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文娛快訊
時隔六載,享譽全球的馬修·伯恩舞劇《天鵝湖》將作為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qū)文化藝術節(jié)入選劇目于9月12至14日再臨廣州大劇院,新世代舞者盡展天鵝的力量與野性美。該劇是英國著名編舞、導演馬修·伯恩爵士最負盛名的代表作,同時也是現代芭蕾舞界里程碑式的作品,自 1995 年在倫敦薩德勒威爾斯劇院首演以來,便以顛覆性的創(chuàng)意震驚世界,問世三十年來,其對芭蕾產業(yè)、現場演出、流行文化的影響極其深遠。
這部作品成為倫敦西區(qū)和百老匯上演時間最長的芭蕾舞劇,曾在英國、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韓國、日本、以色列、新加坡和中國演出,并曾獲得了30多個國際戲劇獎項,其中包括奧利弗獎“最佳新舞蹈制作”和托尼獎“最佳音樂劇導演”“最佳編舞”和“最佳服裝設計”等多個獎項。
故事基于俄羅斯浪漫經典芭蕾《天鵝湖》改編而成,沿用了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和情節(jié)梗概。為了《天鵝湖》的創(chuàng)作,馬修·伯恩大量觀察天鵝的神態(tài)特征,他曾說:“天鵝是一種強悍的生靈,翅膀與男性肌肉組織非常相像,充滿了張力,只有男性舞者才能如實表現出它的力量和威力,因此在該版《天鵝湖》中他顛覆經典,大膽起用了全男班舞者飾演天鵝,一展天鵝的野性與力量美。
馬修·伯恩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鬼才編舞,《紐約時報》將其譽為“大師級的敘事者”。對于他來說,通過舞蹈進行敘事是非常重要的,他將王子與天鵝的羈絆稱為作品的核心靈魂,“男天鵝”的創(chuàng)意正源自對王子本身的思考。他認為王子顯然在追尋著某種與眾不同的東西,天鵝象征著他生命中缺席的一切:自由和野性。在馬修·伯恩的改編中,故事重點也從王子的悲劇戀愛轉移到了以王子為中心,從他的成長環(huán)境和對性格影響的角度,講述一個讓人悲傷的故事。
馬修·伯恩的作品兼具了娛樂性與戲劇性,被公認為是融合了舞蹈、戲劇、電影三種藝術門類的混合產物,劇中第四幕群鵝場景的創(chuàng)作靈感更來自于電影大師希區(qū)柯克的驚悚片《群鳥》。同時他在舞劇《天鵝湖》中加入喜劇和啞劇的成分,在編舞上不僅著眼于芭蕾舞,亦運用現代舞和爵士舞的元素,從而讓觀眾更好地融入角色,使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都能理解和欣賞舞劇。
2019年,馬修?伯恩舞劇《天鵝湖》首次在廣州演出,引發(fā)全城熱議,收獲廣泛好評。今年9月12日至14日,該劇以重磅復排版再臨羊城,新世代先鋒來襲,注入全新的生命力,讓市民在家門口欣賞世界級藝術盛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