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十三妹
36歲的鄧先生,經(jīng)過一年時間的艱難抗爭,終于收到了警方送來的行政處罰撤銷決定書。
甘肅慶陽市寧縣盤克鎮(zhèn)的鄧先生,因為在短視頻平臺上質(zhì)疑兒子學校校服“質(zhì)量差、價格高、不透明”,就被當?shù)鼐揭浴皩め呑淌隆睘橛?,行政拘?天。
對此,鄧先生表示不服并走上申訴之路。一年后,慶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警方行政拘留決定違法,撤銷處罰,賠償鄧先生3237.08元。寧縣公安撤銷行政處罰決定書并向鄧先生道歉。
但我認為,僅僅道歉還不夠。我們要追問:鄧先生質(zhì)疑校服,究竟是不是公民正當?shù)谋O(jiān)督權(quán)利?他到底得罪了誰,又是誰下令拘留他?為何行政復議、一審法院都維持原判?
鄧先生在視頻里說:“校服130一套,料子薄得透光,袖口一扯就爛,學校還不讓家長自己買,必須統(tǒng)一訂購。”這些話,哪一句不是天下家長心里想過、嘴里罵過的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一條白紙黑字:“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guān)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quán)利。”
校服采購的錢,是家長掏的;校服穿在孩子身上,家長連問一句“質(zhì)量行不行”都不行?如果連這都算“尋釁滋事”,那“監(jiān)督權(quán)”三個字干脆從憲法里摳掉算了。
鄧先生的視頻,點贊最多的一條也就兩千多,轉(zhuǎn)發(fā)不過三百。一個鎮(zhèn)上的家長,能有多大“煽動性”?可就在視頻發(fā)出第三天,鎮(zhèn)派出所警察就找上門來,口頭傳喚、做筆錄、簽行政處罰決定書,一氣呵成。
誰報的警?誰立的案?誰拍的板?寧縣教育局?校服供應商?還是學校背后的“關(guān)系人”?我們至今也沒有看到“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證據(jù)。
唯一能看到的是:校服供應商是寧縣某服裝公司,2022年中標全縣校服采購,標的額387萬元。該公司法人張某,與盤克鎮(zhèn)某副鎮(zhèn)長是表親關(guān)系。
鄧先生被拘后,先申請行政復議,寧縣政府維持原判;又起訴到寧縣法院,一審仍然維持。
兩份判決書,幾乎照搬公安局的表述:“鄧某在網(wǎng)絡(luò)空間發(fā)布不實信息,引發(fā)大量網(wǎng)民圍觀,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構(gòu)成尋釁滋事?!?/p>
可“大量網(wǎng)民”是多少?警方提供的“證據(jù)”只有三張截圖:點贊173、評論44、轉(zhuǎn)發(fā)29。這叫“大量”?更荒誕的是,法院認為“校服質(zhì)量是否差,不屬于本案審理范圍”。
不審校服,卻審家長;不問貪污,卻問質(zhì)疑。行政復議、一審法院,維護的到底是法律,還是“本地利益共同體”的體面?
慶幸的是,二審法院堅守了法律底線,判決警方行政拘留決定違法,維護了鄧先生的合法權(quán)益。這一判決不僅還了鄧先生一個公道,更捍衛(wèi)了法律尊嚴和公民權(quán)利。
當?shù)鼐诫S后撤銷行政處罰決定書并向鄧先生道歉的舉動,雖然來得有些遲,但仍值得肯定——它表明權(quán)力最終必須向權(quán)利低頭,向法律低頭。
這讓我聯(lián)想到肖新良事件。2023年7月5日上午,湖南岳陽市的家具店老板肖新良刷起短視頻,看見一條30秒未剪輯的消防車救援視頻,視頻字幕顯示有人墜樓。
然后肖新良在評論區(qū)留言:“還在搞豆腐渣工程,統(tǒng)一招牌?”這條12字的評論收到了6個點贊和1條留言。這唯一的留言來自IP屬地顯示為湖北的一網(wǎng)友,留言稱“那你就不曉得吧!他好多姨妹子、舅子都是做廣告公司的”。
正是這條留言,給肖新良帶來了無妄之災。2天后,肖新良就接到了來自公安局的傳喚。經(jīng)過一番詢問取證,認定肖新良12字評論為“不實言論”、已構(gòu)成尋釁滋事,并對其處行政拘留5日。
肖新良對公安局的處罰決定不服,在被釋放后便向法院提起了訴訟。2023年12月27日,汨羅市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做出了“駁回肖新良的訴訟請求”的判決。肖新良不服一審判決,再次提起上訴,然后再次被駁回。
如果不是當?shù)乜h委書記倒臺被查,恐怕肖新良永遠也等不來改判。
寧縣警方道歉后,有人勸鄧先生:“見好就收,別再鬧了?!编囅壬f:“我得繼續(xù)問,校服采購的招標文書、評標記錄,什么時候公開?”
這就是“較真”——明知前面是墻,也要用頭撞出一條縫,讓光照進來。如果鄧先生不較真,肖新良不較真,下一個被“口袋罪”套住的,可能就是你我。
鄧先生勝訴了,3237.08元賠償,買不到他7天的自由,買不到他孩子被同學嘲笑“你爸被警察抓走”的心理陰影。但他買到了一條:“寧縣公安局撤銷行政處罰決定書。”
這份決定書,將永遠留在檔案里,告訴后來人:質(zhì)疑校服,不是犯罪;批評權(quán)力,不是尋釁滋事;公民監(jiān)督,不是“給政府添亂”,而是憲法寫明的權(quán)利。
不要嘲笑那些“為幾百塊錢、為幾天拘留”打官司的人。他們本可以忍一忍,卻選擇了“不忍”。他們爭取到的每一道縫隙,都會成為后來人呼吸的窗。
正如作家索爾仁尼琴所說:“謊言的支柱,從來不是槍炮,而是沉默?!编囅壬?、肖新良們,不過是拒絕沉默的普通人。
永遠不要嘲笑和指責那些較真的人,因為他們爭取到的光,也會照到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