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巨提這地方,本來就是中國西北邊陲的一個小邦,位置卡在喀喇昆侖山脈西南,挨著帕米爾高原。早在唐朝時候,它叫小勃律,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節(jié)點國,那時候跟中原王朝有來往,定期進貢啥的。但真正拉上關系的,還是清乾隆年間。
1761年左右,坎巨提開始正式納貢清廷,每年送點沙金,一兩五錢左右,換回來布匹茶葉之類的物資。這不是領土管轄,而是藩屬關系,清政府也沒派駐官員,就這么松松地維持著。
到了19世紀中葉,英俄開始在中亞搶地盤,帕米爾地區(qū)成了焦點。英國從印度往北推,沙俄從北邊壓,坎巨提這小地方夾在中間,成了犧牲品。1891年,英國軍隊直接打進來,新疆巡撫陶模去交涉,總算保住了名義上的中國屬藩地位。
1892年,中英簽了個協(xié)議,承認坎巨提是“兩屬之國”,一半中國一半英國,但實際英國控制力越來越強。1895年,英俄私下分了帕米爾,坎巨提徹底進了英屬印度。民國時期,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都管不著了,但檔案里還記著它是貢國,偶爾新疆當局收點貢品,象征性意思。
1947年印巴分治,巴基斯坦接手了這塊地,中國新成立后,邊界問題擺上桌??簿尢崦娣e也就1940平方公里左右,本來是中國最后一個藩屬國,但實際控制早沒了,當?shù)厝宋幕细袊矝]多大聯(lián)系,成了個飛地,收回來麻煩大,守不住也費勁。這就是為什么后來談判時,中國主動放手的原因。
喀喇昆侖走廊這塊地,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它位于喀喇昆侖山北側(cè),長條形地帶,面積5800平方公里左右,從古時候就是中國新疆和西藏的連接通道。
歷史上,這地方自古屬中國,漢唐時期就是邊疆要道,絲路商隊走這兒。清朝時候,也在管轄范圍內(nèi),但19世紀英國擴張時,順手劃進了英屬印度。1895年英俄協(xié)議后,它跟著帕米爾一塊兒丟了,巴基斯坦獨立后,繼續(xù)由巴方實際控制。新中國成立初期,邊界沒定,這走廊就成了懸案。
它的重要性在于地理位置,連接新疆喀什和西藏阿里,中間沒大山擋著,能直接通車通路。要是丟了,中國西部就多道坎兒,邊防巡邏、物資運送都得繞遠路。
1962年中印邊境沖突后,這地方更顯眼了,因為它挨著克什米爾,印度老盯著。巴基斯坦控制走廊時,也沒開發(fā)啥,就荒著,但對中國來說,拿回來能直接打通南北,戰(zhàn)略上穩(wěn)多了。
談判前,中國地圖上這塊地標著是自己的,但實際巴方管著,收不回飛地的坎巨提,換走廊這要道,才是明智算盤。面積上看,走廊大點,但價值高,坎巨提小而偏,守起來純屬添亂。
談判這事兒,1961年就開始醞釀了。那年兩國原則上同意劃界,1962年正式談起來,主要在中方推動下,北京拉合爾來回跑。耿飚當時是外交部副部長,主管亞洲邊界,帶隊跟巴方磨。
巴基斯坦那邊,外交部長布托參與,簽字是陳毅。談的焦點就是喀喇昆侖山一線,怎么分水嶺,怎么按傳統(tǒng)線走。巴方開頭想留走廊,肯讓坎巨提,但中方堅持走廊必須拿回來,因為它連通自家地盤。
印度在中途攪局,1962年中印打起來,印度抗議巴方跟中國談,怕丟克什米爾權(quán)益,但巴基斯坦鐵了心要穩(wěn)住東邊盟友。談了五個月左右,1963年3月2日,北京簽了《中巴邊界協(xié)定》。條款簡單,按分水嶺劃,流入中國河的歸中國,流入巴方的歸巴控克什米爾。
具體說,中國放棄對坎巨提1940平方公里的主權(quán)主張,巴方把喀喇昆侖走廊5310平方公里劃給中國。協(xié)議一簽,印度跳腳,說中國搶地,但中巴不管這套,協(xié)定生效后,界碑慢慢立起來。
這交換看著中國讓了塊有小鎮(zhèn)的坎巨提,換了片荒地,但實際賺了??簿尢岵唤尤?,收回來飛地管理費力,巴方要它能連克什米爾;走廊對中國邊防是命脈,拿回來西部安全多層保障。巴基斯坦也樂意,穩(wěn)住中國這大哥,印度那邊壓力小點。
協(xié)議簽了,影響可不小。先說邊境穩(wěn)定,中巴從此沒啥邊界糾紛,1963年后,兩國關系更鐵??鲎呃饶没貋砗螅袊_始修路,1970年代中巴公路就通了,從喀什到伊斯蘭堡,直達吉爾吉特。這路不光軍事用,經(jīng)濟上也拉動,邊民貿(mào)易多起來,茶葉布匹換當?shù)刎洝?/p>
巴方得了坎巨提,控制克什米爾北口,防印度方便。長遠看,這協(xié)議是中巴友好的起點,后來中巴經(jīng)濟走廊項目,根基就從這兒來。印度到現(xiàn)在還認賬不情愿,聲稱走廊是克什米爾一部分,但中巴協(xié)定國際上站得住腳。
中國西部開發(fā),西藏新疆連成片,走廊作用大,資源運、軍隊調(diào)都順溜。說虧本?純屬表面,實際這筆賬算得精,丟了塊雞肋,撿了戰(zhàn)略寶。歷史上,中國邊界談判不少,這回是典型例子,面積不是唯一,位置和實用才關鍵。
巴基斯坦也聰明,沒死磕小地,換了大局穩(wěn)定。要是硬要坎巨提,中國得花大力氣管飛地,早晚成包袱?,F(xiàn)在看,協(xié)議幫兩國避開麻煩,發(fā)展路上少拐彎。總的,這事兒告訴人,外交不是比大小,是比長遠利害。
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剛結(jié)束,中國聲勢大,巴基斯坦趁機靠攏。巴跟印度有克什米爾恩怨,需要盟友。中國也想穩(wěn)西南亞,談判順勢。布托簽字后,巴外交轉(zhuǎn)向中國,1970年代更鐵。協(xié)議面積,中國凈得3000多平方,但重點是走廊位置,卡住高原要道。
坎巨提丟了無妨,當?shù)厝吮揪桶突?,文化不合。協(xié)議生效,1963年3月15日批準,界限定死。之后,中巴勘界,修邊防設施。經(jīng)濟走廊后來延伸這兒,高鐵公路項目多。印度到現(xiàn)在地圖上標走廊為爭議區(qū),但實際中巴管好。
外交智慧在這兒,面積讓點,戰(zhàn)略賺大。中國邊界談判,類似緬甸尼泊爾,都按實際走。這事兒證明,虧本買賣往往藏賺頭,關鍵看長遠。巴基斯坦也受益,邊境安,發(fā)展穩(wěn)??偟?,這協(xié)議是中巴合作的基石,至今發(fā)酵。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