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父母都教育我:“兄弟姐妹是血溶于水的關(guān)系,要珍惜。”
對父母的話,我長期就深信不疑。在成長的路上,也確實感受到了哥哥姐姐的幫助。
比方說,我受欺負了,哥哥站出來,欺負我的人就慫了。
到我成年的時候,還是對哥哥姐姐有一定依賴思想的,也在困難時,訴訴苦,要點錢吃飯等。
直到外婆過世五年后,父輩們的關(guān)系變化,真實做法,讓我對“兄弟姐妹”不再抱有幻想。
總結(jié)一句話:老一輩的人一走,“兄弟姐妹”就毫無意義了。
01
我還小的時候,跟著母親去舅舅家拜年。
我有五個舅舅,二舅舅早亡,我是沒有見過的。除了大舅舅務(wù)農(nóng),條件不好,其他幾個舅舅,做生意、開渡輪等,都算有錢人。
小舅舅總說:“努力讀書呀,要是有學費困難,有了呢?!?/p>
當我考上中專之后,母親去借錢,小舅舅換了口氣:“這事情,家里人不同意......讀書不能,就去東莞打工,收入也不錯?!?/strong>
母親幾乎是哭著回家的。原來自己的兄弟,那么虛偽。
還好,外婆動了惻隱之心,悄悄給了母親幾百塊錢。
外公年輕的時候,開南貨店,也是經(jīng)濟條件好的人吧。外公七十歲就過世了,外婆就把店鋪轉(zhuǎn)給人,拿著錢,慢慢過日子。
不知為什么,外婆拿錢給母親的事情,被小舅舅知道了。小舅舅大聲指責外婆:“她是外嫁女,也要分娘家財產(chǎn)嗎?媽,你以后走不動了,就靠女兒吧......”外婆淚眼婆娑,不知道如何回應(yīng)。
在外婆八十多歲的時候,母親當著舅舅們的面,還了錢給外婆,也算是“兩不欠”了。
外婆到九十歲的時候,徹底走不動了,大部分時間,臥病在床。此時,我的大舅舅、三舅舅也過世了。
小舅舅、四舅舅和我的母親、阿姨聚一起,商量照顧的事情。
大家決定,輪著照顧外婆,一個月一個換。母親和阿姨,算是一個“兒子”,也要輪一個月。
一開始,大家都自覺,把外婆照顧很好。
但是過了幾個月,小舅舅就使套路了。比方說,外婆病了,不去買藥,而是丟給下一家,讓下一家買藥,可以省一點點錢。
因為照顧外婆的事情,母親和兄弟姐妹,鬧得不可開交。
第一,大家都提起往事,看誰得到父母的好處多。父母偏愛誰,誰卻沒有多管父母,太沒有良心,被大家譴責。
一些孫輩,也得到外公外婆的好處,卻沒有照顧一天。被大家揪出來,狠狠地罵一頓。親戚微信群里,一整天都在罵人的聲音。
第二,大家開始算照顧外婆的賬目。每個月多少,都清清楚楚。但還有人質(zhì)疑在造假。
第三,有人找各種理由,少照顧外婆幾天,都應(yīng)該,明顯的占便宜、逃避思維。
02
外婆過世了——是在子女們吵架的聲音中,憤憤不平地走的。
棺材,早就準備好了,只是長期沒有人管理,處于半腐朽狀態(tài)。也就那樣吧,能夠落葬就行了。
按照習俗,村里人聚攏了,幫忙落葬。
一大群人聚攏,就要吃吃喝喝,要開銷。小舅舅不知什么時候,人影都找不到了。
幾乎是四舅舅一個人掏錢,把落葬的事情安排妥當了。
外婆落葬當天,四舅舅和小舅舅狠狠地吵了一次,因為開銷的事情。我的母親和阿姨,看到墳?zāi)箟酒饋砹?,第一時間就撤離——娘家的事,眼不見為凈。
一晃就過了五年,外婆的墳?zāi)?,誰在掃墓,我無從得知。但是母親和舅舅、阿姨再也沒有聚會過,我是知道的。
過年的時候,母親反復說:“什么舅舅,就不要去拜年了,都是一些勢利眼。”
說實話,遇到舅舅舅媽們,我一句好話都沒有聽過,反而是聽他們“翻舊賬”,把年味變得倒胃口。這樣的情況下,我也不想去拜年了。
五年里,母親和舅舅、阿姨,形同陌路。
親戚群也解散了。另外,我們有一個表姐妹群,二十多人在其中。但群里也是靜悄悄的,過節(jié)發(fā)一個紅包,都搶不完。
想起《烏合之眾》里的一句話:“當他們同一群體中的一員的時候,他們的感情,思維和行為與他們單獨一個人的時候迥然不同?!?br/>
外婆過世了,舅舅這一輩的人,就是普通的親戚了,什么交情,都是“熟人之交”。如果沒有交情,那就是“陌路人”。
血脈之情,到了最后,真的毫無意義了。
作為個體,每個人的生活都好,但是他們一談到群體,就各執(zhí)一詞,就咬牙切齒,當然也一毛不拔。
曾經(jīng)以為,兄弟姐妹長大后,會念及舊情,后來發(fā)現(xiàn),只是翻舊賬。
曾經(jīng)想到,老一輩過世了,大家可以聚一聚,一起過節(jié),現(xiàn)實就是各自安好,聚攏就吵架,何必呢?
曾經(jīng)認為,自己吃虧,組織大家吃頓飯,后來發(fā)現(xiàn)你愿意吃虧,就有吃不完的虧,還是算了。
曾經(jīng)很想,兄弟姐妹的經(jīng)濟和感情,是互通有無的,你成年后就看到,人人都自私自利。
曾經(jīng)啟迪,自己落難了,兄弟姐妹拉一把,沒想到變成了“窮在鬧市無人問”。
很多的兄弟姐妹的關(guān)系,在老一輩走了之后,戛然而止,結(jié)局很扎心。
03
我們讀了很多的名言。如,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家和萬事興。
但是名言要落實到自己的大家庭里,很難。畢竟大家三觀不同,觸碰到利益點,就是煙火味。
看過很多不好的家庭,不是讓大家對兄弟姐妹使壞。而是以人為鏡,修正自己的言行舉止,學會教育我們的子女。
我們能夠做的,就是適當幫一幫兄弟姐妹,問心無愧就好。
若兄弟姐妹好吃懶做,心懷惡念,建議你幫一下,看效果,不行的話,和他冷漠一些,你反而心狠事事順。
親情是相互的,不是你一個人的付出,可以改變一切,不要長期把自己的熱情,在虛假的人情里,無端消耗殆盡。只能在溫暖的人情里,把熱情提升起來。
在很多的時候,要以小家庭為重,和大家庭保持距離。
對于未來,注重子女的質(zhì)量,而不是數(shù)量,把子女培養(yǎng)成有用的人,獨立又團結(jié)。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