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6月的一天,陳賡酒后當著眾人“叫板”了毛主席,表示不同意主席的計劃。
毛主席“啪”得一聲拍了桌子,眼看著就要吵起來,兩人究竟因為什么原因爭吵?最后事情是怎么解決的?
1947年春天,胡宗南幾十萬大軍撲向延安,黨中央被迫撤離,陜甘寧邊區(qū)岌岌可危。胡宗南從南邊打上來,閻錫山從西邊擠過來,這兩把“大鉗子”,幾乎要把黨中央包圍了。
彭德懷雖然在陜北苦撐,但兵力根本不夠用,分身乏術(shù)。毛主席決定把陳賡的第四縱隊調(diào)回陜北,讓他做“當陽橋上的猛張飛”。
6月中旬,陳賡騎馬趕到小河村,見到毛主席就擔心得不行:“您身邊兵太少,我們都擔心死了!”
可接下來幾天會議上,能說會道的陳賡卻反常了,一言不發(fā),總是低著頭,心事重重的樣子。毛主席好幾次看向他想聽意見,陳賡就是不開口。他心里到底憋著什么話?
會議第六天傍晚,毛主席專門擺酒桌請陳賡,周恩來也一同參與。有好酒好菜,三人連干幾杯后十分愉快,陳賡感謝兩位領(lǐng)導(dǎo)人為自己接風(fēng)洗塵,漸漸放松下來。
喝酒上頭后,陳賡突然放下酒杯,把心里話說了出來:“主席,你調(diào)我西渡黃河,不夠英明!”
這句話一出,在場的人都吃了一驚,敢情憋了好幾天,原來是心里有不同主張,毛主席倒顯得很冷靜,回復(fù)道:“說下去,我聽著?!?/p>
陳賡繼續(xù)說道,挺進大別山、挺進魯西南,這些都是很有智慧的決策,但把自己調(diào)回陜北守邊區(qū),實屬大材小用,更好的計劃,讓他也出去殺敵,在敵人胸口再插一刀。原先的計劃,根本就是被動防守。
沒想到這話一出口,毛主席突然變了臉,“啪”得一下子拍了桌子:“你以為調(diào)你是為了保護我?你們想在中原馳騁,卻不想陜北多空虛!我上哪兒調(diào)兵去?”“我知道你救過蔣介石,難道這次想把黨中央送給他?豈有此理!”
救蔣介石都是陳年舊事了,怎么突然又提起來了,看起來毛主席是氣得不輕。站在一旁的李銀橋被這一幕嚇了一跳,心里捏著一把汗,周恩來倒坐在那里神態(tài)自若,沒有說什么,甚至連勸架的舉動都沒有。
陳賡被嚇蒙了,酒醒大半,連連稱這只是自己的個人看法,至于執(zhí)行方面,一定會遵照中央決定。眼看氣氛緊張到極點,可在這一瞬間,毛主席突然哈哈大笑。
明明剛才挺嚴肅的,現(xiàn)在又突然笑了?主席這才解釋說,英雄所見略同,陳賡想的,其實和自己考慮的一樣。周恩來也站出來圓場,說中央早就改變計劃了,這次宴請就是要讓人說出心里話的。
陳賡舒了一口氣,過了好半天才回過神來,原來這一切都在毛主席預(yù)料中。更改后的計劃,就是讓陳賡南渡黃河,打出一個天昏地暗,從背后給胡宗南一個教訓(xùn)。
聽了這安排,陳賡反倒擔心起來,生怕毛主席身邊沒有足夠力量保護。
毛主席不愧是領(lǐng)袖,讓陳賡放心,說他打得越好,中央就越安全。這下誤會解開了,三人用力碰杯,一飲而盡。第二天送行時,毛主席還用“破釜沉舟”的典故鼓勵了陳賡。
最終,陳賡率部南渡黃河,與劉鄧、陳粟形成插入中原的三把尖刀,為解放戰(zhàn)爭勝利助推了一把力量。毛主席則帶領(lǐng)少數(shù)人員轉(zhuǎn)戰(zhàn)陜北,領(lǐng)導(dǎo)革命開啟了的新篇章。
沒想到,一場差點鬧起來的酒桌爭論,是英雄所見略同,推動了革命進程,激情燃燒的歲月,獨有它自己的魅力。參考資料:人民網(wǎng)《“大膽”陳賡曾經(jīng)“叫板”毛澤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