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開篇第二回,作者施耐庵就為給這幫梁山好漢定了性。
“千古幽扃一旦開,天罡地煞出泉臺。自來無事多生事,本為禳災(zāi)卻惹災(zāi)。”
他們可從來都不是什么“好人”,而是一幫魔君的化身,是一幫狠人,不過有一點(diǎn)可以確定,那就是大部分的梁山好漢都有一身不俗的本領(lǐng)。
(梁山好漢劇照)
不過在多數(shù)人看來,或許只有武松、魯智深、林沖這些才算得上是頂尖強(qiáng)者,其實(shí)不然,只是由于篇幅有限,作者只能著重描寫這些讀者耳熟能詳?shù)暮脻h,以至于另外一些好漢被埋沒了。
比如有一人就把武松打得跪服,卻沒能排進(jìn)梁山一百零八將,最終連征方臘的資格都沒有。
一、被低估的好漢
梁山上有哪些好漢算是被低估了?其實(shí)地煞之中就有不少算是“遺珠之憾”的存在。
比如那“鼓上蚤”時遷,這哥們在梁山排名倒數(shù),但他為梁山立下了無數(shù)功勞,他的情報能力堪稱一絕,之所以排名靠后,多半是因?yàn)樗橇荷暇拥纳矸菔冀K是上不得臺面的。
又如“病尉遲”孫立,這哥們登場時甚至能與呼延灼大戰(zhàn)三十回合不分勝負(fù),那呼延灼可是后來的梁山五虎之一,哪怕孫立沒有五虎級別的實(shí)力,多少也該是天罡,而不應(yīng)該掉到地煞之中。
(時遷劇照)
再有“混世魔王”樊瑞,作為曾經(jīng)的芒碭山之主,樊瑞可是一度有過要吞并梁山的野心的。
不過你還別說他為人狂妄,人家還真就有這個實(shí)力,畢竟他都不是純粹的武將,而是會法術(shù)的高手,后來關(guān)勝搞不定的鄭魔君,正是他出手才將那妖將降服。
說是:“黑氣中間,顯出一尊金甲神人,手提降魔寶杵,望空打?qū)⑾聛?。南軍?duì)里,蕩起昏鄧鄧黑云來。宋江見了,便喚混世魔王樊瑞來看,急令作法。并自念天書上回風(fēng)破暗的密咒秘訣。只見關(guān)勝頭盔上,早卷起一道白云,白云之中,也顯出一尊神將。”
所以你說像是武松這種武將類的角色,在會法術(shù)的高手面前,怎么可能有勝算呢?
(樊瑞劇照)
所以本文要提到的那位好漢也與樊瑞一樣,是個法師類的角色,不過樊瑞好歹還排進(jìn)了七十二地煞,那哥們卻是連排名都沒混上。
二、碾壓武松之人
武松初登場時,可以說是近乎無敵的存在,無論是景陽岡的吊睛白額大蟲,還是那孟州鴛鴦樓里稱王稱霸的蔣門神,但凡敢與武松作對,結(jié)局多半都是死路一條。
但到了后期,隨著越來越多的強(qiáng)者出現(xiàn),武松這種純粹的武者也就不夠看了。
到了征田虎一節(jié),梁山群雄就遇上了他們的最強(qiáng)之?dāng)常盎媚Ь眴痰狼濉?/p>
是的,即便是后來的方臘陣營也沒有像喬道清這種級別的敵人了,不夸張的說,若沒有后土之神出手相助,整個梁山陣營都會被喬道清給滅了。
你且看這段描述,那種絕望的氛圍旁人無法復(fù)刻的。
(武松、魯智深劇照)
書中只道:“喬道清叩齒作法,捏訣念咒,把劍望西一指,喝聲道:‘疾!’霎時有無數(shù)兵將,從西飛殺過來,早把宋兵沖動……猛可地一聲霹靂,半空中現(xiàn)出二十余尊金甲神人,把兵器亂打下來。早把魯智深、武松、劉唐打翻。北軍趕上,也被活捉去了。”
即便是武松、魯智深也只能被喬道清的法術(shù)無情碾壓,那么此時的宋江在做什么?
別說還擊了,他甚至都已經(jīng)沒有繼續(xù)戰(zhàn)斗的勇氣了。
至少書中是這么寫的:“宋江仰天嘆道:‘宋江死不足惜,只是君恩未報,雙親年老,無人奉養(yǎng)。李逵等這幾人兄弟,不曾救得。事到如此,只拼一死,免得被擒受辱?!谓纫殉竸υ谑郑加载?。”
你看,方臘陣營可沒有哪位高人能把梁山這幫猛漢逼入如此絕境。
接著便是后土之神出手破解喬道清的法術(shù),繼而宋江又請公孫勝出山,這才收服了喬道清。
是的,喬道清也加入了梁山陣營,算是梁山好漢之一,在后續(xù)征王慶的戰(zhàn)斗中,他也立下了不少功勞,可以說他就是除了“入云龍”公孫勝之外的梁山第二高手。
既然有這等高人加持,為何后來的征方臘一役還會那么慘烈?
這不是喬道清一聲咒語就能召喚出飛沙走石和滔天巨浪嗎?怎么到了征方臘時就不好使了?
其實(shí)不是喬道清不行了,而是作者壓根就沒讓喬道清參與最后的征方臘一役。
三、莫名其妙的結(jié)局
其實(shí)熟悉《水滸傳》的人就一定知道,真正由施耐庵本人創(chuàng)作的部分,也就是前七十回,至于后續(xù)的劇情,則是由他人續(xù)寫,至于作者是誰,也一直沒有定論。
只知道征遼、田虎、王慶的故事都頗有湊數(shù)之嫌,不過正如前文所述,那征田虎的劇情其實(shí)還算精彩,而接下來的征王慶的故事,就純粹是扯淡了。
在整個征王慶的過程中,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是未折損任何一名頭領(lǐng),而當(dāng)初由田虎陣營轉(zhuǎn)投梁山的那幫降將卻幾乎是死干凈了。
或許正因?yàn)榭吹搅颂嘈值艿乃廊?,喬道清便與馬靈一同退隱江湖了。
書中只留下一句:“喬道清、馬靈拜辭了宋江、公孫勝,又去拜辭了陳安撫。二人飄然去了。后來喬道清、馬靈都到羅真人處從師學(xué)道,以終天年。”
(喬道清)
說白了,后來的劇情都有些過于“劇情殺”了,但凡喬道清不退隱,方臘陣營根本就不夠看,一聲咒語就完事了,那還要梁山這幫人干啥?
所以有人對《水滸傳》的后五十回嗤之以鼻,也情有可原。
不過單單看喬道清這個角色的故事,還是十分精彩的,畢竟像他這樣能給梁山帶來滅頂之災(zāi)的敵人,書中可找不到第二個,至少他的強(qiáng)大是深入人心了。
若是他一開始就上了梁山,又該在梁山排在什么位置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