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豆筋這活兒,關鍵在耐心,黃豆得選顆粒飽滿的,顏色金亮的那種,泡上整整一夜,水要沒過兩指,夏天得放冰箱,不然容易發(fā)酸。第二天撈出來,手指一捏就碎,這時候磨漿最合適,老式石磨出來的漿更細,不過現在用破壁機也行,就是得注意轉速,太高了容易出渣。
磨好的生漿得用紗布過濾,我一般過濾兩遍,渣子別扔,混點面粉能烙餅。濾好的漿倒進鍋里,慢火加熱,千萬別急著開大火,不然底下糊了上面還沒熱。漿面開始起皺皮的時候就得盯緊了,用竹簽輕輕挑起來,這層膜就是豆筋的雛形。
揭豆筋要手快,晾在竹竿上風干十分鐘,再回鍋點膏。點膏這步挺關鍵,石膏水比例得準,多了發(fā)硬,少了不成形。我習慣用溫度計測85度,沒溫度計就看鍋邊起小泡。壓榨時用重石壓兩小時,水分控得干,保存時間才長。
做好的豆筋能放冷凍半年,吃之前泡溫水半小時。最簡單的吃法是燉雞湯,老母雞焯過水,加姜片燉兩小時,再下豆筋煮二十分鐘,撒把枸杞,湯色奶白,豆筋吸飽汁水,咬下去滿口鮮。要是想吃點花樣,試試肉餡豆筋卷——五花肉剁碎,加蔥末、生抽、蛋清攪上勁,豆筋切片裹肉餡,用牙簽固定,清蒸或者煮湯都行。
蒸的做法更保留原味,水開后上鍋蒸十五分鐘,淋點豉油就行。煮湯的話建議用高湯,加點白菜葉一起煮,鮮味能滲進豆筋每層褶皺里。有回徒弟火開太大,豆筋煮化了,整鍋湯渾得沒法看,所以切記要小火慢燉。
這東西看著樸素,其實挺考驗手藝,我從學徒到現在做了十五年,還是每次揭筋時都得屏住呼吸。家里做不必太追求張數,厚薄均勻更重要。要是發(fā)現豆筋容易碎,可能是點膏溫度沒到位,下次調整下火候。冷藏保存記得裝密封袋,不然容易串味。
其實現在市面有現成的豆筋賣,但自己做的確實更香,主要是原料把控得住。周末有空可以試試,全家一起動手揭豆筋挺有意思,孩子也喜歡參與。失敗了也沒事,碎豆筋拌點醬油辣椒油,照樣下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