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位老鄉(xiāng)的留言,說如果外地人全部撤離上海,上海人撐不起這座城市,上海人連外賣都吃不上,馬路都沒人掃。話里話外透著不滿,認為外地人承擔了所有低端工作,認為上海全靠他們外地人支撐,卻還被某些上海人輕視。
這種論調我見過很多很多。老鄉(xiāng)的話,聽起來硬氣,背后其實是自卑和敏感,生怕被人看輕,所以要先發(fā)制人,強調自己的重要性,強調沒有了他們之后的悲慘,看你們還敢小看他們,還敢不依賴他們。這種心態(tài),其實很多漂泊在外的人都有。
看看歷史吧,歷史從不說謊,首先得搞清楚,在上海還沒那么多外來人口的時候,甚至再之前幾乎沒有外地人的時候,這座城市運轉得如何?答案是很正常。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上海的環(huán)衛(wèi)工人、售貨員、工廠職工,大多是本地人。
現(xiàn)在不是上海人干不了這些活,而是隨著經濟發(fā)展,本地人有了更多選擇,勞動力市場出現(xiàn)了空缺,這才有了外來務工者的空間,并且失控。也可以說,就是外地人來搶占了這些屬于上海人的資源,要不然,當年也就不會有強制遣返制度了。
那個老鄉(xiāng)的意思是“外地人養(yǎng)活了上海人”,這話有失偏頗。真正的情況是:上海為外來者提供了就業(yè)機會和收入,而外來者為上海提供了勞動力和服務。這是一種互利共贏的關系,不是單方面的施舍。
市場經濟下,人才會流向能實現(xiàn)其價值的地方。之所以這么多外來者選擇上海,是因為這里有機會、有公平、有發(fā)展空間?,F(xiàn)在在上海的外來務工人員有1500萬,是上海這個平臺讓他們能賺到錢。是他們舍不得離開上海,是他們離不了上海。他們在老家,賺不到錢還是小事,有的甚至都養(yǎng)不活自己,只是,老鄉(xiāng)們是堅決不會承認是上海養(yǎng)活了他們。
那個老鄉(xiāng)的言論,表面強硬,內里卻透著脆弱。本質上是一種防御機制——害怕被看不起,所以要先強調自己的重要性。這種心態(tài)我很理解,但用貶低對方來抬高自己,終究不是解決之道。他們認為外地人離開了上海,上海的馬路沒人去打掃了,上海人的外賣也吃不上了,也就是上海要癱瘓了,上海人都要餓死了,他們印象中的上海人都是生活不能自理的是吧?
弱智
老鄉(xiāng),上海人不是,你們放心離開上海,回去建設自己的家鄉(xiāng)吧,你們家鄉(xiāng)貧窮落后,你們?yōu)槭裁床蝗ソㄔO它呢?離了誰,地球都照樣轉,沒有了外地人,上海的環(huán)境會更好,上海人的生活會更好。要不,就試試?
弱智
有人認為“外地人走了上海會更好”也是自欺欺人。說是一座國際大都市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開放和包容。說是失去了外來活力,上?;蛟S會變得更“清凈”,但也必將失去競爭力和創(chuàng)造力。說外地人與本地人,誰都離不開誰。需要的不是對立,而是互相尊重。
來上海打工的外地人,尊重上海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