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xù)來看《修心訣》,前面普照禪師詳細講了頓悟與漸修,并且告訴大家,頓悟漸修是千圣諸佛成就之路,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問題:
「問:汝言頓悟、漸修兩門,千圣軌轍也。悟既頓悟,何假漸修?修若漸修,何言頓悟?頓、漸二義,更為宣說,令絕余疑?!?/p>
這是希望普照禪師進一步詳細講講頓悟與漸修,前面講到古代諸佛千圣,都是依靠頓悟漸修而成就。
所以一切法門,都不離這兩種,不管你現(xiàn)在修的是什么法,都在頓悟漸修這個范疇內(nèi)。所以才說「頓悟、漸修兩門,千圣軌轍也」。
悟,就是頓悟,那么既然已經(jīng)頓悟,又為何還需要漸修呢?如果還需要漸修,那前面的頓悟又怎么能稱之為頓悟呢?所以頓悟與漸修兩者的義理,還不太明白,希望您進一步宣說其中的義理,令大家斷除疑惑。
我們來看普照禪師是如何回答的:
「答:頓悟者,凡夫迷時,四大為身,妄想為心。不知自性是真法身,不知自己靈知是真佛也。心外覓佛,波波浪走。
忽被善知識指示入路,一念回光,見自本性。而此性地,原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即與諸佛,分毫不殊,故云頓悟也?!?/p>
這一句是先講什么是頓悟,所謂頓悟,就是因為凡夫在迷的時候,認四大假合的形骸為自身,認取六識妄想緣心為自己的心,也就是《圓覺經(jīng)》里講的“幻身幻心”。
他們不知道自性才是真正的法身,不知道歷歷孤明的那個靈知才是真正佛性,真正的真心。
于是,他們就會在心之外尋覓佛,認為心外有佛可得,從而隨波逐流,流浪生死,火馳而不知返。整天忙忙碌碌,要在外面做功課、找?guī)煾?、聽法,都在外面?/p>
但是,如果這個時候忽然被善知識以直指法指示,從而一念回光,回光返照,一把擒來,瞥見了自心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