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力,抽空去日本看看妹妹,好嗎?”——1992年5月15日,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
那聲囑托并不洪亮,卻像釘子一樣釘在聶力的心頭。從病房走出,她才意識到父親口中的“妹妹”,指的是那位在井陘煤礦硝煙里被八路軍救出的日本女孩——美穗子。兩人并無血緣,卻勝似親人。要理解這句遺言,得把日歷撥回半個多世紀(jì)前。
1940年8月的太行山區(qū)黑得伸手不見五指,八路軍第3團(tuán)沖向井陘煤礦。槍聲、爆破聲、機(jī)槍的鏈條聲交織在一起,年輕戰(zhàn)士楊仲山端著步槍穿梭在殘垣間。就在他推開一具日軍尸體時,一個大約四歲的女孩縮在角落,身邊是倒下的母親。她不哭,也不動,好像嚇傻了。楊仲山愣了半秒,抱起孩子往連部跑。子彈從耳邊呼嘯而過,他索性用自己的軍裝把女孩裹了個嚴(yán)實。
營部臨時救護(hù)所燈光昏暗,連長賴慶堯把孩子往簡易病床上一放,抬手擦汗:“趕緊送到指揮所?!庇谑?,挑夫的扁擔(dān)上多了兩個小籮筐:前頭坐著神情呆滯的美穗子,后頭是襁褓中的妹妹。挑夫一步三顫,最終把籮筐挑進(jìn)了前線指揮部的防空洞。
洞口,聶榮臻正壓著電話機(jī)部署下一輪攻勢。聽說是日本孤兒,他立刻放下話筒,伸手接過孩子。“米湯得稀一點,小娃娃腸胃經(jīng)不起。”這位川北漢子抱著小姑娘,一勺一勺往嘴里送。美穗子用日語反復(fù)低聲說“媽媽死啦”。翻譯趕來,一聽成了“興子”,誤會便從此傳開。
聶榮臻猶豫過——把孩子托給老鄉(xiāng)?還是交還日軍?前線環(huán)境惡劣,老鄉(xiāng)家隨時可能被炮火掃到;回到日本軍營,至少能上船返鄉(xiāng)。最終,他寫了封長信,請老鄉(xiāng)挑著籮筐,把兩個孩子送到敵占區(qū)據(jù)點。信里,沒有一句責(zé)罵,只有勸降與祝福。送信的老鄉(xiāng)回來時,帶回一疊大洋和日軍整齊的鞠躬。小姑娘也就此消失在中國戰(zhàn)場的煙霧里。
戰(zhàn)后歲月匆匆。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政治空氣一新。1980年春天,《解放軍報》副社長姚遠(yuǎn)方拿著三張老照片來到北京西山。照片上,小女孩騎在聶榮臻膝頭,睜著大眼睛。聶帥瞇起眼,半分鐘沒作聲,隨后吐出兩個字:“興子?!币h(yuǎn)方立即寫下通訊《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稿件一石激起千層浪。
妙就妙在信息時代剛起步,紙媒仍是王道?!蹲x賣新聞》用整版配圖,標(biāo)題醒目:聶將軍四十年后呼喚興子姐妹。日本社會被這段舊事打動,尋人熱線響個不停。兩周后,東京來電:找到了,真名美穗子。她經(jīng)營一家小百貨店,丈夫是信用金庫職員,孩子剛上小學(xué)。聽說聶元帥仍在,夫婦倆激動得徹夜無眠。
1981年7月,北京首都機(jī)場。舷梯處,聶力握著花束——父親不便遠(yuǎn)行,只能派她迎接“姑姑”。艙門打開,美穗子一下子認(rèn)出舊照片里的姑娘,不顧周圍媒體,先鞠躬,后擁抱,淚水止不住往下掉。第二天上午,人民大會堂新疆廳氣氛莊重又溫暖。聶榮臻戴著助聽器,步伐并不穩(wěn),仍堅持起身迎客。他比劃著說:“那年你只有這么高。”美穗子伏地行日本最隆重的全拜禮,周圍記者快門聲此起彼伏。
禮物交換頗有深意。美穗子獻(xiàn)上一座古典武士頭盔,象征武士最高的敬意;聶榮臻則請程十發(fā)畫《歲寒三友圖》,親題“中日友誼長在”。他說:“松、竹、梅經(jīng)得起寒冬,朋友之間也要如此?!痹捯舨桓?,卻擲地作金石。
隨后幾年,兩家往來不斷。春節(jié)卡片、端午粽子、東京的櫻花照片、北京的胡同剪影,在航郵包裹里交錯。只是因為各自職責(zé),美穗子始終沒能和當(dāng)年的救命恩人楊仲山碰面,這成為她小小的遺憾。
1992年初夏,聶榮臻病情突然惡化。探視時,他把聶力的手握得很緊,低聲提起“妹妹”,囑咐要代自己去看看。十天后,這位開國元帥永遠(yuǎn)閉上了眼睛。噩耗傳到東京,美穗子當(dāng)晚披麻戴孝,在自家佛龕前點上香燭,寫下一封長達(dá)六頁的悼詞:“承蒙聶將軍相救,才有今日之家室安寧。”
遺憾的是,丈夫病重,她無法親赴北京吊唁,只能委托中日友協(xié)轉(zhuǎn)達(dá)哀思。聶力理解得很,她把父親的軍帽輕輕蓋在遺像旁,低聲說:“爸爸,她心里明白的?!?/p>
時間又過去十五年。2007年6月,端午節(jié),北京初夏的雨下得密密。美穗子的女兒真智子帶著外孫來華訪問。她提前印好名片,正面是“聶將軍與孤女”的黑白照片,背面寫著“中日世代友好”。汽車在阜成路拐彎停下,聶力和女兒聶菲站在門口。真智子幾乎是小跑著沖過來,一把抱住聶力:“伯母,我們?nèi)叶嫉胗浤??!奔依镌O(shè)有簡陋的紀(jì)念角,一張張老照片勾起往事。真智子指著其中一張說:“那是我母親第一次來北京時,我就躲在她肚子里?!?/p>
晚餐很簡單,幾盤家常菜、粽葉飄香。聶力把兩冊《聶榮臻回憶錄》遞給真智子:“帶回去,讓你母親老人家看看,父親從沒忘記過她?!闭嬷亲尤〕鲈缫褱?zhǔn)備好的禮物——一條以太行山為主題的和服腰帶,刺繡線一點點繡出山勢起伏。聶力摸著錦布,輕聲說:“太行山見證的情分,系在腰間也挺好。”
夜深人靜,客人告辭。院子里只剩下螢火蟲點點。聶力仰頭看著燈光把墻上的樹影拉得很長,腦子里卻浮現(xiàn)父親年輕時的背影:一手指揮作戰(zhàn),一手端著米湯喂異國孩子。戰(zhàn)爭讓人類受苦,可人的善意從不隨炮火湮滅。這份善意,靠一代一代的人守住,活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