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一個小朋友 “迪士尼是什么”,他大概率會蹦出 “城堡”“米老鼠”“公主裙” 這些閃閃發(fā)光的詞;要是問成年人,可能會補(bǔ)充 “童年回憶”“情侶打卡地”“花錢買快樂”。
但沒人會把 “迪士尼” 和 “孤獨”“熬十年” 這種苦哈哈的詞綁在一起 ,畢竟誰會想到,那些能讓全世界笑出眼淚的動畫、能讓情侶抱著爆米花傻笑的樂園,背后藏著一套反常識到離譜的 “孤獨成功學(xué)”?
更顛覆認(rèn)知的是:華特·迪士尼本人的成功,根本不是什么 “天才少年橫空出世”,而是熬了兩個 “沒人搭理的孤獨 10 年”。
那些你以為 “天生開掛” 的迪士尼角色,其實個個都是 “孤獨培訓(xùn)班” 畢業(yè)的尖子生,現(xiàn)在年輕人奉為圭臬的 “要合群、多社交”,在迪士尼的智慧里,根本就是天才成長的 “絆腳石”。
今天咱們就扒掉迪士尼的 “歡樂外衣”,看看那些藏在圓耳朵、公主裙背后,扎心又好笑的 “孤獨真相”。
一、別信 “米老鼠是靈感爆發(fā)”!迪士尼的第一個孤獨 10 年:連老鼠都沒人愿意聽他說話
提起華特?迪士尼,大家總覺得他是 “動畫界天選之子”,20 多歲就創(chuàng)作出米老鼠,30 多歲搞出《白雪公主》,一輩子活成了 “創(chuàng)意永動機(jī)”。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米老鼠蹦出來之前,迪士尼經(jīng)歷了一段 “慘到只能跟老鼠當(dāng)朋友” 的孤獨歲月,而且這一熬就是 10 年。
1920 年,19 歲的迪士尼揣著 “要做最好動畫” 的夢,在堪薩斯城開了家 “歡笑動畫公司”。
那時候他覺得自己賊厲害,每天熬夜畫動畫,還拉了個合伙人一起干。
結(jié)果呢?合伙人卷著公司僅有的錢跑路了,留下一堆沒畫完的稿子和滿墻的催債單,迪士尼只能把公司關(guān)了,揣著僅剩的 40 美元,擠火車去洛杉磯投奔叔叔。
到了洛杉磯,他連個正經(jīng)住處都沒有,只能睡在叔叔車庫里的折疊床上。
白天去電影公司找工作,人家一看他是 “破產(chǎn)老板”,連簡歷都懶得接;晚上就窩在車庫里畫畫,畫累了就盯著墻角跑的老鼠發(fā)呆。
后來他在自傳里寫:“那時候我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只能跟老鼠嘮嗑,我給它起名叫米奇,它總在我畫稿旁邊打轉(zhuǎn),好像在看我畫得好不好。”
你以為這就夠慘了?更坑的還在后面。
1927 年,迪士尼好不容易給環(huán)球影業(yè)畫了《幸運(yùn)兔子奧斯華》,角色火了,他興沖沖去找老板要版權(quán),結(jié)果老板甩給他一句:“版權(quán)是我們的,你要么降薪留下,要么滾蛋?!?更絕的是,公司里的動畫師全被老板收買了,沒人跟他走。
迪士尼走出環(huán)球影業(yè)的大門時,洛杉磯的太陽特別毒,他后來回憶:“我站在路邊,覺得整個世界都在跟我作對,我畫了 7 年動畫,最后連個兔子都留不住?!?/strong>
這時候的迪士尼,已經(jīng)熬了快 10 年了。
別人 20 多歲要么結(jié)婚生子,要么事業(yè)小成,他呢?沒存款、沒團(tuán)隊、沒版權(quán),只有車庫里的折疊床和一只老鼠。
換作普通人,早打包行李回老家當(dāng)公了,但迪士尼偏不,他回到車庫,把跟老鼠嘮嗑的那些日子、被老板坑的委屈、沒人理解的孤獨,全揉進(jìn)了新角色里。
1928 年,米老鼠在《威利號汽船》里亮相,圓耳朵、穿背帶褲,會沮喪也會搞怪,跟當(dāng)時市面上 “只有動作沒情緒” 的動畫角色完全不一樣。
后來有人問迪士尼:“米老鼠為什么能火?” 他笑著說:“因為它不是完美的英雄,它就是個會犯傻、會孤獨的普通人,就像當(dāng)年在車庫里的我?!?/p>
你看,大家都覺得米老鼠是 “靈感爆發(fā)的產(chǎn)物”,其實它是迪士尼用 10 年孤獨熬出來的:熬走了合伙人,熬丟了版權(quán),熬到只能跟老鼠說話,最后才把孤獨里的那點 “真實”,變成了讓全世界共情的魔法。
二、迪士尼公主不是 “傻白甜”!她們的 “孤獨 10 年”:比王子靠譜的是自己扛
說到迪士尼 IP,大家對公主的印象總停留在 “等待王子拯救”,白雪公主靠王子醒過來,灰姑娘靠王子擺脫后媽,睡美人靠王子吻醒。
但你要是真把她們當(dāng) “傻白甜”,那可就掉進(jìn)迪士尼的 “甜蜜陷阱” 了 ,這些公主能成為 “天才級” 的角色,靠的根本不是王子,而是那段沒人幫、沒人懂的 “孤獨成長期”,只不過迪士尼把 “孤獨” 裹上了糖衣,讓你沒看出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