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國人民一直非常重視家風的培養(yǎng),就連毛主席也不例外。特別是在新中國建立以后,身份上的轉(zhuǎn)變使他更加重視家風的培養(yǎng)。在毛主席看來,一個優(yōu)良的家風,不僅能約束家庭成員的言行,還能創(chuàng)造和諧的家庭氛圍。為此,他以身作則,并嚴格要求子女。
毫無疑問,毛主席的培養(yǎng)非常成功,李訥和李敏這對同父異母的姐妹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作為江青和毛主席的女兒,李訥從小便跟在父親身邊。與李訥這個妹妹不同的是,姐姐李敏是跟在母親賀子珍身邊長大的。在13歲時,李敏從蘇聯(lián)歸國,來到了父親身邊,這是她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妹妹李訥。
起初,對于這個同父異母的妹妹,李敏既羨慕又嫉妒。當時,她剛剛回國,對國內(nèi)的環(huán)境非常陌生,極度缺乏安全感,對父親非常依賴,所以,當知道妹妹從小在父親身邊長大時,她非常擔心自己會失去父親的疼愛。年紀尚小的她,小心思全寫在了臉上。很快,她的這種變化,便被父親察覺。
看出女兒的擔心后,毛主席不動聲色的與其談心。他從女兒的學習入手,詢問其是否適應(yīng)學校的生活,緊接著,他委婉的向女兒表達了自己對她的關(guān)心和疼愛。果然,在與父親談心的過程中,李敏明白了父親的用意,放下了自己的小心思,并表示,以后一定會與妹妹好好相處。
自此以后,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之中,李敏與李訥姐妹兩個變得非常要好,無話不談,時常給對方分享自己的小秘密。
這一天,許久不見母親的李敏,對母親非常思念。作為無話不談的姐妹,李訥很快察覺到了姐姐的心思。于是,她向姐姐提議,可以趁著假期去看望一下。李訥一直記得姐姐給自己講過的事情,對姐姐的母親賀子珍非常好奇,畢竟,從姐姐的話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巾幗不讓須眉的女英雄。
例如,在1928年,我軍領(lǐng)導人在與敵軍交戰(zhàn)的過程中,被敵軍包圍。面對這樣的情形,賀子珍臨危不懼,毫不慌亂,手持雙槍,奮勇殺敵,掩護我軍領(lǐng)導人成功突圍。
除此之外,這樣的事跡還有很多。1935年,在行軍的過程中,賀子珍所在的部隊遭到了敵機的掃射。當時,已經(jīng)在安全位置躲避的她,在看到戰(zhàn)友正暴露在危險中時,不顧個人安危,冒著敵軍的炮火,來到了戰(zhàn)友身邊,替戰(zhàn)友擋下了飛射而來的子彈,保住了戰(zhàn)友的性命。
因此,征得父親的同意后,姐妹二人趁著假期專程來到了上海。
這次見面,賀子珍給李訥留下的印象非常好。剛見面時,賀子珍親切的態(tài)度消除了她的緊張感。吃飯時,賀子珍熱情的招待,讓她感覺到了家的溫暖。在上海的這段日子,賀子珍帶著姐妹倆逛遍了上海的每個角落,兩人過得非常開心。
轉(zhuǎn)眼之間,就到了開學的日子,姐妹倆再次回到了父親身邊。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相處,李訥已經(jīng)把賀子珍當成了自己的母親,時常書信往來。
1958年,賀子珍來到了南昌居住。當李訥得知以后,特意來到南昌探望她。看到李訥的到來,賀子珍也非常高興。雖然兩人已經(jīng)許久沒有見面,但是,長時間的書信往來使兩人之間非常熟悉。見到她,李訥還像姐姐那樣,稱呼了她一聲“媽媽”,可見兩人之間關(guān)系的親厚。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