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詩詞世界,共享詩意人生
出版詩集/圖書加微shicishijie02
家訓不僅代表了各個家族的生存智慧,也是各家族繁衍壯大的真實寫照。
南北朝的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明代的朱柏廬的《朱子家訓》都是家訓中的經(jīng)典。
每一個姓氏,都誕生過許多賢者名人,留下過許多祖訓家規(guī)。
詩詞君整理了25個姓氏家訓!你姓什么?你的家訓又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葉氏家訓
無家教之族,切不可與為婚姻。娶婦固然不可,嫁女亦不可。——葉夢得《石林治生家訓要略》
【釋義】沒有家教的家庭,切不可與之通婚。娶媳婦固然不可以,嫁女兒也是不可以的。
【作者介紹】葉夢得,宋代詞人,歷任翰林學士、戶部尚書、江東安撫大使等官職。
朱氏家訓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朱柏廬《朱子家訓》
【釋義】對于一頓粥或一頓飯,我們應當想著來之不易;對于衣服的半根絲或半條線,我們也要常念著這些物資的產生是很艱難的。
這句耳熟能詳?shù)拿涑鲎灾觳畯]《朱子家訓》。
【作者介紹】朱柏廬,明末清初理學家、教育家。著有《治家格言》,即《朱子家訓》,全文 524字,從衣食起居到為人處世,文字通俗易懂,內容簡明賅備,對仗工整,朗朗上口,問世以來,成為有清以來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經(jīng)典家訓。
包氏家訓
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臟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包拯《包拯家訓》
【釋義】后代子孫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貪污財物罪的人,都不允許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許葬在家族的墓地中。不遵從我的志愿的,就不是我的子孫。
【作者介紹】包拯,中國北宋政治家?!鞍嗵臁钡脑?。
崔氏家訓
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崔瑗《座右銘》
【釋義】不要津津樂道于人家的短處,不要夸耀自己的長處。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了別人的恩惠千萬不要忘記。
【作者介紹】崔瑗(77年—142年),字子玉,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東漢著名書法家、文學家、學者。
-5-
司馬氏家訓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司馬光《訓儉示康》
【釋義】 一般的人都以奢侈浪費為榮,我心里唯獨以節(jié)儉樸素為美 ,人們都譏笑我固執(zhí)鄙陋,我不認為這有什么不好。
縱觀歷史,越是富貴的大的家族,越是傳承百年的家族,越懂得細水長流,懂得勤儉節(jié)約,懂得獨善其身,低調簡樸。
【作者介紹】司馬光,北宋時期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曾主編《資治通鑒》。
-6-
歐陽氏家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歐陽修《示子》
【釋義】玉石不經(jīng)雕琢,就不能變成好的器物;人不經(jīng)過學習,就不會明白道理。
【作者介紹】歐陽修,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
-7-
諸葛氏家訓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釋義】品德高尚的人,依靠內心寧靜專一來修養(yǎng)身心,以儉樸節(jié)約來培養(yǎng)品德。不恬淡寡欲就無法使自己的志向明確,不清靜寡欲就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
【作者介紹】諸葛亮,三國時蜀漢丞相,曾輔佐劉備建立蜀漢基業(yè)。
-8-
劉氏家訓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敕后主辭》
【釋義】劉備告誡兒子,不要因為壞事小就去做,不要因為好事小就不做。這句箴言不僅是劉氏家訓,也被其他家族奉為圭臬。
【作者介紹】劉備,東漢末年政治家,三國蜀漢開國皇帝,史家多稱其為先主。
-9-
高氏家訓
世間惟財色二物最迷惑人,最敗壞人。故妻妾而外,皆為非己之色。淫人妻女,妻女淫人,夭壽折福,殃留子孫,皆有明驗顯報。——高攀龍《家訓》
【釋義】世間只有財物和女色最能使人迷亂,最能使人敗壞。因此妻妾之外,都是不屬于自己的女色。淫人妻女,妻女淫人,會使人壽命變短福氣折損,殃及子孫,都有明驗顯證。
【作者介紹】高攀龍(1562年-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從,世稱景逸先生,南直隸無錫(今屬江蘇)人。中國明末東林黨領袖、政治家、思想家。
-10-
顏氏家訓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顏之推《顏氏家訓》
【釋義】父親不慈愛,子女就不會孝順;兄長不友愛,弟弟就不會恭敬;丈夫不仁義,妻子就不會溫順了。
顏之推認為教育子女是作父母的嚴肅而重要的課題。他把儒家的“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主張從胎教開始。
【作者介紹】顏之推(531年~約597年),字介,瑯邪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人,中國古代南北朝時期文學家、教育家。
-11-
袁氏家訓
人之父子,或不思各盡其道而互相責備者,尤啟不和之漸也。若各能反思則無事矣。——袁采《袁氏世范》
【釋義】家庭之中,父子之間不能壁壘森嚴,而是需要相互溝通體諒,以己度人,努力建立起一架理解的橋梁,方能上孝其父母,下育其子女。
【作者介紹】袁采,字君載,衢州信安(今浙江省常山縣)人,南宋孝宗時學者,袁采的著述中,以治家格言之作《袁氏世范》最受世人推崇。
-12-
姚氏家訓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驕養(yǎng)太過的,好看不中用。——姚舜牧《藥言》
【釋義】甘愿食用菜根度日,體現(xiàn)安于困苦的物質生活,就什么事都干得成。過于嬌生慣養(yǎng)的人,只是外面好看,實際卻沒什么用處。
【作者介紹】姚舜牧,字虞佐,烏程人。明代萬歷初舉人。歷官新興、廣昌二縣知縣,愛民如子,深受百姓愛戴。
-13-
方氏家訓
世之昏庸,多惑乎此,人告以善,反謂非是。家國之亡,匪天伊人,尚審爾聽,以正厥身。——方孝孺《家人箴》
【釋義】世上昏庸的人,多被他們迷惑,人家告訴你的是善,你反而認為不是。家庭和國家的滅亡,不是由天,而是由人決定的,請你謹慎聽人說話,以使自身端正。
【作者介紹】方孝孺(1357年—1402年7月25日),字希直,浙江寧海人。明朝官員、學者、文學家、思想家。
-14-
薛氏家訓
凡我宗親,咸聽祠訓。為父當慈,為子當孝。為兄者當愛弟,為弟者必敬其兄。士農工商,各精其業(yè),冠婚喪祭必循于禮。守法奉公,隆師教子,親朋有義,閨門有法。務勤儉以興家,務謙厚以處鄉(xiāng)人。——薛侃《中離公祠訓》
【釋義】凡是我薛氏宗親,都應該聽從祠訓。做父親要慈愛,做兒子要孝順。做哥哥的要友愛弟弟,做弟弟的要尊敬哥哥。士農工商,各精其業(yè)。無論成人、結婚、喪葬、祭祀各項事宜,都要遵守禮法。守法奉公,尊師教子。親朋之間講究情義,閨門之內講究法度。居家要勤勞節(jié)儉,與鄉(xiāng)人相處要謙虛寬厚。
【作者介紹】薛侃(1486年—1546年),字尚謙,因曾講學中離山,世人稱中離先生。明代潮州府揭陽人(今潮州市潮安縣)人。
-15-
呂氏家訓
傳家兩字,曰讀與耕。興家兩字,曰儉與勤。安家兩字,曰讓與忍。——呂坤《孝睦房訓辭》
【釋義】一個家族要傳承下去,就一定要讀書和耕種。一個家族如果要興旺,就一定要節(jié)儉和勤勞。一個家族要安寧,就一定要謙讓和容忍。
【作者介紹】呂坤(1536年10月24日-1618年7月24日),字叔簡,一字心吾,號抱獨居士,歸德府寧陵(今屬河南商丘)人。明朝官員、大臣、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
-16-
張氏家訓
人家不論貧富,貴賤,只內外勤謹,守禮畏法,尚謙和,重廉恥,便是好人家。——張履祥《訓子語》
【釋義】一個家庭不論貧窮還是富裕,地位尊貴還是卑賤,只要家里家外都勤勞謹慎,遵守禮制敬畏法度,崇尚謙恭和氣,看重說法羞恥,就是好的家庭。
張履祥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際,江山易主,民族危亡,天災人禍不斷,深重的社會危機震蕩著他的心靈,這才導致張氏很是注重安定和諧環(huán)境的重要。
【作者介紹】張履祥(1611年11月5日—1674年8月29日),字考夫,號念芝,浙江桐鄉(xiāng)人,明末清初著名理學家,清初朱子學的倡導者。
-17-
孫氏家訓
夫家所以齊者,父曰慈,子曰孝,兄曰友,弟曰恭,夫曰健,婦曰順。——孫奇逢《孝友堂家規(guī)》
【釋義】一個家庭之所以和睦齊心,是因為父親慈愛、孩子孝順、兄長友愛、弟弟恭敬、丈夫健康、婦女安順。
家庭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每個人都要在家庭中做好多重角色。孫家注重對家庭成員關系的教化,只有一個好的家庭環(huán)境,從小培養(yǎng),才會讓一個家族長青不敗。
【作者介紹】孫奇逢(1585年—1675年),字啟泰,號鐘元,明末清初保定容城(今屬河北)人。明末清初理學大家。
愛新覺羅氏家訓
父母之于兒女,誰不憐愛?然亦不可過于嬌養(yǎng)。若小兒過于嬌養(yǎng),不但飲食之失節(jié),抑且不耐寒暑之相侵。即長大成人,非愚則癡。——愛新覺羅?玄燁《圣祖庭訓格言》
【釋義】父母對于自己的兒女,誰會不疼愛呢?然而,也不可以過于嬌生慣養(yǎng)。如果小孩子過于嬌生慣養(yǎng),不但在飲食方面失去應有的規(guī)律,而且不能抵御寒暑的侵襲。即便是順利長大成人,不是愚鈍就是呆傻。
【作者介紹】愛新覺羅?玄燁,清代康熙皇帝
何氏家訓
學業(yè)在我,富貴在時。在我者不可不勉,在時者靜以俟之。——何耕《示子辭》
【釋義】如何做好學業(yè),在于自己的努力,什么時候富貴,等待天時。該我勤奮時,不能不努力發(fā)奮,該天時時,要靜靜等候。
【作者介紹】何耕(1127—1183),字道夫,號怡庵,高宗紹興十七年(1147)四川類試第一。孝宗淳熙中歷戶部郎中、國子祭酒,出知潼川府。
王氏家訓
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悌。學謙恭,循禮儀。節(jié)飲食,戒游戲。毋說謊,毋貪利。毋任情,毋斗氣。毋責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王陽明《示憲兒》
【釋義】孩子們啊,請聽教誨:勤奮讀書,須要孝悌。為人謙恭,遵守禮儀。節(jié)制飲食,戒除游戲。不要說謊,不要貪利。不要任性,不要斗氣。不指責人,反求諸己。能忍讓人,乃為有志。能包容人,方成大器。
【作者介紹】王陽明,明代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和軍事家,“心學”的集大成者,與儒學創(chuàng)始人孔子、儒學集大成者孟子、理學集大成者朱熹并稱為“孔孟朱王”。
-21-
陸氏家訓
后生才銳者,最易壞。若有之,父兄當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切須常加簡束,令熟讀經(jīng)學,訓以寬厚恭謹,勿令與浮薄者游處。自此十許年,志趣自成。——陸游《放翁家訓》
【釋義】才思敏捷的孩子,最容易學壞。倘若有這樣的情況,做長輩的應當把它看作憂慮的事,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一定要經(jīng)常加以約束和管教,讓他們熟讀儒家經(jīng)典,訓導他們做人必須寬容、厚道、恭敬、謹慎,不要讓他們與輕浮淺薄之人來往。就這樣十多年后,他們的志向和情趣會自然養(yǎng)成。
【作者介紹】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南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
-22-
曾氏家訓
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練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長見識。——曾國藩《曾國藩誡子書》
【釋義】如果從個人安身立命的角度來說,就應該努力操練和學習技術本領,積極煅練自己的體魄,感覺到自己知識太少時就加倍努力去學習知識,時時刻刻做到居安思危,這樣才能夠做到通過增長自己的學識來增長自己的才干。
【作者介紹】曾國藩,“晚清名臣”,戰(zhàn)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
-23-
黃氏家訓
人家以道德為本而不在勢力。父子至性在道德,夫婦至恩在道德,兄弟至親在道德,長幼至愛在道德,婢仆至恭在道德,親友至情在道德,以至讀書為仕只在道德而不在富貴。故可仕、可止、可久、可速,各隨其宜,庶幾不為市井庸俗之鄙夫!——黃綰《家誡》
【釋義】家庭的根本在于道德而不在勢力。父子至性在道德,夫婦至恩在道德,兄弟至親在道德,長幼至愛在道德,奴婢仆人至恭在道德,親戚朋友至情在道德,以至于讀書做官,也只在道德,而不在于富貴。所以可以做官,可以居家,做官時間可以久一點,也可以短一點,總之視具體情況而定,這樣才能不淪為市井里那些見識淺陋的庸俗之輩。
【作者介紹】黃綰(1480年3月31日—1554年9月30日),字宗賢,號久庵居士,又號石龍。明朝中期官員、哲學家。
-24-
吳氏家訓
器量須大,心境須寬。一念不慎,敗壞身家有余。——吳麟徵《家誡要言》
【釋義】為人氣度和胸襟一定要大一些,心境一定要寬和一些。一個念頭錯了,可能比毀身敗家還嚴重。
【作者介紹】吳麟徵(1593—1644),字圣生,一字耒皇,號磊齋。浙江嘉興人。明天啟二年(1622)進士,授建昌推官,丁父憂辭歸。
-25-
羊氏家訓
恭為德首,慎為行基,愿汝等言則忠信,行則篤敬,無口許人以財,無傳不經(jīng)之談,無聽毀譽之語。聞人之過,耳可得受,口不得宣。——羊祜《誡子書》
【釋義】謙恭是道德的綱領,謹慎是行為的根本,希望你們說話忠誠真實,行為忠厚恭敬,不要空口許諾別人以錢財,不要傳播缺乏根據(jù)的言論,不要聽信別人誹謗或稱贊的話語。如果聽到別人的過失,耳朵聽進去即可,嘴上再不要講出來。
【作者介紹】羊祜(221年-278年12月27日),字叔子,兗州泰山郡南城縣人。西晉時期杰出的戰(zhàn)略家、政治家、文學家,曹魏上黨太守羊衜之子,漢末才女蔡文姬的外甥。
常在后臺收到粉絲留言,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于網(wǎng)絡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詩意文化出品圖書《趣說諸子百家》《特級教師的爆笑詩詞課》全網(wǎng)熱銷中,歡迎購買。加入詩詞世界粉絲群,可以添加詩意君微信shicishijie0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