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錢了!”啟東市綜治中心的調解室里,老侯等9名工人緊張地盯著手機屏幕,粗糙的手指不斷點擊著自己手機銀行的賬戶余額查詢頁面。當賬戶余額出現(xiàn)變動的那一刻,他們不禁長松一口氣,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法院+綜治+人大代表”多元調解機制,如同及時雨,切實解決了壓在老侯等人心頭許久的煩心事。
一次求助,九名工人的期待
2025年5月4日,包工頭與公司簽訂鋼結構制作加工承包協(xié)議。隨后包工頭便雇傭老侯等9名工人進場施工。原本按部就班的工期,卻在7月8日被一則突然的停工通知打斷。老侯等人接到消息,卻遲遲等不到應得的勞務報酬。討薪時,包工頭以公司無故停工未付清加工費為由推脫,公司方則表示包工頭要求提高加工費,與合同約定不符,已完成的加工量只按照合同約定支付。雙方各執(zhí)一詞,相互推諉。多次談判無果,9名工人抱著最后一絲希望,帶著“有困難就找綜治中心”的心情,踏進了啟東市綜治中心的大門。
法律援助窗口值班律師李巖在了解到工人們的訴請后,立刻通過綜治中心平臺聯(lián)系啟東法院立案庭庭長張紅麗,希望法院先行調解,讓工人們能早日拿到應得的報酬。
多方聯(lián)動,用心當好“護薪人”
“這是酷暑里工人師傅們用汗水換來的血汗錢,絕不能讓他們既流汗又流淚!”了解全部案情后,張紅麗當即開啟綠色通道,第一時間帶領團隊介入,迅速聯(lián)動綜治中心,并邀請施工地的兩名人大代表一同到場,為這場調解凝聚起更堅實的合力。
“兩家公司之間先清賬,再付工人工資,否則免談!”“我們只認合同,多出一分錢公司都不承擔,談不攏就找法院打官司!”“我身患重病,拿不到工資今天誰也別想走!”調解現(xiàn)場,爭吵聲此起彼伏,三方當事人各執(zhí)一詞。
見此情形,張紅麗與兩名人大代表迅速分工,將三方人員分開。這邊,張紅麗向包工頭嚴肅釋明法律責任,指出拖欠工資可能引發(fā)的訴累和后果;那邊,人大代表主動拉著公司負責人坐下,不僅講清法律義務,更掰開揉碎分析:“企業(yè)要長遠走,聲譽很重要,早點厘清和包工頭的欠款,既解了工人的急,也給公司留了體面”;同時,對情緒激動的民工,調解人員一遍遍耐心安撫。沒一會兒,原本劍拔弩張的氣氛,漸漸穩(wěn)了下來。
成效顯著,既有速度又有溫度
從上午9點到正午,調解團隊既當面溝通、直面矛盾,也“背對背”釋法、分頭疏導,反復進行法理勸說與情理溝通。終于,經(jīng)過2個多小時的調解工作,僵局被打破,包工頭與公司方率先達成協(xié)議,公司當場支付11.2萬元鋼結構加工費。包工頭拿到款項后,當場將工資發(fā)放到9名工人手中。
當天下午,老侯等人捧著一面錦旗專程來到綜治中心調解室,用最質樸的話語道出滿心感激:“我代表大伙謝謝法院,謝謝綜治中心,謝謝人大代表!是你們讓我們實實在在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這起糾紛的圓滿化解,是“法院+綜治中心+N”多元解紛機制效能的生動實踐。當法律的剛性標尺與治理的柔性智慧深度融合,冰冷的法律條文便有了溫度,化作處處浸潤著司法關懷的堅實守護。金秋九月,這群民工們未曾想到,原本艱難的維權路竟迎來如此溫暖的轉折,而這份轉折,也穩(wěn)穩(wěn)守護住了他們心中對公平正義最樸素、最真摯的向往。
▌來源:立案庭 凌斐穎
▌責編:政治部 徐越 胡丹
▌審核:季洪濤
▌終審:沈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