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一個老場,吃一碗粉兒。
——今天的編輯 門牙
舉起買菜的大旗去雙流,首先報上大名的,必然是太平場。遇到春夏,又逢國歷雙號日,太平場的家禽在叫,蔬菜欲滴,水果正當(dāng)季。
好鬧熱哦?。ɑ仡櫞粒海?/p>
相比太平大名響當(dāng)當(dāng),半小時車程內(nèi)的公興大市場,顯得名不見經(jīng)傳了些。它看上去,更像一個規(guī)規(guī)矩矩的菜市,深藏在怡心腹地。
殊不知,公興場才是個名副其實老場鎮(zhèn)——
公興,取公共興旺之意。又叫:壇罐窯。明朝正德年間因建壇罐窯而得此別名。明末清初,因為湖廣填四川的緣故,便陸續(xù)開始有人家在壇罐窯做買賣。他們就是最早的場主。
多年后的今天,逢1、4、7號到這兒來逛一轉(zhuǎn),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秀氣規(guī)整的場鎮(zhèn)上,流動著的,依然是歷史長河上那些為人津津樂道的豐富物產(chǎn)。
去公興的這天下大雨。一早,從南門開車過去差不多20來分鐘。開過怡心湖社區(qū),開上黃龍大道,最后走攏公興中學(xué)倒個左拐就到。
站到門口的時候,我絲毫沒覺得是在趕場。
沒有流水似的小輪推車進進出出,沒有此起彼伏的大聲叫賣,沒有水靈靈過捧、過抓的瓜果蔬菜。點兒都不鬧熱。
就看到各種婆婆大爺牽線線的輕快小碎步。看樣子,更像是當(dāng)?shù)鼐用瘛?/p>
他們大多一只手提一個布口袋,一只手打傘。布口袋不大,排列組合的,興許只是他們接下來的那一餐。
進大門,一聲清脆的雞鳴劃破低密的烏云。還得是賣雞鴨兔兒的打頭陣。
三五只青腳雞往案上一擺,懂客自然似云來。拴圍腰的大姐龍門陣不停,手也不停。稱雞、宰鴨、菜板兒刮干凈。
干煸還是燉湯?宰大還是切???去不去骨?每一個站到攤前駐足的顧客,像是拿到了才藝表演的節(jié)目單,想欣賞點兒啥子,您隨便點!
隔壁賣豬肉的大哥也是個贊花兒。他的豬肉攤方位絕佳,既是來逛市場的必經(jīng)之路,又是放在開場的頭部。
他自然賣得攢勁。而且還要根據(jù)實時天氣,同步調(diào)整自己的營銷顆粒度:下雨了哈,相因賣相因賣!
買菜人看到這樣齊整的豬肉,必然興奮搓手。只見大哥手拿一把小尖刀,選了一塊優(yōu)秀的五花,從上而下,一氣呵成,絲滑割下。
站近點兒,都還能聽到刀兒經(jīng)過肥瘦肉時的“嘩嘩”聲。這個肉,新鮮,資格,旺實。
買肉的大姐滿臉“喜獲麟兒”的表情,像是重金拍下了一塊稀世珍寶——92元錢,喜提當(dāng)天市場上最標(biāo)致的一塊豬五花。
豬肉攤攤兒一過,面前出現(xiàn)一條分岔路。
往左往右,就可以順到市場外圍的小路走。一路上都是附近農(nóng)民自發(fā)而起的野攤。
他們大多數(shù)背背篼、端盆盆、提桶兒,里面裝的,是現(xiàn)收的花椒、現(xiàn)摘的野山椒,現(xiàn)挖的藕……
野攤攤主相當(dāng)熱情,但凡是個人走他攤前一晃而過,你不看他,他都要招呼一句:買點兒哇?
我猜,我們逢1、4、7來趕的場,最主要的還是他們的主場。而且這個布局和陣營非常有意思。就圍在市場的外圈一整圈,與之井水不犯河水,只悄悄地等待買主。
野菜攤最大的勁敵,是小路上幾步一遇的菜鋪。菜鋪憑著自家這一平三分地,撐起了年輕一代蔬菜攤應(yīng)有的底氣:
番茄有水的有砂的,苦瓜有綠的有白的,豇豆有粗的有細的……反正,你要啥我們都有。
要說雙流的物價是真感人。1元一斤的菜葉子,3元一斤的葡萄,4.5元一斤的松茸……真真兒是好久沒聽到過了。
雨越下越大。那些牽塑料口袋席地而坐的野攤攤主稍顯狼狽,只得從背篼頭掏出一件雨披,找一個有屋檐的邊邊,繼續(xù)坐等天降一個足以令其即刻下班的大買主。
公興離九江不遠,九江自是肥腸的風(fēng)水寶地。大抵因為如此,市場上賣肥腸的大姐,看起來特別氣定神閑。
盆盆兒頭的肥腸,都是一根一根理好,用繩子栓了一個提手的。你要怕生,旁邊還有制得巴巴適適的結(jié)子。
結(jié)子只在肥腸粉兒里面吃過,拿回家咋弄喃?“紅燒,鹵嘛,不用洗了,已經(jīng)緊過水了!”兩三句話抵到你耳邊,再問,大姐擔(dān)怕恨不得幫你弄了。
十點半,趕場逐漸進入尾聲。小路邊的野攤相繼進入“最后一點相因賣”的階段。
下雨天,路邊攤的水果顯得更加水靈,好幾個快要走出市場的買主,都忍不住再挑兩個柑子帶走。
只有老樹下的鐘表匠顯得冷冷清清。他坐在案前,低頭不語。面前的貨柜,看起來有點兒年生,里面齊整地鋪排好他修鐘表一應(yīng)所需的大小工具。
賣蝦的小伙子閑來無聊,便和對門子賣核桃的妹妹比業(yè)績。
“你賣了好多?”
“才一千多,我還說撇死要買到三千?!?/p>
之前趕過的場也不少,幾乎每一個場,都有賣藥的和治牙的。公興場上這個穿白大褂的,貌似沒有討到當(dāng)?shù)厝说暮谩?/p>
一個婆婆走他攤前過,接到念:“上回就沒給我治好,你再優(yōu)惠我都不買了!”
一整圈轉(zhuǎn)完,兩個小時一晃而過。巴到邊邊,會看見標(biāo)有“市場出入口處”的字牌,順到走進去,別有洞天。
這兒,才是正兒八經(jīng)公興市場的主陣地。
第一次來買菜的人,仿若世界重置。因為這里面又是:買菜的、賣肉的、賣雞鴨魚兔兒的,再往后面走,還有賣干雜的、打油的和打酒的。
只能說,外面買個鬧熱,里面挑個精細。韭黃理得干干凈凈,掛在攤前最顯眼處攬客;仔姜也比外面的看起更加飽滿豐腴。
趁著里面不用打傘的功夫,我一時沒忍住,買了兩根頭齊尾齊的苦瓜,一斤硬肘筆直的二荊條。
看到面前一袋葉子菜全是嫩芽,我問老板兒這是啥?老板兒拍腦想了半晌:軟漿葉,豆腐菜,這個是豆腐菜的芽芽!
干雜店,集世間百味之大成。經(jīng)不住它碼貨的陣仗,我又按照炒冷吃兔兒的菜單,相繼添了點兒山奈、豆蔻和砂仁。
如果你是對調(diào)味一時摸不著頭腦的廚房小白,也不怕,桌子上擺得撲酒悶銜的,是火鍋兔、麻辣魚、干鍋雞、酸蘿卜老鴨湯的調(diào)料包,還是那句話,隨便你想吃啥。
唯一遺憾的是,我沒在市場內(nèi)找到適合吃早飯的館子。
往外頭走,只見一輛三輪車旁,擺了三個小方桌,老板兒快速地從蒸屜上取出一張張的腸粉,熱氣蒸騰,幾乎桌桌滿座。
最后在國家電網(wǎng)對面,用一碗加結(jié)子加鍋盔的肥腸粉兒結(jié)束此行。畢竟在雙流的地界上,不吃碗肥腸粉兒都不好意思說自己來了一趟雙流。
說起來,公興應(yīng)和東升、九江、彭鎮(zhèn)、黃甲齊名,它們原來都是雙流的鄉(xiāng)鎮(zhèn),隨著城市的發(fā)展,繼而成為街道。
公興顯得很隱秘,很低調(diào)。不去走一轉(zhuǎn),確實不曉得這個公共興旺的壇罐窯。
或許那些野攤的攤主,祖祖輩輩都是這樣做買賣的。
哪怕到了大家更習(xí)慣逛規(guī)劃菜市的現(xiàn)代,他們依然會逢趕場日,背起背篼,裝上自家最好的物產(chǎn),到這里把攤子一鋪,等待絡(luò)繹不絕的腳步。
今日編輯 | 淋雨一直走的門牙少女
本文系談資“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圖片
否則將追究法律責(zé)任
@門牙的門牙哪兒去了
順手捏把花
@Oosaki Nana
壽比天齊翡翠果
@蒲劍雨
上網(wǎ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