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晚,川滇交界的瀘沽湖畔華燈初上,熱鬧非凡。在麗江市寧蒗縣永寧鎮(zhèn)竹地村的嵐岳酒店內,一場摩梭非遺服飾展陳精彩上演?,F(xiàn)場燈光璀璨,觀眾人頭攢動,大家滿懷期待,共同見證這場摩梭文化盛宴。
此次活動是2025年麗江瀘沽湖摩梭人轉山節(jié)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具象化傳承、活態(tài)化傳播”為核心思路,打破了傳統(tǒng)靜態(tài)展覽的局限,通過“場景搭建+服飾走秀+文化演繹”的融合形式,系統(tǒng)解構摩梭服飾從歷史演進到技藝精髓、從文化寓意到生活實踐的完整脈絡,讓沉睡的非遺“走”出博物館、“活”在舞臺上,既為大眾搭建沉浸式感受摩梭文化的橋梁,更推動非遺技藝在當代語境下的傳承創(chuàng)新,助力瀘沽湖摩梭文化實現(xiàn)“保護—傳承—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
當晚20點,在悠揚的摩梭民樂與漸亮的舞臺燈光交織中,展演活動正式拉開帷幕?;顒右浴稗D山·轉湖·轉風情”三大篇章為主線,層層推進,徐徐展開一幅絢爛而深厚的摩梭風情長卷。
第一篇章“轉山”在情景表演《回家》中開啟。該片段生動還原摩梭人轉山歸家的生活場景:阿柱牽馬卸物、祖母點火煨茶、阿媽紡織勞作、舅舅整理物品……一個個充滿煙火氣的動作,勾勒出摩梭家庭溫暖和諧的生活畫面。隨后進行的“轉山主題服飾秀”中,祖母、阿媽、舅舅、阿夏、阿柱、少年、少女七類角色服飾逐一亮相,完整呈現(xiàn)了一個摩梭家庭的衣著體系,折射出摩梭文化中家庭倫理與自然崇拜相融合的精神內核。
第二篇章“轉湖”以莊嚴的“成人禮”儀式開場。少女在火塘前由長輩為其戴上銀泡帽、披上麻布披風,完成“第二次出生”的禮儀過程。隨后展示的8套轉湖主題服飾,以藍色百褶裙、水波紋刺繡坎肩、蘆葦編帽等元素,再現(xiàn)了摩梭人與湖泊共生共榮的生態(tài)智慧與審美體系。
第三篇章“轉風情”聚焦摩梭人獨特的“走婚”習俗與文化表達。通過情境再現(xiàn)與情歌對唱《摩梭夜歌》《阿哈吧啦》等經(jīng)典曲目,生動傳遞了摩梭人“以情為媒、以歌傳意”的浪漫傳統(tǒng),將現(xiàn)場氣氛推向高潮。觀眾席中不時響起熱烈掌聲,不少人情不自禁跟隨節(jié)奏輕輕哼唱,在互動中深化了對摩梭文化的理解與共鳴。
從轉山的歸來,到轉湖的成人禮,再到轉風情的婚俗,每一篇章都如同一幅精美的畫卷,展現(xiàn)了摩梭文化的獨特魅力。瀘沽湖畔的摩梭文化,是中華多元民族文化寶庫中極具獨特性的瑰寶,其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承載著摩梭人千年的生活智慧與精神信仰。其中,摩梭服飾作為鮮活的“文化基因載體”,不僅以精湛的刺繡、蠟染工藝凝結著民族審美體系,更以服飾紋樣、穿戴習俗暗藏著摩梭人的歷史脈絡、母系文化倫理與自然崇拜內涵。
隨著此次摩梭非遺服飾展陳的圓滿落幕,2025年麗江瀘沽湖摩梭人轉山節(jié)系列活動也正式畫上圓滿句號。此次活動,不僅僅是一場服裝秀,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文化的傳承。它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摩梭文化的博大精深,也為摩梭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采寫/曹玉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