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這幾天可真不太平,愛麗舍宮的燈光徹夜未眠——馬克龍三年來第四次簽了總理的辭職信。這回走人的是弗朗索瓦·貝魯,他那個438億歐元的“省錢計劃”徹底翻了車:取消公共假期、養(yǎng)老金不漲了、醫(yī)療支出也要砍……結(jié)果議會投票194票支持、364票反對,直接把他送下了臺。這已經(jīng)是馬克龍這三年里換下的第四位總理了。
貝魯下臺前還苦口婆心說了一堆:法國已經(jīng)51年沒實現(xiàn)過預算平衡啦,每小時公共債務(wù)漲1200萬歐元,明年光利息就要付660億,比軍費和教育的開支還高!可老百姓哪聽得進去?民調(diào)顯示,超過八成的人覺得這計劃“不公平”,七成六的人直接說“沒用”。說到底,冰冷的數(shù)字哪干得過沸騰的民怨?
但你真要往回捋,這一連串的政治地震,其實都源于三年前馬克龍的一場“豪賭”。2024年6月,他所在的復興黨在議會選舉中輸?shù)靡凰俊坏玫搅?4.9%,遠遠被極右翼國民聯(lián)盟的31.7%甩在后頭。馬克龍一急,干脆解散了國民議會,想來個背水一戰(zhàn),攔住極右翼,結(jié)果玩脫了。
選舉之后,議會里沒有一個黨派過半——左翼聯(lián)盟182席、中間派168席、極右翼143席,三足鼎立、誰也別想說了算。從此之后,法國政府提什么法案都像往墳場里送——提七個、能過一個都算運氣好??偫碜匀灰渤闪烁呶B殬I(yè)——阿塔爾干了8個月就走人,巴尼耶強推社保改革、3個月就被彈劾,而貝魯撐了9個月,居然已經(jīng)是馬克龍時代少有“長壽翁”了……
當然,議會之所以這么亂,說到底還是法國社會自己裂得七零八落,畢竟議會和政黨要代表民意。結(jié)果巴黎的精英覺得一切挺好,外省打工人覺得日子難過;老年人要靠福利養(yǎng)老,年輕人失業(yè)率超過20%氣得要命;移民問題和傳統(tǒng)價值吵個不?!麄€法國像是活在不同的世界里,誰也不服不了誰。
馬克龍原本指望用“理性改革”把國家拉回正軌——減福利、壓赤字、延遲退休年齡,結(jié)果左派罵他“欺負窮人”,右派罵他“做表面功夫”,老百姓更是甩出一句:這債,我們不背!說白了,高福利誰都愛,可錢從哪來?沒人愿意接這個盤。
法國國內(nèi)一團亂麻,有可能把歐盟也拖下水。法國畢竟是歐元區(qū)第二大經(jīng)濟體,可現(xiàn)在國債占到GDP的114%、赤字率高達5.8%,市場一看這數(shù)字都慌了,借貸成本直接飆到2009年以來最高,比希臘還夸張。評級機構(gòu)穆迪、惠譽接連發(fā)出警告,債務(wù)危機眼看就要外溢。
更要命的是,法德這對“歐洲引擎”,如今可能同時熄火——德國明年經(jīng)濟增長預期只剩0.3%,極右翼“選擇黨”支持率突破20%;法國這邊,國民聯(lián)盟的支持率沖上31%,馬克龍自己的陣營才22%。兩國一起向右轉(zhuǎn),歐盟的大事誰也推不動了。
歷史學家沒準以后會這么寫:馬克龍三年前那次解散議會的賭注,本來是想穩(wěn)固權(quán)力、重塑歐洲,結(jié)果一不小心推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三年換四個總理,暴露了半總統(tǒng)制在分裂議會里根本玩不轉(zhuǎn);而法德軸心一旦崩了,歐洲一體化這六十年的基業(yè),可能真要滑向深淵。
現(xiàn)在,愛麗舍宮的燈又亮了,馬克龍大概又物色了下一個總理,可誰知道他到底能干多久,那回蕩在深夜走廊的腳步聲,在全歐洲聽來,不再是激昂奮進的馬賽曲,而更像是一首孤寂的挽歌,這挽歌不只是為法蘭西昔日的榮耀,似乎也在暗示歐盟舉步維艱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