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閱兵剛落下帷幕,天安門廣場的掌聲還未散去,國際舞臺的風云已經(jīng)悄然變化了,這一次,主動來敲門的不是“全球南方”那些老朋友,也不是東南亞的近鄰,而是一個讓美歐都沒想到的西方大國,英國,這一變化,像一滴水落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
過去的幾年里,全球格局像走馬燈一樣變幻著,美國和歐洲的關系此消彼長,英國作為昔日的“日不落帝國”,在脫歐之后,身份更加撲朔迷離,常常讓人搞不清它到底要去哪呢,然而這次,它卻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主動找上中國,毫不猶豫地邁出了合作的步伐,這事,怎么看都像是意外,其實又在情理之中
一、英國主動求變,背后藏著什么
英國新任商業(yè)和貿(mào)易大臣彼得凱爾,剛剛接過大臣的印章,行李都沒收拾利索,就馬不停蹄地動身前往北京了,這個舉動背后,藏著一連串不得不說的故事,英國這些年,日子并不好過,脫歐帶來的陣痛還沒緩過去,經(jīng)濟低迷,通脹高企,市場投資像打了霜的茄子,提不起精神,老百姓對未來的信心也直線下滑
這一切,工黨政府心里比誰都清楚,所以他們一上臺,就盯上了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jīng)濟體,大家都知道,英國和美國的關系,是出了名的“特殊”,但這“特殊關系”,最近幾年卻變了味,美國的算盤打得精,自己利益優(yōu)先,英國跟著跑,結果卻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英國人也不是傻子,跟著美國“印太戰(zhàn)略”瞎轉悠,發(fā)現(xiàn)自己不過是個棋子,防務力量撒在亞太,實際卻撈不著什么好處,反倒讓本國經(jīng)濟雪上加霜,所以,現(xiàn)在他們不得不重新考慮,英國到底要怎么在夾縫中求生存,怎么在中美之間走鋼絲,找到自己的位置
這一次,英國選擇主動靠近中國,既是現(xiàn)實所迫,也是一種試水,畢竟,靠美國吃不了飯,和中國做生意,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英國人看得很明白
二、中英關系轉暖,冰山開始消融了
其實,中英之間也不是一開始就劍拔弩張,早些年,英國還曾是最早響應“一帶一路”的西方國家之一,倫敦的金融圈子里,人民幣業(yè)務一度很紅火,但后來,風向變了,英國跟著美國搞“脫鉤”,對中國各種指手畫腳,結果自己吃了不少苦頭
這幾年,英國在防務上跟著美國瞎折騰,派軍艦到亞太晃悠,想和日本搞“準同盟”,還簽了什么三邊安全協(xié)議,但說到底,這些都是“面子工程”,既沒有實質收益,也沒有提升自己的地位,反而讓中國和英國的關系越來越冷
不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鈴還須系鈴人,這次彼得凱爾訪華,正是解開心結的第一步,時隔七年,中英經(jīng)貿(mào)聯(lián)委會終于重啟,英國主動伸出橄欖枝,這不是簡單的外交走流程,而是實打實地想要把生意做起來
英國商界也跟著“聞風而動”,這次中國國際投資貿(mào)易洽談會上,英國派出了史上最大的代表團,100多家企業(yè)一齊亮相,400多平方米的國家館,擺得滿滿當當,英國駐華貿(mào)易使節(jié)倪樂思的話說得很直白,這就是兩國共同努力,尋找新機遇的最佳時刻
大家都知道,經(jīng)濟是硬道理,政治口號再響,不能當飯吃,英國人這回也是明白了這個理,才會放下身段,主動來敲中國的門
三、歐洲集體“想通了”,風向悄然大變
其實,不只是英國,葡萄牙總理這次訪華也很有講究,正好趕上中葡建交45周年,兩國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20周年,葡萄牙一直是歐洲國家里最會“獨立思考”的那一個,澳門問題和平解決,成了國際社會處理殖民遺產(chǎn)的“教科書”,中葡關系的政治互信基礎很深厚
葡萄牙和中國的經(jīng)貿(mào)合作也很實在,綠色能源,科技創(chuàng)新,早就有不少成果,這次專機直飛北京,行程安排得滿滿的,中方也給足了面子,雙方談的不只是友誼,更是未來的合作,葡萄牙不是來“踩點”的,是來“做生意”的
更有意思的是,葡萄牙和英國這兩個國家,一個是北約里的“例外”,一個是美國的“鐵桿盟友”,這次幾乎前后腳到中國,傳遞出來的信號其實很清楚,歐洲國家現(xiàn)在更看重“獨立性”和“現(xiàn)實利益”,已經(jīng)不再一味跟著美國跑了
這一輪英國“搶跑”,其實是歐洲國家共同心態(tài)的縮影,大家都希望在中美之間找到一條自己的路,不再做美國的“影子”,而是要在國際合作里爭取更多主動權,這種轉變,說白了,是大勢所趨,也是形勢所迫
四、現(xiàn)實壓力下的“務實外交”,誰也躲不過
今年英國換了政府,工黨上臺,斯塔默的新內閣急著在經(jīng)濟上“交成績單”,英國國內經(jīng)濟不景氣,高通脹、低增長讓人焦頭爛額,脫歐之后,英國和全球市場的距離被拉遠了,找中國合作,成了不得不做的選擇
凱爾這次訪華,還特意先去了趟美國,和美國科技政策辦公室主任、白宮AI顧問聊了聊,既要穩(wěn)住和美國的關系,也不想錯過中國的市場機會,這種“兩頭下注”,其實正是當前歐洲很多國家的真實寫照,嘴上說要“價值觀”,行動上卻很誠實,誰都不愿意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歐的經(jīng)貿(mào)合作就成了“剛需”,無論是英國還是葡萄牙,大家都在強調“務實”,都在尋找“互利共贏”的新路徑,誰動作快,誰就能多分一杯羹
五、中國態(tài)度鮮明,不做“工具人”
對中國來說,這波歐洲高層訪華,既是機遇,也是考驗,中國歡迎合作,當然不愿意被當成美歐利益拉扯的“工具人”,合作可以共贏,但要是把中國當成牽制美國的棋子,那中國也絕不會答應
這次中國的接待規(guī)格很高,安排緊湊,談的也都是實際問題,經(jīng)貿(mào)合作,科技創(chuàng)新,綠色轉型,都是雙方都需要解決的難題,中國展示了開放、務實、理性的形象,也向世界證明了自己的吸引力
歐洲國家這次“組團”來訪,無疑是對中國外交和經(jīng)濟政策的認可,也是對所謂“中國被孤立”的最好回應,那些鼓吹“脫鉤斷鏈”的聲音,面對現(xiàn)實數(shù)據(jù)和合作成果,只能自討沒趣
六、多極時代,合作才是王道
世界早就不是一根線上的螞蚱,單邊主義沒出路,抱團取暖才是正道,閱兵紀念的是歷史的榮光,現(xiàn)實外交比的卻是誰更懂合作
葡萄牙是“一帶一路”在歐洲的橋頭堡,英國是曾經(jīng)的全球金融中心,這兩個國家的選擇,既是自身利益的考量,也是對未來趨勢的判斷,他們用行動告訴全世界,合作才有前途,封閉只會落后
中國不靠喊口號贏得朋友,而是靠扎實的市場、清晰的政策和真誠的合作,主動上門的朋友越來越多,說明世界在變,也說明中國路子走對了
未來中歐關系肯定還有波折,風浪再大,只要基調不變,終究會雨過天晴,務實,已經(jīng)成了國際關系的新“通用語言”,誰掌握了主動,誰就能在新格局中占得先機
結語
九三閱兵的余音還在耳邊,英國已經(jīng)帶頭來了,世界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今天的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jīng)濟體,是合作的首選伙伴,不再是被動等待的對象,而是主動塑造格局的力量
美歐沒料到的變化,其實正悄悄發(fā)生,誰能順勢而為,誰就能走在前面,未來的國際舞臺,注定不會只有一種聲音,合作共贏,才是大勢所趨,風雨兼程的中國,正迎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新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