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為‘中立’付出代價”,俄專家表示中美之間產(chǎn)生沖突,俄羅斯只會看著雙方“開戰(zhàn)”,因為中國在俄烏沖突中,站在“觀察者”立場,所以輪到俄羅斯來觀察了。
俄羅斯經(jīng)濟學家米哈伊爾·哈津,講過一個挺有意思的比喻,說現(xiàn)在的俄羅斯,就像一只剛爬上樹的“猴子”,饒有興致地看著山下,中美兩頭“猛虎纏斗”。
在這位學家看來,這就是角色互換了,想當初俄烏沖突爆發(fā),中國穩(wěn)坐釣魚臺,如今風水輪流轉(zhuǎn),輪到俄羅斯在中美間的紛爭中,當個“量子式”的觀察員了。
這種心照不宣的默契,說到底是一場“交易式中立”,它不是什么牢不可破的同盟,而是建立在赤裸裸的利益之上,這層關系最硬的底盤是能源。
自從2022年戰(zhàn)事開啟,西方制裁的大門一關,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就只能掉頭向東,中國成了最大的買家,今年上半年,俄羅斯出口的原油,差不多有一半都流向了中國。
這對中國來說可是筆好買賣,拿到的價格通常比國際市場低一成還多,大大穩(wěn)住了自己的能源成本。
更有意思的是,雙方交易用的是人民幣,連莫斯科的ATM機,都能直接取人民幣了,大家一起繞開美元體系玩。
這生意做得非?!皩嵲凇保《饶沁呉驗樘乩势照年P稅壓力縮減了采購,中國的煉油廠二話不說,立馬出手搶購了這批打折油。
經(jīng)濟上的默契,很快就投射到了,地緣政治的棋盤上,當俄烏戰(zhàn)場在打了三年多后陷入僵局,全世界的聚光燈,已經(jīng)轉(zhuǎn)向了南海。
這里上演的不是傳統(tǒng)的冷戰(zhàn),而是關稅戰(zhàn)、數(shù)字貨幣和稀土禁運這些新花樣,今年的南海格外不平靜,中國海警船和菲律賓船只多次發(fā)生碰撞。
特朗普政府也一改前態(tài),不僅高調(diào)支持菲律賓和越南,還增派軍艦搞聯(lián)合軍演,嘴里念著“航行自由”,面對這番景象,克里姆林宮的表態(tài)滴水不漏,不介入,不選邊,推動多邊對話。
這套說辭跟當年,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簡直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俄羅斯的戰(zhàn)略重心在歐亞經(jīng)濟聯(lián)盟,那些家門口的事務上,沒興趣也沒力氣去管,幾千公里外的海上爭端。
不過這種看似精明的平衡,其實相當脆弱,內(nèi)外都受著擠壓,在俄羅斯國內(nèi),就有一部分專家覺得不是滋味,他們抱怨中國的中立太“冷淡”,感覺像是被“拋棄”了,根本沒得到想象中的力挺。
這種情緒背后,是更深層次的猜忌,比如中國在中亞搞的“一帶一路”,就和俄羅斯的傳統(tǒng)勢力范圍有了交集。
所以莫斯科也在留后手,時不時就暗示,“我們在亞洲還有別的朋友”,并且積極地跟印度等國互動,不想把“寶”全押在中國身上。
最致命的威脅還是來自外部,特朗普政府放出話來,要對“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加征關稅。
這一招精準地打在了,中俄經(jīng)濟合作的七寸上,但中俄之間合作的7寸,也并不是美國一個關稅,就能影響到的,中俄之間的貿(mào)易往來,還是照常進行。
中俄間這種“交易式中立”,其實是一場,高風險的“現(xiàn)實主義游戲“,它確實能給雙方帶來,巨大的戰(zhàn)略緩沖和經(jīng)濟實惠。
雖然在全球力量的大洗牌中,每個國家都隨時可能,因為利益變化或外部強壓而“破裂”,但中俄之間也不至于走向,像哈津警告的那樣,在大國棋局里,沒有永遠的旁觀者,只有等待入場的玩家這條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