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田漢創(chuàng)作了他的代表作之一《回春之曲》。該劇寫于民族危機日益深重之際,以華僑青年高維漢在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的戰(zhàn)斗中失去記憶之后又被喚醒的傳奇經(jīng)歷,以及他與戀人梅娘的愛情為主線,在抗戰(zhàn)題材的作品中可謂獨樹一幟,不僅有熾熱的愛國情懷,還有深厚的人文氣息。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之際,上海戲劇學院藝術管理系師生策劃,將田漢的這部名作進行改編,以《新·回春之曲》為名搬上舞臺,并于9月13日在端鈞劇場上演。
《新·回春之曲》在尊重原作精神的基礎上,進行了再創(chuàng)作?!痘卮褐穭?chuàng)作時,全面抗戰(zhàn)尚未爆發(fā),《義勇軍進行曲》也沒有問世?!缎隆せ卮褐氛宫F(xiàn)了更為廣闊的歷史背景。原作中,高維漢被春節(jié)的鞭炮聲喚醒了記憶,而《新·回春之曲》則將喚醒高維漢記憶的元素改為了創(chuàng)作于抗戰(zhàn)時期的《義勇軍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正是田漢創(chuàng)作的,“讓田漢的作品與田漢的作品相遇”,是本次再創(chuàng)作的一大亮點,而今年又恰是《義勇軍進行曲》誕生90周年。
《新·回春之曲》在舞臺上塑造了失憶的高維漢和被困的高維漢兩個形象,他們之間的互動與沖突,進一步凸顯了“回春”的意象,既指個人創(chuàng)傷的治愈,更象征民族精神的全面覺醒。同時,演出還保留了原作中的《梅娘曲》《告別南洋》等插曲,這兩首歌曲以及《義勇軍進行曲》均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
據(jù)了解,《新·回春之曲》將作為“紀念《義勇軍進行曲》誕生90周年暨田漢在西南文藝實踐學術研討會”特邀劇目,赴云南演出。此外,《新回春之曲》還入選上海高校紅色文化育人聯(lián)盟主辦的“抗戰(zhàn)中的大學”——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行走的課堂”,通過“戲劇工作坊+劇目展演”形式引導青年群體在藝術體驗中厚植家國情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