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是突如其來的死神,但它像一根細針,日復一日地扎進身體每一個角落。很多人以為糖尿病就是血糖高,吃點藥、控制下飲食就行,真到了生命的盡頭,才會發(fā)現(xiàn)并不是糖“毒死”了誰,而是它引發(fā)的并發(fā)癥,一點點把人推向深淵。
臨床上,我們見過太多糖尿病患者從還能走路、還能笑,到臥床不起、昏迷不醒,往往在生命最后的階段,有兩個癥狀幾乎“如約而至”,醫(yī)生看到也只能嘆息:這一步,一旦走到,真的太難退了。
第一個癥狀:腎功能衰竭,尿都排不出去
糖尿病最愛欺負的器官之一就是腎。高血糖像沙子,日夜摩擦著腎小球,就像水管里堆滿雜質(zhì),慢慢地,它不再過濾干凈的水,而是開始漏蛋白、漏紅細胞,直到“糖尿病腎病”發(fā)展到終末期腎病——腎徹底罷工。
你一個人每天吃喝拉撒,代謝的廢物全靠腎臟排出。當腎功能不到正常的10%,體內(nèi)的毒素像垃圾堆積,尿素氮高、肌酐高、水鈉潴留(體內(nèi)水鹽堆積得像水庫),人就開始水腫、惡心、沒胃口,嚴重時會出現(xiàn)意識模糊,甚至昏迷。
研究顯示,約有40%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終會發(fā)展為糖尿病腎病。而在腎功能衰竭的晚期,很多人必須靠透析維持生命。不是不透不行,而是透了也撐不了多久。特別是老年人,透析對身體的負擔巨大,生活質(zhì)量急劇下降。
但最令人揪心的是,很多人直到臉腫、腿腫、喘不上氣了,才知道腎壞了。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多年前血糖失控的“后賬”。
第二個癥狀:下肢壞疽,腳爛骨頭黑
臨床上常有家屬哭著跟我說:“醫(yī)生,他的腳一開始只是個水泡,怎么就截肢了?”這就是糖尿病足的可怕。
糖尿病讓血管變硬、變窄,尤其是腳部這些遠端小血管,供血不足,再加上病變,腳被燙了、割了都沒感覺。一點點小傷口,細菌乘虛而入,傷口化膿、潰爛、組織壞死,發(fā)展到不可逆的階段,只能手術切除,甚至整條腿都保不住。
而在壞疽晚期,感染會沿著血流蔓延,引發(fā)膿毒癥,這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率最高的并發(fā)癥之一。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一項研究指出,糖尿病足感染者中,嚴重感染合并膿毒癥者死亡率高達47%。一旦進入敗血癥狀態(tài),即便上了ICU,也未必能救得回來。
有些患者,截肢之后不久就走了。不是手術的問題,而是身體已經(jīng)被糖折磨得太久,器官一個個撐不住了。你以為糖尿病最后是“血糖太高死的”?其實是“多米諾骨牌”倒下了,腎、心、腦、肝、神經(jīng),各個環(huán)節(jié)接連出事。
糖尿病的“死亡鏈”,往往從血糖失控開始
很多人誤以為糖尿病死得慢,其實它只是“殺人不見血”。它不像心梗、腦出血那樣突發(fā),它是慢慢地啃,啃你的血管、神經(jīng)、免疫系統(tǒng)。
從最初的視網(wǎng)膜病變(就像鏡片模糊了,眼前霧蒙蒙),到病變(像穿著襪子走在針板上,麻木又刺痛),再到血管硬化、動脈堵塞、心衰、腦?!?strong>每一步都在逼近“最終兩步”:腎衰+敗血。
很多人一開始并不痛苦,甚至以為“我沒啥癥狀”,可身體早已在悄悄付出代價。糖化血紅蛋白長期維持在8%以上,等于每天都有高血糖在血管里“泡澡”,泡壞的不只是血管,還有你想不到的器官。
為什么很多人直到生命盡頭才發(fā)現(xiàn)嚴重?
因為糖尿病太“安靜”了。沒劇烈疼痛、沒突發(fā)暈厥,甚至連血糖高都沒明顯不適。就像一場沒有警報的火災,等你聞到煙味時,火已經(jīng)燒到房梁。
還有一個誤區(qū):很多人只盯著空腹血糖,卻忽視了餐后血糖和血糖波動幅度。研究顯示,餐后2小時血糖超過11.1毫摩爾/升,心血管事件風險翻倍。波動越大,傷害越狠。
老王是我一個患者,平時血糖空腹看著還行,偶爾飆高也沒在意,結果查出腎功能已經(jīng)掉到30%。他苦笑:“我以為血糖高就是口渴、乏力,哪想到腳都沒知覺了。”
防止這“最后兩步”,關鍵在于早管住這幾件事
不是說你吃個藥、打個針,糖尿病就能“好”。我們要做的,是把這場“慢性戰(zhàn)”拖住、穩(wěn)住,不讓它步步升級。
·定期查尿微量白蛋白:這比查腎功能更早能看出腎是否在“漏蛋白”,一旦微白升高,說明腎已經(jīng)出問題,不能等。
·重視神經(jīng)和血管的“無聲告警”:腳麻、腳涼、走路疼,這不是“老寒腿”,而是末梢血供不足,要查踝臂指數(shù)(ABI)和神經(jīng)傳導。
·控制不是“控個血糖”,而是控全局:血壓、血脂、體重、血糖要一起管,糖尿病如果只靠“控糖”,就像只關了一扇窗,風還是會灌進來。
·不要怕用藥,更不要亂停藥:有的患者一聽“要打胰島素”,就嚇得不愿意,其實很多時候,胰島素是保護你器官的防火墻,不是“病重”的標志。
糖尿病不是一個病,是一連串災難的起點
這幾年,全球糖尿病死亡率不降反升,2021年中國糖尿病相關死亡人數(shù)超過130萬。比起幾十年前,“糖尿病去世”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罕見詞匯,而是越來越多家庭的親歷。
但最讓醫(yī)生心痛的,從來不是“他得了糖尿病”,而是那句:“我們當初要是早點重視就好了?!被仡^看,那些走到腎衰、敗血的患者,大多不是沒有機會,而是機會一個個被錯過了。
別等到透析室見,別等到病房里截肢后才后悔。糖尿病可以共存,但不能掉以輕心。是它慢,不代表你可以慢。
你可以不怕死,但別輕易讓家人看你受罪。糖尿病不是“死得快”,而是“死得苦”,而且苦得很孤獨、很無助。
現(xiàn)在開始定期體檢、認真吃藥、監(jiān)測血糖,不是為了活得久,而是為了活得好、走得體面。人這一生,最怕不是病,而是明知道能避免,卻什么都沒做。
聲明:本文為科普內(nèi)容整理,旨在傳播健康知識,內(nèi)容僅供學習參考,不構成醫(yī)療建議或診斷方案,如有癥狀請盡快前往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
參考文獻: [1]張曉梅.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診斷與干預[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22,61(5):401-405. [2]李建華.糖尿病足的感染特點與治療策略[J].中華糖尿病雜志,2021,13(3):191-195. [3]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23年中國糖尿病年報[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24,32(2):85-89.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