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珍珠直播了,今天再加碼、繼續(xù)送!
100元購物金,接著送!
人人都可參與抽獎!可一定要接住了哦!
參與方式如下:
1?? 先預約直播(預約了抽獎才有效哦)!
2?? 長按下方掃碼,參與抽獎(明天直播開始前10分鐘開獎?。?/p>
趕緊約起來、碼掃起來,明天我在直播間等你們哦!
------以下正文------
孩子總是亂放東西怎么辦?
假如開學這段時間,學習問題對你家不算困擾的話,那娃把家里搞得一團亂這件事,恐怕很難躲掉。
隨之而來的,可能還有另外兩個“同款”問題:隊友總是亂放東西怎么辦?甚至我自己也總是亂放東西怎么辦?
相信大家也看過不少方法建議,比如給物品固定位置、貼上標簽、帶孩子玩“送玩具回家”的游戲等等。
這些方法如果還沒試過,確實值得一試,往往也會有一定效果。
但今天我要聊的是:如果你已經嘗試過這些方法,卻仍然不見效;或者即使學了很多“收納整理的方法”,家里還是怎么都不整齊——這時該怎么辦?
圖源:網絡
01
原來每個人對“整潔”的定義不同
先來自我坦白,我特別討厭家里一眼望出去“亂糟糟”的,所以我家的裝修風格就是極簡。但是呢,我其實壓根不是個特別會收納的人,所以我家很多柜子里面都是亂糟糟的。
我也學過一些所謂的“整理方法”,比如柜子里買不同的收納盒,貼上不同的標簽。結果你們知道嗎?我看著那些密密麻麻的分類,我就崩潰了 后來就不了了之,換而言之,我只是讓家表面看起來“整潔”。
所以我和小D、小D爸爸的矛盾主要就在于,我受不了他們把東西都放在明面上,放得家里到處都是。
我曾經花很多時間盯著他們收起來。直到有一天,小D反問我:
“可是媽媽,你所謂的整理,不也就是把一堆東西放進柜子,假裝自己看不見嗎?但我喜歡讓自己的東西隨時可以看得見,這讓我有安全感?!?/p>
圖源:網絡
這句話給了我一個暫停鍵,我覺得好有道理??!
我其實也是“亂糟糟”的人,只不過我偏好“明面上的整潔”,那么換位思考,也許我眼里的“亂”,對小D或者小D爸爸來說,就是他們的“整潔”啊。
所以,當我們說,希望孩子能夠學會整理,這句話是個不縝密的“偽命題”,因為每個人對于“整潔”的標準是不同的。
就像學習風格不同,有人習慣閱讀,有人習慣聽,有人習慣實踐動手,那么整理收納的風格也會不同。
我在《讓你擺脫混亂的人生整理術》這本書里,找到了答案,原來,真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整理人格。
圖源:書本實拍
簡單來說,這個人格系統(tǒng)就是從視覺感受和分類方法來區(qū)分的。比如我,就是典型的瓢蟲人,我追求視覺簡單同時分類也要簡單。
所以我見不得明面上面的“亂糟糟”,但同時你讓我去學把柜子里的東西怎么分門別類,對我來說又太復雜了,而且經常我分類完了,沒幾天又弄亂了(這也是一度讓我覺得“整理術”都是騙人的原因)。
小D就是典型的蜜蜂人,她喜歡一眼望過去有各種各樣的裝飾,而且還是美美的,與此同時,再給她各種收納盒子、袋子、書架,分門別類好,她是很愿意遵循的。
小D爸爸就是蝴蝶人,他不怎么在意“家里非要一眼望過去就是整潔的”(所以我覺得鞋子襪子到處都是,對他來說壓根不是事)。
而且他討厭分類,哪怕告訴他一萬遍,買了臟衣籃了,買了收納盒了,你XXX放進哪里,對他來說無效,因為他討厭復雜分類(家有同款的,不要因此覺得他說不聽,大概率就是,你們彼此的整潔風格不匹配)。
小tips
書中的「風格測試表」我也給大家整理出來了,后臺回復關鍵詞 “整理風格” ,點擊跳出來的藍色鏈接,就可以測試了。
人想要改變,一定先從有了覺察開始。當我了解了整理風格后,我就發(fā)現(xiàn),原來改變自己,引導他人改變都變得簡單了。
下面就和你們分享,我們家的“對癥下藥”。
圖源:書本實拍
02
不同風格的整理方法
以我這位“瓢蟲人”為例,我發(fā)現(xiàn)自己既想要家里整潔,又特別怕那種分類的大工程。后來我學會了設定一個小目標:每周選三個晚上,每次只花半小時對付一個小地方,就沒有那么畏難了,反而成就感滿滿!
瓢蟲人需要從簡單的計劃開始,才能獲得并保持整理的動力。我現(xiàn)在每周都會整理書桌,30分鐘足以完成。每次做完,我都會獲得一種“賦能感”,覺得整理這件事我也能行了。
然后從這個正向反饋里,我再梳理一下,桌面或者抽屜里哪里可以再買幾個收納盒,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對于我這類型的人來說,不能太精細分類,看不見的地方可以做個粗分類就行,比如,我現(xiàn)在的衣櫥就分(厚的、薄的),上衣褲子、內衣就好了。
圖源:網絡
對于小D這樣的蜜蜂人來說,我理解了以前為什么她總是把東西一扔,其實她是暫時不知道這件東西放哪里,她就偏好先放在自己眼皮底下,等下次想清楚了再處理,結果就越積越多。
了解清楚她的風格:喜歡視覺豐富并且分類豐富,那么她就很適合各種透明的收納盒,開放的書架/置物架,既能讓她分門別類,又能滿足她自己的“看得到就很有安全感”的需求。
我發(fā)現(xiàn)這套方法對她來說真的很有用,現(xiàn)在說她亂扔東西的次數明顯就變少了。當然,有時候我仍然會念叨她,但我脫口而出之前,先會暫停反思,這個她“亂扔”的東西是不是沒有歸類的地方。
如果是的(大概率都是這樣),我要做的就不是說她,而是和她一起彌補這個類別的收納工具,貼上標簽,放在她看得見的地方。
圖源:網絡
再說到小D爸爸這樣的蝴蝶人,他經常會因為整理了東西,反而忘記了東西放哪里。所以他們習慣于把東西放在所有地方。
而且他們基本上不需要分類,就能從一堆雜物里找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小D爸爸經常可以在一堆廢紙里面找到他的身份證)。
對于他們來說,所謂的“收納”會有一定的困難,因為他們并不覺得“雜亂”會影響他們的生活。
所以,首先的改變,可能是家庭成員的容錯率要擴大一點。
其次,他們很適合各種尺寸的透明收納盒。舉個例子,與其床邊堆滿了一堆衣服,不如在床頭柜那邊放個透明收納盒,讓他都放進去;與其書桌上堆滿了公仔,不如旁邊放個立式的透明收納盒,都堆那里。
換句話說,其他類型的人可以花30分鐘甚至更長時間整理,對于蝴蝶人這個類型,最好就是把“30分鐘”的時間變成“3分鐘,甚至1分鐘”,讓他們覺得就是順手一放的整理。
圖源:網絡
最后再來說說,我家沒有的蟋蟀人,這類人希望視覺簡潔但分類豐富,按理說是個完美的追求整潔的人,但他們因為過度追求分類,就容易陷入“完美主義”的陷阱,會因為覺得分類不夠好,而把一堆雜物又分成無數堆雜物。
對于這類人,最關鍵的是從家人共用的空間開始,引導他們使用大家都接受的比較粗略的分類,先行動起來。
比如廚房,就按照工具、鍋具、碗筷這樣的分類執(zhí)行,而不要因為分類無法決定,就讓這些東西都堆在一起。
但也要照顧到他們的偏好,可以留出一定的空間專屬于他們,讓他們去實現(xiàn)自己的“完美無缺的精細”分類。比如,他們的專屬零食區(qū)域、自己的書架。那最關鍵的是,一定記得給他買標簽機,因為他們會反復測試自己的分類,那么貼標簽就很重要。
圖源:網絡
03
分類的本質,是為了舒服
這么多年來,我們家對于“整理”這件事,大小沖突不停。
但這幾年我愈發(fā)覺得,收納整理這件事看起來是個能力問題,但其實是直面每個人內心的需求探索。
我開始接納,原來每個人對于“整潔”的需求不同,而一個家庭的組合就是讓每個獨一無二的人融合,找到彼此舒服的空間,而不是非要讓一方屈服于另一方。
當我有了這個覺察,我真的變得寬容很多。視角變了,再來看所謂的“亂糟糟”問題,似乎也就不是什么大事了。
圖源:網絡
另外,我也認識到,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整理,也不是態(tài)度不好能力不行,而是我們的整理風格不同。
這個視角也讓我再次明白,如果一個問題反復出現(xiàn)卻無法解決,那么我們要停下來,重新定義問題,而不是反復用舊方法期待有新結果。
希望這篇分享能給同樣一直頭疼“整理”的你帶來一些新啟發(fā)。
如果你還想更加深入了解這個話題,很推薦讀一讀這本書《讓你擺脫混亂的人生整理術》
正在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