家國情懷不是掛在嘴上的口號,而是實打實的行動。
他還當起了“文化交流大使”。他和新加坡那邊的學校合作,推動華文教育,讓更多海外的華人孩子,了解自己的文化了解自己的根。
說白了,他做的一切,就是要把他爺爺那個沒完的夢繼續(xù)做下去。他爺爺希望國家富強,人才輩出?,F在祖國富強了,人才也一批批地成長起來了。
陳立人說,爺爺雖然離開多年,但他的精神永遠活在心中??吹阶鎳睒s昌盛,看到青年一代茁壯成長,就是對他最好的告慰。
這句話,說得敞亮,說得透徹。它不光是一個家族的傳承,更是一個民族的希望。
陳嘉庚的夢,不是他一個人的夢,而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夢。
陳立人用自己的后半生,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這個夢他接棒了,并且他干得漂亮!
這才是真正的完成了偉大遺愿!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