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春晚打卡,一句“我想死你們了”成了幾代人除夕夜的固定儀式。
可就是這么一個讓全國觀眾笑了半輩子的老藝術(shù)家,到了67歲,卻也開始在商演舞臺上“翻車”了。
馮鞏南下商演的海報已然在全網(wǎng)發(fā)布,但預(yù)售票價高得離譜,表演節(jié)目的演員還是“不知名”。
他守著那塊“傳統(tǒng)相聲”的金字招牌,想在國慶期間穩(wěn)住局面,卻只換來一句“人走茶涼”。
一
67歲的馮鞏,剛剛接下“新疆文旅大使”沒幾天,就踏上了南下商業(yè)巡演的征程,堪稱退休老干部里的“勞模典范”。
本以為這波出行是情懷回歸,走一趟“人民路線”,在劇場里說兩段接地氣的相聲,給觀眾送點年味、喚點回憶。
結(jié)果剛一開票,舞臺還沒布,觀眾已經(jīng)“嘩”了一聲倒吸涼氣。
票價80到680,檔次分得挺細,仿佛觀眾不是來看演出的,是在參加劇院版“盲盒抽獎”。
這價位擺在那兒,對比一看,連同場競爭的曹云金都顯得樸實親民了不少。
曹云金雖然自立門戶多年,被罵過、冷過場、鬧過緋聞,可票價從不離譜,還時不時搞個優(yōu)惠價。
再看馮鞏這一邊,張嘴就是頂格,令人直呼“信仰消費”。
而且,一打開節(jié)目單畫風瞬間變冷——不是新段子、不是原創(chuàng)劇,而是一鍋熱了十幾遍的“老相聲”。
這些年演出市場早已被短視頻和脫口秀攪了個底朝天,觀眾胃口不小,耐心不多,還愿意買票進場的,大多是真粉。
可誰能想到,期待的是香噴噴的“新炒菜”,端上來卻是十年前“冷凍熟食”,熱都沒熱勻。
臺上陣容倒是挺“陌生”的,也就金霏、陳曦這些師出馮門的算是老熟人。
更有意思的是,還貼出了“禁止錄像”的紅底白字告示牌,儼然一種“怕曝光”的緊張感。
相比之下,郭德綱那邊的德云社巡演每年都搞,節(jié)目每場都改,新段子雖然不總爆笑,但至少讓人覺得有心氣。
更重要的是,郭德綱的票價基本卡在觀眾心理線以內(nèi),除了頭排票偶爾突破五百,大多數(shù)場次還是百元段位,親民得很。
更有趣的是,就算郭德綱賣貴了,還有綜藝片段、短視頻分流,全渠道精準收割,既賣門票也圈流量。
馮鞏這波操作,既沒便宜票吸引學生黨,也沒爆款內(nèi)容吸粉年輕人,連劇場氛圍都被觀眾稱為“像是提前退休的單位晚會”。
可偏偏,這趟“南下出征”的旗幟打得格外響——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傳承、相聲復(fù)興。
二
馮鞏相聲生涯前半段,絕對是持續(xù)走高的那種類型,高到能蓋住老郭的扇子、岳云鵬的酒窩。
三十多年的春晚堅持,只要一聽到“我想死你們了”,便能條件反射般地知道——馮鞏又來了。
《虎年說虎》《五官爭功》《還錢》等,這些作品的影響力不亞于今天的熱搜話題。
哪怕年夜飯還沒上桌,很多人也要提前守在電視機前,就為了等他那張熟悉的笑臉出現(xiàn)在屏幕上。
其實,早期馮鞏的成功并不只是靠自己一個人扛起來的,他的第一位黃金搭檔劉偉,堪稱“神助攻”。
兩人合作的那些年,可謂是“你拋包袱我接梗,你打配合我捧場”,默契到連觀眾都覺得他們像是親兄弟輪番上場。
只是好景不長,劉偉在事業(yè)高峰時選擇“出國深造”,直接讓馮鞏一夜之間變成“單身藝人”。
但馮鞏的命格大概寫著“不怕孤獨”,轉(zhuǎn)身就和牛群組成新搭檔,沒想到這一組合,竟成了相聲史上最穩(wěn)的“現(xiàn)象級CP”。
牛群的風趣、馮鞏的正經(jīng),兩人舞臺上的節(jié)奏配合得天衣無縫,年年春晚都能讓全國人民笑得合不攏嘴。
馮牛組合在90年代就是春晚收視的保障,堪比現(xiàn)在流量小生帶貨的號召力。
甚至有人說,那時候趙本山“賣拐”,都得避開牛群馮鞏的黃金檔。
兩人合作巔峰時期,名利雙收,演一場戲能讓全國“笑一年”。
可惜搭檔這事,不只是觀眾喜歡就能長久。
1999年春晚過后,牛群突然宣布轉(zhuǎn)行,接下安徽某縣副縣長的職務(wù),把馮鞏一個人晾在了春晚后臺。
這一跳,不僅把黃金搭檔生生拆了,還開啟了牛群“職業(yè)跳遠”的新階段。
只不過,風頭出多了,也容易招“風評”,聲名大敗的牛群最終離職返京。
回京后卻連套像樣的房子都租不起,甚至被拍到拎著油桶送禮接活,曾經(jīng)的“牛副縣長”變成“牛叔叔”,形象落差讓人唏噓。
而這邊的馮鞏,依舊堅守舞臺,兢兢業(yè)業(yè)地挖掘笑點。
郭冬臨、蔡明、閆學晶等合作名單一個接一個更新,像極了一場大型“搭檔養(yǎng)成計劃”。
三
上得了春晚,下得了接地氣的綜藝,開口就能拋包袱,閉嘴還透著仁義。
“德藝雙馨”絕對不是一句恭維詞,而是幾十年一點一滴積累下來的評價。
尤其在家庭生活方面,他可謂是演藝圈罕見的“模范丈夫”。
從中學時代就與艾慧相識,一路走來四十余年風雨不離,馮鞏一直沒換女主角。
連兒子的名字都能看出那份藏在心底的浪漫——“馮開誠”,兩個字里寫滿了“以誠相待”。
在媒體都愛捕風捉影的娛樂圈,這對夫妻從不搞浪漫秀恩愛那一套。
艾慧一向低調(diào),不爭曝光、不搶鏡,唯一一次“搶鏡”,還是被拍到在單位門口給馮鞏送飯。
甚至多年下來,連馮鞏的司機身份,也由艾慧兼職。
可惜再穩(wěn)的生活,也難擋飛來的流言蜚語。
“保姆”突然在媒體前大喊大叫,說自己是馮鞏的“情人”,還要索賠50萬的“青春損失費”。
輿論爆炸,媒體狂轟濫炸,就連隔壁小區(qū)的大媽都開始議論“笑星到底靠不靠譜”。
事情鬧得太大,馮鞏只能報案求證,警方一查才發(fā)現(xiàn),這場風波壓根就是保姆一人的“獨角戲”。
所謂的“感情糾葛”不過是對方單方面的幻想和敲詐,劇本、導(dǎo)演、主演全是保姆一人。
法律還了他清白,卻未必完全修復(fù)得了口碑,有時候“清者自清”抵不過“黑料先行”。
這一戰(zhàn),馮鞏雖贏,形象卻劃下了不小的裂痕。
賈玲這些曾經(jīng)在舞臺上跟他喊“師父”的弟子,個個現(xiàn)在都是自帶流量的“香餑餑”。
成名之后,紛紛自立門戶,另起爐灶,跟馮鞏之間的關(guān)系也越來越像“畢業(yè)合影”——紀念意義遠遠大于實際合作。
他用幾十年的經(jīng)驗、平臺和人脈,推著他們從無名走向舞臺中央。
可到頭來,一個個都成了別人口中的“自創(chuàng)品牌”。
甚至連曾經(jīng)最得意的金霏、陳曦這對“新生代搭檔”,如今也難撐起票房壓力。
馮鞏親自帶他們南下巡演,本想再造一輪“師門光輝”,結(jié)果卻被觀眾吐槽為“老本重炒”,票房失利、口碑翻車。
一次商演、幾張高價票,讓馮鞏數(shù)十年塑造的“人民藝術(shù)家”形象,出現(xiàn)了細微裂痕。
他帶著一幫“守舊派”南下巡演,或許真是希望回歸傳統(tǒng)的方式打開新局。
馮鞏或許該重新思考,自己還能否再引領(lǐng)一次潮流。
結(jié)語
倘若馮鞏愿意卸下“德藝雙馨”的包袱,重新開始從創(chuàng)作出發(fā),也許觀眾仍會為他鼓掌。
參考資料
馮鞏,有新身份?。饷骶W(wǎng) [引用日期2025-07-06]
馮鞏再添新職務(wù):接棒姜昆,當選新一屆中國曲協(xié)主席.澎湃 [引用日期2023-05-10]
馮鞏那么多徒弟,只有賈玲和他最火!.鳳凰 [引用日期2018-05-17]
牛群馮鞏:18年滄桑 真情到永遠.搜狐.2007-04-27 [引用日期2018-02-01]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