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天內,兩位90后青年毅然挽袖,相繼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為兩位素未謀面的血液病患者點亮重生的曙光。他們用青春的熱血詮釋了奉獻的真諦,彰顯了當代青年挺身而出的擔當與溫情。
初心不改,三度配型終獻“生命火種”
9月10日,來自招商局金陵船舶(南京)有限公司的90后青年吳鑫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成功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采集的290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將被送往千里之外,為一位血液病患者帶去重生的希望。吳鑫由此成為江蘇省第1686位、南京市第241位、鼓樓區(qū)第28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吳鑫的愛心之路并非一時興起。早在大一期間,他就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無償獻血活動,至今累計獻血量已達4500毫升。他坦言,最初參與獻血只是響應號召,但每當查詢到自己捐獻的血液已用于臨床救治,他便深刻體會到,無償獻血遠不止是一項簡單的公益活動,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生命聯(lián)結”——讓素不相識的人,因一份溫暖而緊緊相連。正是這份感動與責任,讓他堅持定期獻血,并于2020年6月主動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開啟了新的奉獻之旅。
2025年5月底,吳鑫接到鼓樓區(qū)紅十字會的電話,告知他與一名患者初配成功。自加入中華骨髓庫以來,這已是他第三次收到配型成功的通知,前兩次均因患者病情變化等特殊原因,捐獻未能最終完成。盡管如此,吳鑫始終未曾動搖捐獻的信念。這一次,他仍難掩激動,堅定地回應:“我能捐,我一定捐!希望這次能順利實現(xiàn)捐獻,我衷心祝愿患者早日康復、平安健康?!?/p>
八年等待,只為這一刻“配型成功”
9月15日,南京市玄武區(qū)90后青年黨員李錦帆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順利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他由此成為江蘇省第1688位、南京市第242位、玄武區(qū)第28位造血干細胞捐獻者。李錦帆用他的勇氣與善意,傳遞了南京城的溫度,也展現(xiàn)出新時代中國青年黨員的奉獻精神與社會責任感。
早在2017年2月,李錦帆便志愿加入中華骨髓庫,成了這份“生命希望名單”中的一員。2025年6月,他接到了初配成功的電話,八年的愛心守候終于迎來了回響。面對這次召喚,這位青年黨員沒有絲毫猶豫:“我愿意。”因為他深知,這份“幸運”,對于某個正在生死邊緣掙扎的生命來說,意味著唯一的希望。
在歡送會上,他動情地說:“有人說,生命的力量是生長的力量,而我認為,生命的力量更是傳遞的力量。從我加入志愿者隊伍,到配型成功,再到今天即將入院捐獻,我深切地感受到:每一份善意都在接力,每一份期待都在匯聚。接下來的日子,我一定會積極配合醫(yī)療團隊,不辜負大家的關心與那位素未謀面患者的期待。我也衷心希望更多人能夠了解并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這項崇高的事業(yè),與我們一同參與這場‘生命接力’,幫助更多家庭遠離病痛、擁抱希望。”經(jīng)過近4小時的采集,李錦帆成功捐獻了298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
通訊員 羅玉麗 現(xiàn)代快報/現(xiàn)代+記者 梅書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