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祜夭亡,元妃再去,胤礽是愛妻留給康熙唯一的念想了。剛滿周歲,二阿哥胤礽就被立為皇太子。
但令康熙沒想到的是,從小失去母愛的缺憾,是無法被父愛填滿的,以至于在外叔祖父索額圖的強力支持和縱容下,胤礽的心理居然變得極其扭曲。
過早成為皇太子其實也是一種錯。
小時的太子身份會喜悅,少年時的太子身份會驕傲,青年時的太子身份會惆悵,而中年的太子身份,則會讓人憤恨,因為被人制約的感覺很不好。
憤恨的胤礽就需要發(fā)泄,一是傾訴,二就是放縱。
削藩之時,索額圖與納蘭明珠旗幟鮮明的對立,引起了康熙的警覺。
平定三藩之亂后,立即讓索額圖閉門思過乃至革職;緊接著罷黜納蘭明珠,隨后又謎一樣的啟用索額圖。
一來一去,康熙將朝廷中的朋黨之爭的危機扼殺在搖籃之中。
康熙,為胤礽鋪平了繼任的道路;而獨掌權柄的索額圖成了胤礽最大的靠山。
胤礽傾訴的人自然就是索額圖。
聽著胤礽的苦悶,索額圖就給胤礽出了個餿主意。
或許是索額圖看穿了康熙真實的用意,變得越加自信和張揚,做事也肆無忌憚,他甚至認為只要為太子站臺,那么看不看康熙的臉色都成。
名義上得不到,那就提前享受吧!
服御全都用上帝黃色,出行節(jié)慶的儀制按照皇帝的模式來搞,怎么痛快就怎么搞,反正皇位遲早就是你的。
兒子逼老子下臺,連掩飾都不掩飾了?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下旨將“議論國事,結黨妄行”的索額圖拘禁、以“助允礽潛謀大事”之罪將其賜死。
這無異于含淚為胤礽擦屁股,給自己這個不上進的兒子留下最后的顏面。
“昔索額圖懷私,倡議皇太子服御俱用黃色,一切儀制幾與朕相似。驕縱之漸,實由于此。索額圖誠本朝第一罪人也!”
在索額圖事發(fā)前已經(jīng)有了征兆。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親征噶爾丹,皇太子監(jiān)國 。文武大臣眼睛看得清楚,心底也明白,康熙這是在考核皇太子執(zhí)政的水平。
胤礽監(jiān)國中規(guī)中矩,得到了重臣的肯定,康熙自然也高興。但誰也沒想到的是,回京的康熙卻雷霆大怒。
下旨內(nèi)務府處死太子府上數(shù)人,膳房人花喇、哈哈珠子德住、茶房人雅頭。誰也不知道康熙為什么發(fā)這么大的火!
隨后康熙做出了一個讓文武大臣更吃驚的決定。分封諸成年皇子,皇長子胤禔、皇三子胤祉冊封為郡王,胤禛、胤祺、胤祐、胤禩冊封為貝勒!
分封其實就是分權,用以削弱皇太子的權勢,文武大臣心頭一跳。胤礽卻不知收斂,反而更殷勤地跑去與索額圖喝悶酒訴說委屈去了。
權臣與儲君的結合,無所顧忌的行事,終于招來了康熙的怒火。
索額圖的命運也就決定了。
索額圖被殺,胤礽連帶康熙都憎恨上了。康熙四十七年,木蘭圍獵返途,隨行的胤礽多次無端靠近康熙帳帳篷向里窺視。
康熙再難按捺心中的怒火,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的理由下詔廢黜皇太子。但真實原因并非如此,而是數(shù)罪并罰,并且與當年康熙處死太子府多人的案子有關。
胤礽是男女通吃,這等背祖忘德、敗壞家風的行為,讓康熙氣得六天睡不著覺。
康熙發(fā)出了最嚴厲的狠話,剝奪了胤礽的繼承權。
胤礽被廢,皇太子之位空懸,沒有機會的人便有了機會。
但是,這個機會何嘗不是個懸崖。四阿哥胤禛沒有接受十三阿哥胤祥奪嫡的建議,而是選擇了繼續(xù)支持胤礽。
拘禁,看似兇險,卻并沒有傷及根本,沒削去宗籍,罷黜和復立,只在于康熙一念之間。
胤禛有理由相信,只要胤礽表現(xiàn)出一絲悔改之意,參與奪嫡的皇子便會成為胤礽的踏腳石。
首先跳出來的是大阿哥胤禔。胤禔的母親烏拉那拉氏乃是庶妃,因為這層身份哪怕胤禔是實際上的皇長子,也與皇位無緣。
隨著胤礽這個嫡子被廢,如同天上掉下了餡餅,一下子將皇長子胤禔砸懵了。除了胤礽之外,康熙再無嫡子,立嫡不成,勢必立長!
那么胤禔便可以以皇長子的身份成為第一順位繼承人,巨大的驚喜和誘惑讓一向聰慧的胤禔翻船了。
胤禔相貌英俊,聰明干練,兼且文武雙全,曾隨康熙兩征噶爾丹,可見康熙對他的器重。
對于率先走出奪嫡的胤禔,讓康熙感到很失望。
康熙延續(xù)了明朝以孝治國的方針,并且身體力行,對祖母孝莊太后更是至孝之極,自然也希望子孫之間相親相愛,勿作那相殘的慘事。
廢太子,是康熙打擊朋黨后對朝廷和皇室的雙重試探。他想看看自己的兒子會有多少人與與之相關的官員卷進來,事實讓他震驚了。
第一個受不了誘惑居然是他寄望很高的皇長子胤禔,面對朝廷因奪嫡即將出現(xiàn)的亂流,面對胤禔的試探,康熙直接打碎了他的夢想。
明諭表明無意立胤禔為皇太子,聲稱他“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
這句話很有深意,可惜胤禔沒聽懂。
戒急用忍,行穩(wěn)致遠,這是康熙給他的提示。
以為無望爭位的胤禔急紅了眼,說出了決定他命運的一句話。
“今欲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p>
兄弟相殘是康熙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并且胤禔身后站著的納蘭明珠已經(jīng)去世,哪怕胤礽是個廢太子,其背后的勢力也是胤禔難以抗衡的,這一點,胤禔不如四阿哥胤禛的眼光。
皇宮無家事,此話一出,胤禔與胤礽再無回旋之地,相殘注定是最后的結局,康熙心中一片悲涼。
破罐子破摔的胤禔,既然自己無望皇位,干脆推薦關系極好的八弟胤禩,因為母親惠妃對其撫養(yǎng)之恩,將來這份恩情就算得不到回報,也能得到個平安。
“胤礽所行卑污,失人心。術士張明德嘗相胤禩必大貴?!币舱沁@句話,讓康熙堅定了清除太子黨之外皇子黨的決心。
“天命所歸”乃是滿清崛起的口號,如今用在了老八胤禩身上,不用說,這絕對不是胤禔能鼓搗出來的玩意兒。
落實胤礽罪證,再來個民心所向,最后天命所歸,三管齊下,這份野心和謀劃,如果胤禩繼位,恐怕將來皇子之中無一人能夠善后。
兩害取其輕,唯有復立太子才能避免朝廷陷入奪嫡的動蕩。
那么只能犧牲胤禩了。
殺胤礽是老大胤禔的主張,棍子卻落在了老八身上。
隨著落井下石的三阿哥胤祉舉報胤禔魘鎮(zhèn)皇太子,康熙下旨“派人將胤禔嚴加看守”,隨后革去郡王爵位,將其幽禁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